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俏
摘要:歌剧《大秦灵渠》人物主题唱段通过两个方法创作而来:一是作曲家根据地方民歌的音乐特点创作而来;二是作曲家直接采用民歌素材改编而来。该剧的音乐创作扎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突显了歌剧民族化、地域化的音乐特色。
关键词:《大秦灵渠》;人物主题唱段;探源
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2-0092-03
一、前言
歌剧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中国歌剧大致存在以下两种不同的创作模式:一是在中国传统戏剧的基础上采用民歌、曲艺的音乐素材、沿用曲艺曲式结构以及创作手法和表演形式;二是在运用民族音乐素材的基础上,仿效西方歌剧的形式进行创作。歌剧《大秦灵渠》就是采用后者创作而来的。
二、作品概述
歌剧《大秦灵渠》是第一部由广西本土力量创作并演出的民族歌剧。该剧于2012年获得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此外还获得了广西戏剧奖最高奖——桂花奖。该剧主要讲述了我国秦朝修建灵渠工程中所发生的故事,主人公依达妮作为骆越部落首领的女儿,在巫师的蛊惑下,她甘愿牺牲自己,求天神降雨解决当地的旱情。但此时,秦朝派往广西负责灵渠修建的于轩和将军抵达此地,救下了美丽的依达妮,并与其产生了恋情,最后依达妮为救于轩和将军而牺牲了自己,成就了灵渠工程的顺利进行。故事情节的发展皆围绕修建灵渠展开,突显出广西的民族艺术特色。该故事主要表现了我国汉族文化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及民族团结的精神。
《大秦灵渠》由广西艺术学院钟峻程教授作曲,钟峻程教授、林贵雄教授编剧。创作者深入民间采集广西的民族音乐元素,将其应用到了歌剧的创作中。歌剧中形成了从剧本到音乐的双向民族艺术文化体现,为广西的音乐创作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苏联的多尔然斯基所著的《简明音乐词典》关于音乐主题的记载是:“一段有明确旋律和完整形式的、短小的音乐结构,具有其自己的特征,可以用作发展的基础。主题是乐曲中最重要的因素,表达一定的思想、观念、性格以及音乐戏剧或叙事音乐中的人物形象”。该剧中第一幕的人物音乐主题、合唱音乐主题、舞蹈音乐场景主题三部分音乐都扎根于民族音乐素材中,本文仅仅对人物音乐主题进行了分析,从而学习这部扎根于民族音乐歌剧的创作手法。
三、人物音乐主题的探源
在钟峻程教授为歌剧《大秦灵渠》一书做的代序中写到:“歌剧中大秦王朝以及于轩和将军的音乐用的是西北民歌,而女主人公依达妮所代表的骆越部落音乐用的是广西少数民族的民歌作为素材。将西北的民歌和广西的民歌两种极具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作为素材加以运用和发展,给歌剧音乐注入了生命,两种民歌为素材的音乐创作又给音乐的生命赋予了真正的灵魂。”
剧中人物的演唱既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又串联了故事的脉络,还塑造出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大秦灵渠》第一幕中一共有六位主要演员,分别是女主角依达妮、男主角于轩和、男二号亚洛、女二号玉儿、女主角的爷爷诺莫吉老爹以及反面人物巫师都拉乌。这六个人物主题唱段通过两个方法创作而来:一是作曲家根据地方民歌的音乐特点创作而来;二是作曲家直接采用民歌素材改编而来。
(一)根据地方民歌特点创作的主题唱段
依达妮和玉儿同为剧中的两位女高音,她们的主题唱段分别代表的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和西北民族文化,其主题唱段都是根据地方民歌特点创作而来的主题唱腔。
依达妮的主题音乐唱段《我心迷茫》(例1)是根据广西少数民歌的风格特点创作而来的。《我心迷茫》是一个三句类的非方整性的乐段,F商七声调式。其前两乐句的第1、3、4、6小节都采用了五度的跳进,表现了依达妮内心迷茫而复杂的心情。第三乐句可以划分为三个乐节,这三个乐节说明了依达妮自愿赴死的原因是“为了部落,为了爱情,为了生命”,也体现了依达妮为大义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我心迷茫》整个唱段中,作曲家用了很多跨节拍连线和弱起节奏,打破了四四拍子的强弱律动规律,让音乐更自由、更感人。
玉儿的主题唱段《多么美丽的姑娘》(例2)是根据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创作而来的。《多么美丽的姑娘》是一个四句类的方整性的乐段,F徵七声调式。音域比较宽,在第一小节就运用到了十一度的音域。音乐的旋律线条起伏比较大,表现出西北民歌高亢辽阔的特点。音乐的音阶自由运用了清角和变宫,从而产生的小二度音程衬托出西北民歌的风韵。
(二)采用民歌素材改编的主题唱腔
1.亚洛的主题唱腔。剧中男二号亚洛是骆越部落的勇士,他既守卫着自己的部落,又守护着自己暗恋的部落少女依达妮。作曲家运用广西那坡壮族民歌《天上星星伴月亮》(例3)的音乐素材改编成为亚洛的主题唱腔《依达妮,我知你心》(例4)。由于作曲家塑造的亚洛是一位男高音,故而采用壮族山歌作为其唱腔原形。另外,采用《天上星星伴月亮》为其主体唱腔的民歌素材,也是因为亚洛在剧中扮演着守卫部落、守护爱人这一角色,其精神内涵和《天上星星伴月亮》有相似之处。
《天上星星伴月亮》按体裁分类是广西壮族南路山歌的“论”,属于高腔山歌。那坡的属于通行汉语粤方言的地方,把唱歌叫做“喃歌”或“哈论”,现在统一称为“论”。《天上星星伴月亮》的音乐特点是音调高亢,宛如行云,歌曲首尾都采用了衬句“同啊志啊呐”,这正是那坡“论”的音乐特点。
亚洛的主题唱段《依达妮,我知你心》(例4)是一个三句类的一段曲式。音乐的调性由《天上星星伴月亮》的G宫改为bE徵,在音乐的第三乐句打破了《天上星星伴月亮》中五声音阶的限制,加入清角成为六声音乐;音乐的节奏由《天上星星伴月亮》的强起节奏改为弱起的节奏;音乐的材料运用《天上星星伴月亮》中的前两小节材料贯穿整个唱段:亚洛主题唱段的第一乐句是《天上星星伴月亮》前两小节音乐材料的变奏,第二乐句的句头采用《天上星星伴月亮》前两小节音乐材料,第三乐句的句尾采用了《天上星星伴月亮》前两小节的音乐材料。
2.诺莫吉的主题唱段。女主角的爷爷诺莫吉老爹是位慈祥的老者,一心为部落某福利,甚至为部落献出自己的生命。作曲家采用广西凤山壮族民歌《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例5)的音乐素材改编成为诺莫吉的主题唱腔《依达妮,我的好孩子》(例6)。
诺莫吉的主题唱段《依达妮,我的好孩子》是一个三句类的一段曲式。音乐的调性上由《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的e羽改为f羽;音乐的节奏由《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的强起节奏改为弱起节奏;音乐的结构由《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的四句类的相对方整的结构改为三句类的非方整型的结构。作曲家在创作中对弱起节奏、跨节拍连线、跨小节连线的运用体现了其对切分音乐的偏好。三句类的乐段运用体现出作曲家对非方整型音乐的偏好,与古典乐派方整、对称性的审美原则形成了对比。
四、結语
歌剧《大秦灵渠》是立足于民族音乐文化创作出来的优秀剧目。剧中人物的音乐主题唱段有的是作曲家根据地方民歌的音乐特点创作而来;有的是作曲家直接采用民歌素材改编而来。该剧将广西民族音乐和西北民族音乐融入音乐创作中,不仅挖掘、推广了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同时体现了民族融合大团结的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钟峻程.大秦灵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15.
[2]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