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仰常带有主观和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西方国家普遍拥有自己的国家宗教,因此他们具有坚定的宗教信仰,那么中国作为一个非宗教社会,中国人民是否具有信仰便成为我们关注和讨论的一个话题。文章通过中西方对比来研究中国人民是否具有信仰,他们到底信什么,然后以此来重振中国信仰,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 信仰 宗教 马克思主义 文化软实力 文化竞争力
作者简介:李丝雨,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345
信仰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不同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国价值观、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信仰和宗教的问题,其中有一种看法,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来自西方传统宗教的成见,占据了上风,就是认为与西方文化相比,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以及中国人都缺少宗教意识,因此得出结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这一看法引起了当代中国大多学者的反对,同时也让我们不禁陷入了反思——中国人信什么?
通过对信仰的定义和分析,可以更好的认识中国人的信仰问题——信仰的内容和程度,通过中国人从古至今信仰的变化来更深入的明确当代中国人信仰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与西方宗教信仰的对比,可以突出中国信仰的特点,同时也可以发现不足,扬长避短,有效应对信仰不足、信仰缺失等问题;信仰问题,也是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方式,信仰坚定,对于价值观的输出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文化软实力成为各国竞争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明确信仰,才能坚定信仰,才能重振信仰,才能提高我国文化的竞争力。
近年来,对于中国人信仰问题的讨论越来越热烈,不断有新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出现。但信仰具有时代性特征,因此以往的研究多局限于当代,缺少对信仰发展历史的综述,他们大多只关注在信仰领域,与文化竞争力的联系不多。笔者现将研究成果整理如下。
(一)中国人有宗教信仰
上天和祖宗是自夏商周以来,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的核心内容,时至今日,祭天、祭祖的行为仍有迹可循。其中儒学作为对中国宗教信仰影响最大的学说与宗教又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儒学不是宗教(肖雁,2010)。
中国人拥有多元合一的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和儒教三者相互影响和融合,构成了中国人信仰的基础。中国人有“道与言”的独特信仰,言不尽道、意在言外的“不可道”之“道”,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蒋淼,2016)。
“龙”作为自然崇拜和社会崇拜的复合体,是中国人民宗教信仰的一种意象呈现,龙一方面与国家权力结合,成为权力合法性话语,一方面龙与文化融合,成为文化信仰的载体(李向平,2012)。
(二)中国人无宗教有信仰
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中国人有自己的科学信仰,即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我们要正确对待各种宗教和信仰现象,坚持文化自信,即便是信仰问题,也应当从实际出发(李德顺,2012)。
中国人有信仰,“中国梦”就是中国人的信仰,中国梦的具体含义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信仰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它既是个人信仰也是国家信仰,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人民积极性,为自己的信仰奋斗(汪青松,2014)。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人的主导信仰(李菲,2013)。
(一)信仰的含义
首先我们要对信仰进行概念界定,信仰在新华字典中指的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信仰不等同于宗教,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与西方最大的不同是:西方是以宗教为原则的宗教社会,教权有时会高于政权;而中国则是“以道德代宗教”,“以伦理组织社会”,以法理为原则的人情社会。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人没有类西方的宗教信仰,但我们不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
(二)论西方宗教信仰
西方国家普遍信奉宗教,那么,对于信仰宗教的人们来说,他们信仰的究竟是什么?他们信仰的是上帝,他們相信只要通过上帝指引的方式行动,就能得到自我的救赎,就可以减少自己的罪行,从而获得来世的福报,而劳动就是获得救赎的重要途径,因此他们努力劳作,以求得最终的救赎,求得内心的安稳。笔者认为这种信仰在一定程度内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他可以给处于逆境中的人带来希望,不放弃自己,成为一种支撑,使其顺利度过难关;同时可以让那些罹难的人们安息,相信自己来世仍能获得福报,也是一种心理安慰。
资本主义国家这种普遍的宗教信仰起源于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思想基础,因此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碰撞,宗教已然十分适应当今社会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符合当权者需要的存在,所以可以说宗教信仰凝聚了整个西方国家的价值观体系,而丰富的宗教文化作品也成为西方对外进行文化输出最有力的文化软实力。蕴藏在各类文学作品中的资本主义价值观是系统的、具有压迫性的同时也是不易察觉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追”美剧、英剧的同时产生了诸如消费主义倾向的变化而不自知,因此为提防此类“西方演变”,我们应当重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坚定中国信仰,提高文化竞争力。
(三)论中国信仰
相较于西方信仰来说,中国人的信仰内容要复杂的多。从原始社会开始,中国人对信仰就存在着或高或低的追求,如对生殖的需要而产生了对生殖的崇拜,对生存的需要而产生了对火、对石器的崇拜以及对群体凝聚力对权力的需要而产生了对图腾的崇拜等等,然而这些崇拜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性,因此只能是说信仰的低级形式。随着道教的出现,中国人的信仰有了相对普遍性的统一,《道德经》中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成为人们信仰的重心,这一时期中国人的信仰则属于宗教信仰——对道教的追逐及推崇,道就像是一种世界运行的规律,更类似于“天命”,是难以描述的。再到西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其初期被人们视为一种神仙术数,因而人们对“修仙之术”又有了新的追求,对佛教的信仰成为当时社会的普遍信仰。近代以后,随着西方基督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中国,对部分中国人的信仰产生了冲击,回、哈萨克、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开始信仰西方宗教,这一时期的中国,信仰内容多样,没有普遍的信仰。直到五四运动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成为领导中国革命、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方针,中国人的信仰开始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者开始信仰科学,成为坚定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者,这一方面与信仰上帝的唯心主义者产生了信仰冲突,另一方面中国又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因此我认为现阶段中国信仰的内容仍是丰富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地位仍需要巩固,但同时也让我们看清当代中国人到底信的是什么——相对于对来世福报的渴望,我们更加注重当下。
在明确了当代中国人信仰内容之后,我们应当从中凝聚出中国文化的竞争力,与西方国家抗衡,防止“西方演变”。但由上文可以看出,中国信仰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价值观也是在不断调整当中,因此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存在被对方价值观强制输出的可能,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的党和国家为此也在不断的努力当中,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需要我国的文化从业者紧紧抓住这二十四字,创造出更多的属于中国文化的具有文化竞争力的文化作品,在与其他国家的文化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但有信仰。我们信的是共产主义,信的是科学,信的是现世。这种科学的唯物主义信仰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导着我们生存的方式,也给予了我们精神上的支撑和鼓励,坚持这种信仰,可以使我们生活的更加美好,需求得到满足,关注自己、关注当下,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得到自己想要的成果,是每个中国人默认的行为准则。
在坚定信仰的同时我们也要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应当从信仰中凝聚文化力量,創造出更多丰富的文化作品,来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我们拒绝文化霸权主义,但同时我们也拒绝被文化霸权,重振信仰,让中国文化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蒋淼.多元和合的中国宗教——评《中国人的宗教信仰》[J].中国宗教,2016(7):76-77.
[2]肖雁.儒学与以“天”“祖”崇拜为核心的中国人宗教信仰系统的发展[J].世界宗教研究,2010(5):165-170.
[3]李向平. 话说“龙”与中国人的宗教信仰[N].中国民族报,2012-01-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