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审视与启示

2019-06-17 05:03朱文华寇健忠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审视大学体育启示

朱文华 寇健忠

摘要: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建设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动力,借鉴国内外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对深化我国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阐释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内涵,重点梳理和总结国内外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研究认为,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建设要因地制宜,树立系统观,逐步构建课程目标明细化、课程类型普适化、课程模式特色化、课程内容多样化、课程结构层次化、课程考核全面化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以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课程体系;大学体育;建设;审视;启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9)03-0058-05

Abstract: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he major impetus of the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he experienc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possess reference value for deepen the reform of our country. By 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connotation of college sports,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and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and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orad. The paper suggested that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hould construct systematically in the line with local conditions. This paper aims to refine the objectives of education curriculum, universalize the types,, characterize the models, diversify the contents, level the structures, and comprehensively examine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so as to achieve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for lifelong sport.

Key words:Curriculum system; University sports; Construction; Examination; Enlightenment

大學体育课程体系是实施大学体育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也提出新的要求,对此,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各高校结合《决定》要求,并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简称《纲要》)的指导下,以“健康第一”的时代理念开启了新一轮的大学体育课程

体系改革浪潮,许多学者对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刘建军(2001)[1]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时数分配、教学组织和方法、课程考核、教材建设等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剖析,为本世纪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袁吉、于清(2001)[2]基于质、量和类3个角度对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进行研究,为今后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体系设计提供借鉴。隋红(2015)[3]认为,部分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应改革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建立联系实践的综合性课程群。周建雯、刘涛(2016)[4]从课程研究的必要性入手,对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管理和教材等体系建设进行研究。戴福祥(2017)[5]从学分制的角度对大学体育的学科类课程、博雅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的结构和内容的构建进行研究,为大学体育课程的学分制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从已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学者主要对大学体育课程的存在问题、结构和构建等问题进行研究,尚未对当前国内外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因此,梳理和总结当今国内外部分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经验,不仅有助于了解当前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特点与规律,而且能获取有益的启迪,为我国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重构提供参考与借鉴,有利于实现大学体育教育与社会和时代的有效契合。

1 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内涵

1.1 大学体育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纲要》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性质进行界定,指出“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体育课程具有课程体系的科学性、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全员参与的互动性、组织要求的强制性、方法手段的交融性、适应生活的变革性的特点[6]。

1.2 课程体系

目前,对课程体系内涵的界定有多种,叶树江(2012)[7]认为,课程体系是指教学过程中由一条主线将各种相互联系、分工配合的课程串联而成的有机整体。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主要在理论课和实践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体现出来。

本研究认为,课程体系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引下,将构成课程的不同要素进行有机组合,使不同课程要素在变化过程中一致朝着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课程体系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是实现办学目标的载体[8]。课程体系主要由课程目标、课程类型、课程模式、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学时、课程考核等要素构成。

1.3 大学体育课程体系

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引下,将构成大学体育课程的不同要素进行有机组合,使不同课程要素在变化过程中一致朝着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主要由大学体育的课程目标、课程类型、课程模式、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学时、课程考核等要素构成。

2 国内外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建设情况

如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一些甚至进入普及阶段。这些国家的高校体育教育体制与所处的文化背景都存在差异,在人才培养目标、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等方面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长期以来各自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大学体育课程创新经验。同时,国内许多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积累很多有益的宝贵经验,为我国高校今后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现对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从中探寻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具体见表1、表2、表3)[6,9-10]。

3 对我国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

3.1 大学体育课程目标要明细化

课程目标作为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服务于整个课程体系,而且,也是课程观的具体反映。确定课程目标要考虑学生因素、社会因素和学科发展因素,同时,要使课程目标内部各目标间构成一个多层次、逐级分化、不断拓展与延伸的具体系统。因此,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确立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的教育发展观,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结合大学体育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尊重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服务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且将课程目标细化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与社会目标,尤其要明确各个课程目标不同阶段的任务、侧重点。如,美国大学体育课程目标强调“体育的学科性,重视健康体能的教育,注重体育与身体、认知、社会、情感等的协调发展,追求体育社会价值的实现”;德国突出“体育社会化、大众化”;厦门大学结合学校实际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课程目标进行整合,将课程目标细化为运動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心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

3.2 大学体育课程类型要普适化

过去,大学体育课程类型主要是普修课(也称基础课),即男、女生分别有统一的教学内容、考核评价标准,其中,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田径和球类项目。完全忽视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理等差异,尤其是对身体障碍的学生重视不够,导致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出现“爱体育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制约了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对此,国内外高校开始重视开设具有普适化的大学体育课程类型,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如,美国高校重视体育教育的个性化和自由化,注重学生的兴趣,突出生命体育、全面体育;德国开设以实用主义为特征的运动技能课程和以建立综合性教育为目标的体育通识课程。目前,国内许多学校以一年级开设普修课为基础,大力挖掘各校资源潜力,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在二年级开设选项课,对身体障碍的学生开设保健康复康,如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有的学校发挥区域优势,开设大学生喜爱的特色课,如,厦门大学凭借厦门马拉松赛的资源优势开设马拉松特色课,要求报名该课的大学生必须参加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并跑完全程获得相应证书。

3.3 大学体育课程模式要特色化

大学体育课程模式是高校在长期的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广大体育教师与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下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典型的课程范式,它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近些年,国内大多数高校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研究,编制各自的大学体育课程方案,并形成较为稳定而有特色的大学体育课程模式,不仅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体质得到增强,终身体育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升。而且,培育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如,北京大学作为中国国立综合大学,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长期培养而成的传统精神和良好学风在这里生根发芽,尤其是北京大学的包容、并进使其大学体育课程模式呈现开放、民主的特色,并采用完全开放式课程模式,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健康身心状态的保持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合肥学院采用集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为一体的体育俱乐部课程模式,实现理念之变、课程之变、管理之变和体制之变,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4 大学体育课程内容要多样化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施需要通过课程内容的传授来完成,科学、合理地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不仅能满足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实现大学体育课程目标和管理大学体育课程。结合课程目标能够把课程内容划为身心健康课、心理培养课、知识理论课等内容;结合课程性质能够把课程内容划为实践与理论课。当前,国内外许多高等学校能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环境特点和传统体育等,开设丰富多彩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如,英国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涉及政治、社会、科学、商业、环境等内容;日本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主要包括身体教养、健康科学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等内容;清华大学采用专项分级的课程模式,开设体育知识理论类、技能训练类、竞技类、素质类、休闲娱乐类、体育医疗保类等50个项目;福建农林大学在保持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的同时,将定向运动、课外长跑贯穿其中, 实现课内和课外的有效衔接;福建师范大学发挥游泳资源优势,将游泳项目作为必考项目,体现南方体育课程内容的特色。

3.5 大学体育课程结构要层次化

课程结构是实现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载体,大学体育课程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将影响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认知水平的不同,按照一定的科学规律、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来构建不同层次的课程结构。大学体育课程面对的群体是成年人,在课程结构的设计上充要分考虑大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学校的现实条件,在不同阶段设立不同等级的课程,形成有层次的课程结构,以满足大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一、二年级开设大学体育课程。对此,有的学校设立一年级普修,二年级选项的课程结构,如福州大学;有的学校设立第1学期普修,第2~4学期选项的课程结构,如,厦门大学;有的学校设立一年选一项,两年选两项不同项目的课程结构,如,福建师范大学;有的学校设立每一学期选一项,两年选四项不同项目的课程结构,如合肥学院。对于选修课,大部分学校在三、四年级开设。

3.6 大学体育课程考核要全面化

大学体育课程考核评价包括学生对大学体育课程方案和教师教学实施方法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本研究主要是基于后一种。一般来说,课程考核评价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往大多数学校对大学生体育课程的考核评价都采用终结性评价,即以期末的考试成绩作为最后成绩评价的依据,忽视大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因素,考核评价内容单一,考核评价方式较为简单,考核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不能客观、全面地体现大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运动的积极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推动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各高校的大学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不断的完善,逐步构建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多元、动态和全面的评价体系。如,上海交大采用菜单式考核和限制性选择,考核内容有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素质、理论知识;厦门理工大学每學年上学期的考核内容包括选项、体质测试、俱乐部活动,下学期考核内容包括选项、体质测试、俱乐部活动、理论。

4 结 语

当今,国内外部分高校能结合各自的教育体制、文化背景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建设之路,逐渐积累了独树一帜的宝贵经验,为深化我国广大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广泛吸收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树立系统观,并结合各高校自身特点,努力构建课程目标明细化、课程类型普适化、课程模式特色化、课程内容多样化、课程结构层次化、课程评价全面化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以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建军.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进展与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1,22(4):68-70.

[2] 袁吉,于清.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创新设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1):80-82.

[3] 隋红.“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的审视与思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36(6):73-76.

[4] 周建雯,刘海.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110+131.

[5] 戴福祥.基于学分制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1,22(4):68-70.

[6] 高健,颜天民.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2):94-97.

[7] 叶树江,张洪田,李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视阈下课题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141-143.

[8] 课程体系[EB/OL].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

[9] 李颖,王东.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现状、问题与改革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6):53-56.

[10] 乌云格日勒,杨振国,等.中日两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比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7):93-96.

猜你喜欢
审视大学体育启示
未经旅行“审视”过的设计,是不可信的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审视与当代发展探析
关于国际法渊源内涵和外延的重新审视
生与死:《荒野猎人》的伦理价值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