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要】论语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经典著作,现在社会不断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思想文化影响着人们。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比较容易受到社会上那些腐朽文化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给同学们渗透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有必要。文章探讨了四个一教学法在论语教学中的应用,希望给老师提供一些参考,让大家习得优秀的经典文化。
【关键词】四个一教学法 论语教学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140-01
现在我们都在提倡传统文化进校园,这就给语文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老师要做好传统文化的教学,论语是一部经典巨制,语文教学中离不开论文教学,怎样把论语的思想传递给同学们,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在不断思考的问题。很多语文老师在一边教学的过程中一边探索,但是也屡屡陷入困境,不能得心应手。很多老师表示自己也非常喜欢论语,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觉得茫然无措,不知如何下手。有些学生觉得论语非常枯燥,在课堂上感觉不到老师教学的意义。为此我们探讨了在论语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四个一教学方法,通过老师带领同学们读一读,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和老师一起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来加深学生对论语的理解和认识。
一、旁征博引
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语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这种传统文化,语文老师要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还要能够恒通古今。很多学生对于那些博学的老师会赞叹不已。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学习,博览群书,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如果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死板,显然收效甚微,在论语教学的过程中也不例外,论语本身是一篇古文散文,每一个人物背后都有很多故事,老师可以深度挖掘这些故事给同学们讲解,让同学们感受到经典史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这样比老师直接上来死板的给学生翻译要好得多。另外论语里面也有很多评论孔子弟子的内容,老师在给同学们讲解这些内容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他们的事迹,这样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老师在给同学们解读论语的时候,里面有很多言语十分经典,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知道的典故拿来给大家讲解,这样能够丰富同学们的知识,扩宽学生的视野。
二、角色体悟
在给同学们讲论语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理论并不是老师苦口婆心的给同学们讲就能理解,有时候需要老师带领同学们到相应的情景中,让同学们设身处地的去感悟。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一个人对论语有不一样的认识,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而正是这些不一样的火花,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了。在论语中阐述了孔子的生死观,孔子认为仁是最高的原则。为了实现仁义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正是由于这一个思想,所以我们国家的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新中国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给同学们讲这一章节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仁也都有自己的看法。老师可以和同学们讨论,如果自己生活在战争年代要怎么做,这时候同学们会叽叽喳喳的讨论个不停,有的同学非常诚恳的说自己肯定做不到。那老师再接着问是不是孔子的话没有可信度。同学会说,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环境去体会那种感觉,有的同学说我不是仁人志士,还有的同学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等。利用讨论的方式,同学们对仁认识的更清楚了。所以在論语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带领学生们进入到相应的情境中,去体会和感受,这样我们的课堂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鼓励质疑
论语里边有很多思想主张,这里面也有很多名言警句为历代所传诵,但是这并不就意味着论语里的内容都是完全正确,不容置疑的,在教学的时候,学生也会对论语里面的一些话表示出异议。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允许同学们质疑,质疑是进步的开始,质疑能够推动学生的进步。古代非常尊敬父母,认为父母的话要言听计从,这就是孝道,但是在给同学们讲相关内容的时候,同学们会说,难道一味顺从父母就是孝顺吗?有些同学认为孝顺父母可以,但是也要明辨是非。显然孔子的对父母行孝要敬而不违,这里的不违在当下有很多人是不认同的,这时候老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同学们创新和质疑。
总结
总而言之,论语是一部经典论著,在论语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利用四个一教学方法带领学生们进行诵读,给同学们认真讲解,穿插其中的故事,旁征博引,让同学们找到学习古文的乐趣,鼓励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王忠文.文言特殊句式例析[J].中学教与学,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