浅析小型博物馆的藏品管理

2019-06-17 01:22王晓华
卷宗 2019年13期
关键词:小型博物馆

王晓华

摘 要:喀什地区博物馆作为小型博物馆,具有同其他博物馆一样的共性问题,也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在参考其他博物馆在库房管理的建议基础上,浅析小型博物馆库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性的解决方法,以期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新疆喀什地区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建设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小型;博物馆;藏品管理

1 相关研究

博物馆库房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已有学者进行了探讨。管理方面,陈斯丽的文章主要是针对县市级博物馆的,其中指出的领导不重视、文保经费不到位、文物保护条件差、文物保护人才缺乏等方面基本上是通病,而其提出的对策中对文物实行委寄存托异地保护、建立区域文物中心库房虽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却不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1]关于馆藏文物利用率不高的应对之法,王金梅[2]、单适、黄洋[3]则撰文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库房新技术的运用,则有张君博的硕士论文《博物馆藏品动态管理初探——以内蒙古博物院为例》[4],李忻悦的硕士论文《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的探索——以南京博物院为例》[5],索素苏的硕士论文《复旦大学博物馆新馆藏品管理方案》[6],姚一青的博士论文《藏品管理信息化研究》[7]。库房标准化管理,则有国家博物馆张志勇先生的文章,分别从防火、防水、温湿度、防虫等角度结合工作实际展开。[8]

2 喀什地区博物馆藏品管理现状

喀什地区博物馆作为地市级博物馆,有2个基本陈列:

喀什民俗展展出各类展品近190余件(套),系统、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维吾尔族、塔吉克族的民俗文化,阐释了喀什多民族特色荟萃、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发展史。喀什历史文化展共使用210余件(套)文物,以“四史”为主线、以培育“五个认同”为落脚点,系统的介绍了喀什的历史文化,充分证实了喀什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共存的地區。展览内容涵盖了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喀什的政治、经济、文化。在2018年被评为三级博物馆。喀什地区博物馆在2015年对文物库房的硬件设施进行了翻修,基本上达到了库房的标准规范化,同年,申报了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并在2016年获得了批复,其重点是温湿度调控和柜架囊匣等保存设施配置。[9]喀什地区博物馆目前有藏品5230件,存放于展厅和文物库房。文物库房粗分为有机质库房和无机质文物库房。其中有机质库房主要存放纸质文物(档案、图书、纸币等)、木器、棉麻丝织品和皮制品等,无机质库房主要存放石器、陶器、铜器和瓷器等。

目前,喀什地区博物馆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人员问题,即人才队伍配置不平衡。喀什地区博物馆与喀什地区文物局属于局馆合一单位,而博物馆目前编制人数15人,在编14人,平均年龄偏大,老中青配比不合理,严重缺乏具有博物馆专业知识的人员,文物局在编仅有7人,因为人员抽调,在馆从事工作的只有6到7人。库房管理缺乏专职人员,库房的管理属于兼任的,规章制度无法有效落到实处,至于藏品的征集、保护、研究、展示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展示除基本陈列展览外,限于展厅面积、藏品数量、藏品研究、经费的缘故,很难更新展览和引进优质的临时性展览。是很难实现的。此外,展陈设计专业的人才亦是缺乏。

2)经费问题:喀什地区博物馆免费开放经费由国家财政提供,目前维持在100万元左右,包含展览,运行等相关费用,而根据展品调整展览或是引进一个展览则明显有些力不从心。数字化和动态化的库房管理技术引进所需的大笔经费则很难着落。

3)面积问题:喀什地区博物馆只有1000平方米的展览陈列面积,而且已经用于基本陈列展,未预留临时展览场地,200平方米左右的库房面积库房,则因为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购置的库柜囊匣而填满,至于基本的按质地、按类型、分库分柜存放则是很难实现。

3 方法与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本人参考相关文章,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顶层重视。2019年1月底完成的机构改革,喀什地区文物局这个独立的二级局,被取消,诚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最近召开的“两会”上呼吁:请市县领导高抬贵手,在机构改革中能够保存更多的基层文物工作力量。博物馆存在的基础是藏品,文物管理者的人员减少,文物监管的不到位,“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成了“无根之木”。而来自顶层的关注,让喀什地区博物馆自2012年后就停止进行的喀什地区博物馆新馆项目重新启动,并暂时更名为“喀什地区意识形态教育基地项目”。

2)社会力量参与。古人常言“众人拾柴火焰高”,博物馆之友在解决世界各大博物馆面临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大中型博物馆在博物馆之友的建设方面很明显存在不足。而小型博物馆基本上完全是靠国家免费开放专项资金来支持开放,至于其他方面的资金来源则乏善可陈。在这方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近三十年开展的“小岛康誉”奖,正是来自民间力量参与到文博考古事业的典范。

3)技术革新。在人力、物力都极度紧张的前提下,技术的革新能够让我们大幅度的压缩时间和人力成本。其中物联网新技术(RFID)可以引入库房管理,还有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张君博[10]、李忻悦[11]、索素苏[12]、姚一青[13]都结合实际例子指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4)创新管理和运行模式。山西博物院为了提高藏品利用率,大量引进外部展览和输出自己的特色展览,建立馆际交流;并在临时展览的同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系列的讲座,丰富观众对藏品与展览的认识;结合馆藏特色推出数百种创新,并走进学校与社区,进行宣传;自2013年起,每两年拿出二十万元用于奖励职工进行科研项目;鼓励文物捐赠并完善藏品档案资料。[14]单适、黄洋等人则指出了开放博物馆库房的方向,有透明化墙面、藏品中心形式、原始状态直接开放、设置学习室或研究室等方式,其中透明化墙面比较适用小型博物馆,这种方式可能对于喀什地区博物馆中利用率较低的民俗文物而言是能够发挥其作用的,对于条件达不到的小型博物馆,文章作者建议是从完善基本陈列展、注意展品更换、设置更多观众喜欢看的、增强藏品的研究,模拟库房的密集性陈列等方式。[15]李忻悦提出的建立博物馆联盟,集中一个地区的力量进行藏品信息化管理,既节约资金和设备,又可以形成一个更加多元互动的平台,较之陈斯丽的方法更具操作性。[16]

4 结语

在当今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的时代里,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阵地,应当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尤其是在青少年的教育中。正如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傳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17]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作用,流动博物馆得以出现并获得长足发展,从展板到流动车。但是各县市已有的博物馆要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活力,从库房建设角度入手,从藏品信息的完善工作开始,因为这关系到博物馆陈列、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关系到藏品保护、保养工作的能否有效实施,更关系到藏品社会效益的能否充分发挥,在此基础上引导社会风气,打赢意识形态领域的战斗。

参考文献

[1]陈斯丽.略谈县(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J].南方论刊,2008(10):77-78.

[2]王金梅.博物馆藏品利用率提升浅析——以山西博物院为例[J].文物世界,2017(2).

[3]单适,黄洋.基于提高藏品利用率开放博物馆库房的探索[J].博物院,2018(1).

[4]张君博.博物馆藏品动态管理初探——以内蒙古博物院为例[D].内蒙古大学,2015.

[5]李忻悦.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的探索--以南京博物院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14.

[6]索素苏.复旦大学博物馆新馆藏品管理方案[D].复旦大学,2014

[7]姚一青.藏品管理信息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4.

[8]张志勇.浅谈文物库房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8(1):27-30.

[9]《关于新疆喀什地区博物馆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的批复》(文物博函〔2016〕

730号)

[10]张君博.博物馆藏品动态管理初探——以内蒙古博物院为例[D].内蒙古大学,2015.

[11]李忻悦.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的探索--以南京博物院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14.

[12]索素苏.复旦大学博物馆新馆藏品管理方案[D].复旦大学,2014

[13]姚一青.藏品管理信息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4.

[14]王金梅.博物馆藏品利用率提升浅析——以山西博物院为例[J].文物世界,2017(2).

[15]单适,黄洋.基于提高藏品利用率开放博物馆库房的探索[J].博物院,2018(1).

[16]李忻悦.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的探索--以南京博物院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14.

[17]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小型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与治理模式研究
小型燃气锅炉设计分析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