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合并青光眼手术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观察

2019-06-17 07:56:44韩丹阳东港市中心医院五官科辽宁东港118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9期
关键词:巩膜小梁晶状体

韩丹阳 东港市中心医院五官科 (辽宁东港 118300)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合并青光眼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于2013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72例(72眼)作为研究资料,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眼压变化、视力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视力提高91.67%,术后1个月视力提高88.89%,术后3个月视力提高83.33%;术后患者眼压明显降低,且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等眼压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78%。结论: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改善眼压和视力,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

青光眼和白内障均属于常见的眼科疾病,则随着年龄的增长,两者会同时发生,但存在一定的差异[1]。临床认为青光眼发生与眼内压关系较大,且造成的视神经损伤不可逆,甚至导致失明,而白内障发生与晶状体混浊关系较大,虽然会导致神经损伤,但不属于不可逆损伤[2]。针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虽然可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但会加速白内障发展,因此应联合其他手术治疗,如晶状体超声乳化[3]。为此,本次研究对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于2013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72例(72眼)作为研究资料,其中男患者41例,女患者31例,年龄52~76岁,平均(68.94±4.14)岁,左眼患者38例,右眼患者34例,眼压水平21~41mmHg,平均(29.42±9.46)mmHg,视力为光感-0.8,包含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9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例。

1.2 方法

术中选择2%利多卡因1~2mL球旁或球后浸润麻醉,选择8-0Vicryl风险进行12点透明角膜牵引线,并做4mm×4mm 1/2巩膜厚度方形巩膜瓣,将0.2~0.4mg/mL MMC棉片置于结膜瓣和巩膜瓣下1~4min,利用眼前房灌注眼冲洗。随后利用3.0mm穿刺刀进行10点位透明角膜切口,利用15˚穿刺刀做3点为侧切口,注入黏弹剂。注吸残余皮质,植入人工晶状体,切除巩膜瓣下小梁组织,进行周边虹膜切除,注入卡米可林于前房缩瞳。缝合巩膜瓣后,注吸黏弹剂,若巩膜瓣漏水,则重新加固缝合。手术完成后,给予抗生素、皮质类固醇、非甾体消炎类滴眼液滴眼治疗。若术后早期眼压为22mmHg及以上,且前房深、滤过泡扁平,进行按摩。当术后眼压维持正常范围后,拆除可调节缝线。

1.3 观察指标

评价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视力改善情况,视力提高为对数视力表提高0.1或以上者;视力无变化为视力仅提高0.1或以下者;视力下降为视力下降0.1或以上者;测定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等眼压变化。观察术后角膜水肿、前房渗出、浅前房、一过性眼压升高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述,采用t检验,P<0.05时为统计学有差异显著性。

2.结果

2.1 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分析

术后1周视力提高66例(91.67%),视力无变化3例(4.17%),视力下降3例(4.17%);术后1个月视力提高64例(88.89%),视力无变化5例(6.94%),视力下降3例(4.17%);术后 3个月视力1周视力提高60例(83.33%),视力无变化7例(9.72%),视力下降5例(6.94%)。

2.2 患者眼压改善情况分析

分析表1可知,术后患者眼压明显降低,且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等眼压均显著低于术前,t=9.62,14.44,10.46,13.41,P<0.05。

2.3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术后11例患者发生角膜水肿,术后4例发生前房渗出,术后2例发生浅前房,术后3例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未发生持续前房、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率为27.78%。

3.讨论

当前临床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采用药物控制,可给予白内障手术治疗后继续药物控制或实施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或先行青光眼手术治疗后,当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行晶体摘除术治疗[4]。根据临床研究可知,先行白内障手术治疗会导致发展眼压急剧升高,继而对已经损伤的视神经产生危害。而为避免二次手术损伤,确保一次手术解决,可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眼压和提高视敏度,虽然也可能引起相关并发症,但由于术中眼压控制和维持良好,并发症少且并不严重。超声波治疗可引起睫状体分泌功能下降,破坏睫状体上皮,且促进吸收,利于房水排除,与小梁切口术治疗可避免同一切口反复操作,保证良好的稳定性[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周视力提高91.67%,术后1个月视力提高88.89%,术后3个月视力提高83.33%;术后患者眼压明显降低,且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等眼压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78%,表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可确保视力改善,降低眼压水平,且不会引起较多或严重的并发症,保证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较好,虽然也可能引起并发症,但较轻且较少,而且术后眼压正常患者不必拆除可调节缝线。

表1.患者眼压改善情况分析(±s,mmHg)

表1.患者眼压改善情况分析(±s,mmHg)

疾病 例数 术前 术后1d 术后1周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72 26.52±8.46 14.25±6.74 10.43±4.22 14.52±4.81 11.78±3.92

猜你喜欢
巩膜小梁晶状体
巩膜生物力学特性及其与近视关系的研究进展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小梁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补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5-08-29 01: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