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萍 杨雄 冷田甜
【摘要】2017年,OECD发布了《强势开端2017:早期教育发展关键指标》,主要包括三条构建原则,即政策相关性、质量标准的坚持性和易理解性,以及四个指标维度,分别是情境性、政策投入、政策产出和政策结果。我国应当完善学前教育指标体系建设系统,将家长参与纳入学前教育指标体系。
【关键词】OECD;《强势开端2017:早期教育发展关键指标》;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9)1/2-0074-04
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发布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强调关注教育质量。各国兴起了以“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主题的教育改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以下简称OECD)在1998年发起了早期教育与保育的政策调查,发布了《强势开端:早期教育和保育》的调查报告,提出了学前教育的八大关键要素。〔1〕2002年,OECD扩大了调查范围,以儿童的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展开调查,发布了《强势开端Ⅱ:早期教育和保育》,为各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十个方面的具体建议。〔2〕在以上两份报告中,OECD围绕学前教育质量,对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和政策制定要求做了具体阐释,但对何为学前教育质量、怎么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等问题,并没有予以明确解释。鉴于此,OECD教育政策委员会发起了提升早期保教质量项目,并针对项目成果发布了《强势开端Ⅲ:早期教育和保育的质量工具箱》,提出了学前教育质量建设的五个工具箱。〔3〕2015年,OECD发布了《强势开端Ⅳ:监测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质量》,阐述了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三大维度和对应的监测路径,〔4〕但这份报告对各维度下的具体监测指标并没有做详细的说明。据此,2017年,OECD发布了《强势开端2017:早期教育发展关键指标》(以下简称《强势开端2017》),为各国学前教育质量监测建构了详细的指标体系。本文对《强势开端2017》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强势开端2017》的主要内容
(一)指标体系的三条构建原则
1.政策相关性
政策相关性原则是指指标体系要为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调整和执行服务,从而保障政策的科学性,促进学前教育的科学发展。学前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国家是其公共产品属性的保障,这也意味着政府在教育发展中应是掌舵者和服务者。〔5〕政策是政府掌舵和服务的重要途径。政策相关性原则促使指标体系成为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20世纪70年代,OECD教育指标体系研究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政策相关性和政策敏感性,从而失去了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的支持。〔6〕因此,政策相关性原则是《强势开端2017》的有力保障。
政策相关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OECD在具体的指标建构中积极关注各个国家的学前教育政策焦点或争议点,以促使构建的指标体系符合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例如,基于各个国家的政策重点,确定了入园率和参与度两个指标项目,用以在国际范围内考察和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另一方面,OECD在收集数据时,以近十五年各个国家的相关政策信息作为数据分析的主体之一,从政策投入、政策产出、政策结果三个指标维度进行系统分析,以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2.质量标准的坚持性
质量标准的坚持性原则是指指标体系的构建虽以学前教育质量要素为基础,但它坚持采用多种测量方法,以准确把握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保证指标体系中相关参数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例如,《强势开端2017》中有大量的图表,几乎每一个具体指标的阐释均有相应的图表辅以说明,从而为各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全面且科学的数据参考。
3.易理解性
易理解性即易推广性,是指指标体系可以被不同的国家理解和使用。OECD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各成员国的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各不相同。OECD采用国际通用的教育分类标准,如ISCED(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国际教育分类法,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在国际范围内通用的教育系统分类标准,来保证指标体系能被各个国家所理解和使用。〔7〕OECD还通过将收集的数据在各个国家间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核对,〔8〕对存在差异的数据进行说明和补充,从而增强数据的易理解性。
(二)指标体系的四个指标维度
1.情境性指标维度
情境性指标维度是指对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人口、经济和社会背景等因素进行考察,主要包括社會背景、人口发展、女性劳动参与率、权利保障及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是因为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教育依赖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关注社会环境,是保证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宜的手段之一。情境性指标维度主要用以考察与教育发展、教育决策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因素,从而为学前教育发展的职能、发展速度、资源分配、发展规模等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其中,对社会背景的考察主要包括民族、文化、语言等指标项目;对人口发展的考察主要包括出生率、家庭结构等指标项目;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考察主要包括女性就业率、单亲妈妈就业率等指标项目;对权利保障的考察主要包括幼儿的入学机会、入学年龄、在校时间(时间总量和一周平均时间)等指标项目;对组织与管理的考察主要包括早期教育和保育的组织与管理等。〔9〕
情境性指标维度确立的关键在于发现社会环境中哪些要素会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从而确定相关要素,建构监测指标。以对家庭结构的考察为例,OECD在调研中发现,单亲家庭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加之单亲家庭多以女性抚养孩子为主,母亲的就业率、工资水平等影响了幼儿的入园率和在园时间。因此,要想普及学前教育,提高幼儿的在园时间,就需要保证幼儿园一日生活时间表和劳动力市场的时间安排相对一致,提供半日制、全日制、小时制等不同服务时间,调整幼儿园的保教费用标准,使其符合大多数母亲的工资水平等。
情境性指标维度既是指标体系中单独的一部分,又与政策投入、政策产出、政策结果三个指标维度有重合的部分。例如,对家庭结构、女性就业率的考察在政策投入指标维度也有所反映,对幼儿入学年龄的考察在政策产出指标维度也有所反映,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考察在政策结果指标维度也有所反映。由此可见,这四个指标维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贯穿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始终,全面反映学前教育质量。
2.政策投入指标维度
政策投入指标维度是指对各个国家投入到学前教育中的资源进行考察。OECD从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两个方面入手,考察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师资情况和师幼比等内容。对财政投入的考察主要包括生均经费、国民生产总值占比、生均教师工资成本、不同政府部门教育经费分配、公共财政投入和居民家庭教育支出占比等指标项目;对师资情况的考察主要包括教师年龄结构、女性教师占比、学历、工资和年度工作时间等指标项目;对师幼比的考察主要包括师幼比、师生比等指标项目。〔10〕师幼比既是改善教师工作条件的重要因素,又是政府调节财政投入的依据之一,故单独考察。
单一的指标项目并不能准确考察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现状。因此,OECD通过考察多个指标项目来综合展示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情况。例如,生均经费考察了对幼儿的投入情况,不同政府部门教育经费分配、公共财政投入和居民家庭教育支出占比考察了各级政府和家庭的投入情况,生均教师工资成本考察了对教师的投入情况。另外,OECD还采用呈现相对值的方式来全面呈现学前教育发展情况。例如,国民生产总值占比、生均教师工资成本、公共财政投入和居民家庭教育支出占比等不是以统一的绝对值为参考,而是以各个国家的相对值为参考,保证对各个国家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现状给予客观评价。
3.政策产出指标维度
政策投入的成效需要在教育场域内进行转换,才能真正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政策产出指标维度旨在揭示政策投入在教育场域内产生的结果。该指标维度主要以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为切入点,考察入园率、参与度和课程框架等方面的内容。对入园率的考察主要包括不同年龄段入园率、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入园率等指标项目;对参与度的考察主要包括幼儿在园总时间、一周平均在园时间和参与形式等指标项目;对课程框架的考察主要包括课程内容的包容度、课程内容的平衡性等指标项目。〔11〕
入园率和参与度是对教育机会的描述,课程框架是对教育质量的描述。OECD从质量和数量两方面建构政策产出指标维度。政策产出指标维度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既有结果性指标,又有过程性指标。例如,在教育机会中,入园率是对政策投入产生的结果的描述,参与度是对政策投入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性反映。二是对早期教育连续性的关注。OECD强调课程框架要有时间跨度,指出一个整合的适合0~6岁儿童的课程框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育效果的连续性,减缓教育影响的消退,促进幼小衔接。
4.政策结果指标维度
政策结果指标维度是对教育产出的描述。教育产出包括个人产出、组织产出和社会产出,〔12〕在学前教育阶段则主要包括个人产出和社会产出两个方面。因此,政策結果指标维度主要包括幼儿的学业成就和女性就业率两个方面。〔13〕对幼儿的学业成就的考察主要包括不同在园时间的幼儿、处境不利的幼儿和具有移民背景的幼儿的学业成就等指标项目;对女性就业率的考察主要包括总就业率、兼职就业率和全职就业率等指标项目。
已有研究表明,0~6岁是幼儿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关键期,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与质量更是影响着幼儿的后续发展。OECD利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以下简称PISA)为调查工具,考察学前教育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例如,OECD通过调查发现,接受过2年学前教育的幼儿在学业上的得分和接受过2~3年学前教育的幼儿在学业上的得分是比较接近的,他们都与只接受过不足2年学前教育的幼儿在学业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时间应当至少是2年,各国应该采取措施普及学前两年教育。
二、《强势开端2017》的启示
(一)完善学前教育指标体系建设系统
学前教育指标体系建设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建设系统。我们可以借鉴OECD的做法,完善学前教育指标体系建设系统。一是强化学前教育指标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建构稳定的指标分析结构。充实的理论基础可以使指标体系的覆盖面更广,从而多方面揭示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二是积极关注当前的学前教育政策焦点或时事要点,增强指标体系与教育改革、教育政策之间的联系。三是指标体系的建设可以采用一些国际通用的教育分类标准,保证监测所得数据具有国际可比性。如此,我们可以将监测所得数据同国际数据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四是指标体系的建设需要关注教育过程本身,关注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将质量贯穿于指标建设的始终。〔14〕
(二)将家长参与纳入学前教育指标体系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整体性早期儿童发展指标体系》中强调了母亲和家庭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将“父母支持”作为重要的监测指标。〔15〕OECD也在《强势开端2017》中指出,“家长参与对于确保儿童在家庭中的高质量学习,以及家园沟通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将家长参与纳入学前教育指标体系,考察家长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参与情况,以帮助教师与家长达成更有效的合作,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杨爽.追求卓越:《强势开端Ⅲ:早期教育和保育的质量工具箱》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3〕李静,王伟,李辉辉.提升质量:OECD学前教育最新政策研究:《强势开端Ⅲ:早期保教质量工具箱》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5,37(3):77-82.
〔4〕OECD.Staring strong Ⅳ:Monitoring quality in earlying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M〕.Paris:OECD Publishing,2015:228.
〔5〕虞永平.现象·立场·视角:学前教育体制机制现状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73.
〔6〕熊灿灿.国际学前教育指标体系的特征分析及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4,(4):22-25.
〔7〕孙艳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3年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1):76-80.
〔8〕〔9〕〔10〕〔11〕〔13〕OECD.Staring strong 2017:Key OECD indicator 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EB/OL〕.〔2018-06-26〕.http://dx.doi.org.
〔12〕石岚.如何衡量教育产出:经合组织《教育概览》产出指标分析及启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14〕窦卫霖.关于UNESCO和OECD教育公平话语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5(4):81-154.
〔15〕熊灿灿,夏婧.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监测:建构整体性早期儿童发展指标体系〔J〕.教育探索,2015,(12):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