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芳芳
摘 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问题引导能让学生深入探究,关注学习过程能让学生体验到迁移的快乐,重视团队参与能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从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3-0043-01
信息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能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尝试用问题进行引领,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深入学习。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青少年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具有悬疑性的问题,这样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例如,在教学“复制和粘贴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复制后的图形,被复制到了什么地方呢?”“粘贴的时候,是不是只能粘贴在画图软件中呢?如果粘贴到其他地方,会不会成功呢?”这些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有的学生尝试将其粘贴到记事本、写字板、Word文档中,还有学生甚至尝试直接在桌面上粘贴。不仅如此,学生还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如有学生问道:“如果复制好图形,关闭图形软件然后再打开,用粘贴的方法,是不是依然能将刚才的图形再次粘贴上去呢?”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在活动的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总结:“如何才能成功地复制和粘贴图形呢?在复制和粘贴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青少年学生大多比较好奇,教师用问题进行引领,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其深入探究。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提升,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自然也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还要让学生逐步培养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迁移的快乐。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编辑文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假设大家是一个杂志编辑,你要如何编辑文章才能让杂志变得更加漂亮,吸引更多的读者呢?”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看看除了设置字体、字号、颜色之外,还有哪些方法能让文档变得更美观。有学生提出:“可以在文档的周围加上花边。”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到如何给页面加上花边,并进行实践操作。还有学生说道:“有的文章可以横着排,有的文章可以竖着排。”教师要鼓励该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试着思考如何才能美化杂志。在自主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习得了不少相关知识,在迁移运用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师要经常给学生设置情境,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围绕该情境开展实践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要用到课堂中学习过的知识,而且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快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如果过于强调个人化的学习,就会让学生失去团队合作的乐趣。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乐趣,还能让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走进论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班级学生自由组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设不同的论坛,选定合适的同学担当论坛主管,其他同学则积极发帖,让论坛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积极开展团队合作,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学生还可以围绕 “发了帖子之后后悔了,如何才能删除帖子呢”“如何才能修改已经发表的帖子呢”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在自己的论坛中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在这样的合作中,学生对于论坛的运作有了充分的认识,同时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融入其中,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了增强竞争性,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小组比赛。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在比赛中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创新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在设计教学模式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与情感需要,注重问题引领,重视学生的学習过程,重视团队参与,这样才能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锐,李娅娟.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与实施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20).
[2]张允峥,刘建国.浅析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04).
[3]张全海.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04).
[4]李艺,钟柏昌.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体系设计问题讨论[J].电化教育研究,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