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洁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是高校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需要通过四六级考试才能毕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也会将英语等级考试纳入考量范围,这些都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因,学习意愿比较强烈。但是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教师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也是在传输语言背后所传达的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防止西方意识形态过度渗透到学生的學习生活中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传统文化 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19-01
1.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的内容,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且以文化的形式而出现,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阶级意识的文化”(樊瑞科 2010:37-41)。“主流文化的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就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社会的‘粘合剂和‘混泥土,具有引导、规范和整合社会生活的重要功能”,意识形态被文化所表现,并且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因而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依托和滋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意识形态问题及其原因
大学英语教学因其课程的特殊性:在教授语言的同时,更是对文化的输入,教学中必然存在一些意识形态的问题。教材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相应的字词句的表达,但是教材中的文化输入却是单项的,语言背后传达的意识形态是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意识形态,长久以往,必然会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症”,即许多英语学习这在与西方人交流的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文化大国的学者应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文化人格”(从丛 2000)。例如,在讲到festival这一主题时,比起我们的农历新年,学生对西方国家的圣诞节明显要感兴趣得多,同时用英文表达的内容也丰富得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教材更侧重于英美文化,对英美习俗有系统的介绍,介绍中国文化习俗的材料相对欠缺;另一方面,传统教学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比较片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中西方文化的输入不平衡,我们对英语教师的传统认识是要有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并且熟知英语语言知识和英美文化知识,中华文化的传播则是汉语教师的主要责任,因此,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师必然会更加偏重西方文化的介绍。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全球化的到来,信息的交流已经毫无障碍,学生为了体验真实的语境,可以在网上进行英语学习,这对英语教学来说是福音,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互联网的发展让各种文化进行融合的同时,也让各种思想进行碰撞,没有教师正确引导的情况下,西方意识形态极易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3.英语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培养
(1)增强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已经明确规定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的教学不仅要传播语言知识,还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以及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因此,单纯地传播西方文化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当前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了。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首先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明确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双向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客观地、具有甄别性地传播以西方文化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同时,更应该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民族文化自觉,将传播中华文化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研究和学习,对比文化异同,在对比学习的过程中,强调民族文化的优越性,让学生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2)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要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症”,关键是要加强学生的跨文化双向意识,教师对教材的选择要有一定的侧重,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适当增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系统的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积累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的同时,也要促进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学习和理解,树立多元文化的理念。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繁衍了五千多年, 在文化百家争鸣的当今社会仍占有一席之地,足以见得中华文化的优秀,因此,教师应该在英语课堂中多导入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探索兴趣,举办“中华文化英语说”的活动,可以有效地避免“中华文化失语症”,同时,学生在学习、对比和探索的过程中会提高文化自信,清醒的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和西方文化中的不足之处。
4.结语
全球化的到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高校的英语教学,在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下更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英语的学习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提升文化自信,守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的同时,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9.
[2]樊瑞科.大众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J].理论学习,2010(4):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