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
摘 要:近年来,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教育界的主要话题,社会及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反馈比较频繁,加强高校质量文化建设迫在眉睫。文章主要从专业基准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研究生;质量文化;专业基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3-0003-01
学科和专业经常容易为人们所混淆。“学科基准”首先是由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uality Assurance Agency,简称QAA)在1997年提出来的,其文件将作为学科层次和院校层次质量评审的依据和参考。“专业基准”作为高校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专业建设起着指导、规范、评价和反馈作用。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剧增,而我国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尚未能够完全适应这种变化,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如何高质量地、规范地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界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在对专业基准等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制定专业基准的重要意义,提出一些有利于专业基准建设的建议。
专业基准是指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名称、培养目标及规格(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资源条件等。专业基准建设既要符合高等教育政策的基本要求,又要根据社会发展动态和学校实际情况,以创新为方针,以就业为导向,立足当前,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兼顾长远,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
专业基准的制定能够有效地指导和规范专业建设,科学地评价专业状况,从而反馈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既需要科研创新型人才,也需要高级应用型人才。没有专业基准,职业的专业化发展进程很可能会迷失方向。有学者认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走向需要专业基准来引导和规范。由此可见,专业基准既是高校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也是社会了解、监督高等教育质量的依据之一。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加强高校教师的在职培训,充分利用本校已有资源以及外聘教授的先进经验,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强化分配制度的改革,真正实施优胜劣汰等竞争机制,激励所有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水平;推进教师的素质建设,倡导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把教书育人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加强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
要注重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强化专业特色;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师生互动效率,合理制订课程授课计划,有效共享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规范专业教材体系,定期淘汰老旧教材,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合理编排与有关课程相对应的教材内容,避免出现不同课程的内容重复。
3.加强办学条件建设
要加快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如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实验室和实验基地建设)进程,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重视校园网络建设;建设一批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教师团队(如科研攻坚团队、实践应用团队);深化后勤改革,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结合学校地理环境特点,建设优美的生态型校园。
4.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要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杜绝“学院派”作风,转变“重分数、轻动手”的观念。平时注重规范的实践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实践、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专业基准是联系高校和社会的桥梁。高校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专业基准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源源不断地供给社会,社会可以将人才的质量结果等反馈给高校,使专业基准不断完善,从而形成“高校——专业基准——社会”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夏俊锁,王欣.加强国家对高校教学的规范与指导[J].辽宁教育研究,2007(01).
[2]田友清,丁平,刘德军,等.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标准制定策略探讨[J].职教论坛,2014(21).
[3]赵川平.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质量基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
[4]陆建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规范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
[5]陈华鹏,王伟民,何志玲,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标准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6]折延东.论当代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合理内涵与理想框架[J].教育科学,2010(03).
[7]马建,李晓霞,胡大伟,等.物流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02).
[8]谭基虎,范武波.建设现代化办学条件,促进学校教育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2(08).
[9]陈岗,胡亮,高淑贞,等.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
[10]陈寿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内容与方法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