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霞,孙彦超,刘坐龙,臧秀贤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发起已经7年,旨在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效推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作为教育部在全国推行的惟一医学类竞赛项目,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代表了现今中国高等医学院校竞赛的最高水平。然而,在对医学生进行临床技能培训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严重制约着临床技能培训及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考核项目多,技能种类逐年增长。临床技能大赛是2010年由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主办的,第一届提出51个考点,第二届94个,第三届133个,第四届、第五届128个。考核内容逐年增多[1]。竞赛要求参赛选手不仅要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要有训练有素的操作手法、具备在规定时间内快速的应变和人文关怀能力。理论掌握几乎涵盖内、外、妇、儿、急、耳鼻喉、口腔、护理等所有临床的相关课程,操作手法要在充分理解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时间反复练习才能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而不是机械化记忆。人文关怀、无菌术的原则是贯穿所有操作的主线。所以可以看出实践技能考核是从理论、实践、综合素质全方位来考核一个医学院校临床教学水平,而以此凸显医学院校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及需要所做的改进和反思。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一直是国内外医学教育关注的热点,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已经是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共识。
通过总结几年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经验,以探索到一个合理的竞赛培训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既往培训模式的弊端如下。
1.分科细,代教老师不固定,各专业之间不能贯通,导致学生的整体知识理论不连贯,操作无效率。例如外科、妇科、儿科等操作,教学时从对应科室抽调代教教师,因为教学老师没有脱产,繁忙的临床工作不会保证随叫随到,造成代教老师不固定,学生练习期间无固定老师指导。年轻老师有时间但没经验;学生整个操作浪费时间而效率不高。
2.基础理论薄弱,训练时间短,短时间内很难一下消化大量的理论知识。以往采取理论集中在一个时间学习,实践在一个阶段练习,优点是没有遗漏知识点,但会造成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轨,理论死记硬背而不能灵活运用,实践操作时理论不扎实,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突然停顿,思考下一步操作步骤,而不是水到渠成自然流畅的操作下来。
3.临床实践机会少,对疾病的应变能力差,人文关怀生硬。传统教学培训模式中,医学生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患者身上进行技能操作,通过反复实践逐渐达到娴熟的地步。但近些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实习生在患者身上进行操作受到限制。一方面,执业医师法与医学教育脱节[2],没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学生无法实施有创性的操作;另一方面,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逐步提高,对医疗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患者拒绝接受实习生为他们做如腰穿、胸穿等有创操作。学生在模拟人身上操作,没有医患交流,给定的题干固定,模型固定,先入为主的思维使学生见到模型想到相对应操作,不会综合分析病情,更改题干后不能灵活变通,导致操作错误,且人文关怀极为生硬,甚至忽略掉,这在临床工作中是不可取的。
1.参赛选手选择。鄙弃既往以理论成绩高为入选参赛资格的俗套方法,现在更加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和临床应变能力。将所有临床医学专业的七年制、五年制医学生均作为参赛候选人,在实习过程中,将参赛的内容渗透进去。不同科室实习的学生随机4人一组,分成几组。由科室主任统一管理,不同代教老师代教,出科考试为几组学员进行本专科实习期间所学的大赛技能操作,比赛分为初赛和复赛[3],上午初赛采用多站式形式,时间6分钟,下午决赛分赛道式,一共4个考站,总用时30分钟。最后成绩记录在册,所有科室比赛总成绩累加后,作为最终参赛选手选拔的主要依据。可以在实习期间就能消化相关的理论和提高技能,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2.医学模拟人是良好的教学手段。医学模拟教学是当前医学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具有形象直观、可重复性、操作安全等优势。让参赛选手在练习时代替真实患者进行临床和实践教学。以科室需求申报为主,选购合适的模拟人。集中存放于医院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各科室有组织的定期进行练习和比赛应用。
3.固定的教师团队。将各个组别总成绩相加,成绩高的组别代教老师,经过所在科室及学生的不记名选举,最终确定1名优秀的教师抽调出来,组成固定的教师团队。为避免师资力量不必要的浪费,主要抽调科室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护理。这几名医生全部脱产进行后期提升阶段的教学培训。医院给予政策补贴。
4.创建临床病例数据库为技能培训提供大量有效的训练素材。为提高学生对病例的分析和应变能力,由各个教研室主任牵头,将各个科室有代表性、有特色的复杂病例,建立起病例库。包含考点要求,涵盖科室的理论内容,科主任最后把关,每个科室不少于20个病例,此后由抽调的教师团队将所有汇总的病例建立起培训数据库[4],这样一方面弥补了培训中病例不典型、不完整的缺陷,另一方面为学生技能操作提供大量生动的、贴近临床实际的病例素材,使学生对疾病的发病、诊断、治疗、随访有系统认识,形成完善的诊疗思维,同时也提高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题型如何变化,达到万变不离其宗。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培训新模式与既往模式对比具体如下(见表1)。
我院从2016年开始对技能大赛培训模式进行改革,技能操作评分标准按照国家技能中心提供标准,每项操作满分10分。将2014年至2017年每年参赛选手的操作得分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发现创新后的操作平均分明显提高,学生操作熟练度及比赛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均较前明显提高(见表2)。
表1 培训新模式与既往模式对比
表2 2014年至2017年每年参赛选手竞赛成绩平均分对比
临床教学改革是医学院校教学发展永恒的焦点[5],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目的就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教,提高教学水平。高校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解放思想的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实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目标,才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题。我院通过多年参赛经历,不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创新并改进教学模式,在教学探索的路上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