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双
【摘要】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再分配主要是通过“削高补低”来完成。一方面是维持低收入者的收入,降低高收入者的收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适用高税率的人群会更多,从而增强了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功能。本文将通过分析税前、税后基尼系数来看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效力如何。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再分配 基尼系数
一、个人所得税如何影响再分配
国民收入通过初次分配后,还要进行再分配,如果再分配的力度较强,就会使初次分配形成的结果发生很大变化。这表明,对于国民收入最终分配格局而言,再分配与初次分配是同等重要的,政府可以通过再分配手段对初次分配中形成的差距进行调节。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政府主要通过直接税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一般来说,对于直接税来说,由于税负难以转嫁,税负归宿比较明确,并且直接税般实行累进税率,所以直接税能够较好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本文将研究的个人所得税属于直接税。
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再分配主要是通过“削高补低”来完成。一方面是维持低收入者的收入,降低高收入者的收入。另一方面个人所得税征收后,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转移支付、提供基本供公共服务等形式补给低收入人群,进一步发挥收入分配的功能,减少居民收入差距。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适用高税率的人群会更多,从而增强了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功能。
二、影响效力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2006~2015年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87、0.484、0.491、0.490、0.481、0.477、0.474、0.473、0.469、0.462,十年中,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均在0.4之上,甚至接近0.5,表明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由表1可知:首先,1995~2005年我国税前税后基尼系数基本呈现上升的趋势,2005~2011年期间我国税前基尼系数除2008年以外都是下降的。但总体来看,我国税前收入基尼系数是上升的,从1995年的0.2189增长至2011年的0.3295,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其次,税前税后基尼系数之差MT指数均大于0,说明我国个人所得税发挥了正向的调节作用,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再次,从纵向来看,MT指数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表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作用正在日益提升。最后,1995~2005年间MT指数呈现较快速度的增长,从0.000085上升至0.002261;但2005年后,除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和税率调整的2006年与2011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其它年份都在上升。从1995年到2011年,虽然税前、税后基尼系数的差值均为正值,体现了个人所得税的确起到了再分配作用,收入差距的确减小,但这个差值十分之微小,取小数点后两位来看,税前、税后基尼系数几乎不变,总体而言个人所得税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没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三、效力微弱的原因
1.影响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的外在因素
个人所得税能直接调节居民收入,但税收不是万能的,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不仅受到诸多外部条件的影响,其自身也存在着局限性“此外,任何税收制度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坏境中运行,与个人所得税制度实施相关的社会经济坏境状况构成了积收制度的外部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与税收制度自身的特殊性造成了个人所得税制度调节收入分配的内部和外部局限。
2.个人所得税制度内在影响因素
(1)税收制度难以兼顾公平与效率
税收制度的公平与效率目标二者难以兼得·公平原则要求根据不同阶层的能力实行差别税赋。而社会公平目标的税收制度往往是对市场制度的“扭曲”。要实现税收制度的效率則往往要以牺牲税收公平为代价。
(2)个人所得税制度调节手段有限
税收实现公平分配更多的是一种事后调节,追求的是结果公平。一般认为,税收在“劫富”方面有效,但是在“济贫”方面却不如公共支出作用明显·这是因为个人所得税主要表现为对高收入者的高收入具有直接作用,面对低收入者或无收入者,税收并不能直接增加其收入。
(3)个人所得税制度实施的时滞性
政府任何政策从指定到实施到发挥效用都有时间间隔,个人所得税政策也不例外·不论选择什么样的税收政策,当其作用于经济活动时,都不会立竿见影,相对于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的时滞较长,因而税收制度的时滞性也会长于利率等货币政策。政府难以及时掌控。
四、结论与建议
从数据来看,个人所得税对改进收入分配不公的确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我们应当了解到,造成收人分配不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靠税收来进行调节是不够的,应当辅以其他调节手段。在面对公平和效率、手段有限、时滞性的问题时,我们要设计更合理的政策,并且强化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缓解收入差距过大带来的社会问题,保持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