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2019-06-17 02:21:34赖晓全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革兰病原菌发病率

吕 倩,陈 茜,徐 敏,赖晓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湖北 武汉 430030)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指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为新生儿输液提供便利,已成为早产儿重要的生命通道[1]。但PICC作为有创操作,可能会出现相应并发症,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势必会延长新生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风险[2]。近年来,有文献[3-4]报道CRBSI在新生儿病房的发生率为(4.8~16.5)/1 000导管日。为明确PICC所致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为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CRBSI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现对某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新生儿病房的PICC置管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新生儿病房PICC置管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0~28日龄新生儿;(2)置管前无感染,置管时间超过48 h;(3)新生儿家属置管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置管前已发生感染;(2)置管48 h内拔管;(3)新生儿家属拒绝提供相关临床资料。本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TJ-C)。

1.2 调查内容 调查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方式、出生体质量、羊水粪染情况、5 min Apgar评分、PICC置管日数、感染新生儿病原学培养结果。

1.3 检测方法 使用HP/PYP血培养瓶对新生儿血标本进行培养,BACTEC 9240血培养仪(美国BECTON DICK INSON公司)对新生儿血标本进行检测,导管尖端置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广州市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培养。菌种鉴定采用VITEK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1.4 诊断标准 CRBSI定义为置管48 h后或拔管48 h内外周血及导管尖端培养出相同菌落[5]。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多组独立、正态、方差齐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者则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RBSI感染情况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新生儿病房共有424例PICC置管新生儿,其中男性269例,女性155例,胎龄26~39周,平均(33.04±3.42)周。总置管时间为9 207 d,参照诊断标准,共53例新生儿发生CRBSI,发病率为5.76/1 000导管日。

2.2 CRBSI感染病原菌分布 53例感染新生儿中共检出57株病原菌,49例为单一菌种感染,4例为两种病原菌感染,其中革兰阳性菌20株,占35.09%,革兰阴性菌28株,占49.12%,真菌9株,占15.79%,见表1。

表1PICC置管新生儿CRBSI病原菌分布

Table1Distribution of CRBSI pathogens in neonates with PICC

病原菌株数构成比(%)革兰阳性菌2035.09 金黄色葡萄球菌1017.54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8.77 屎肠球菌35.26 粪肠球菌11.76 溶血链球菌11.76革兰阴性菌2849.12 大肠埃希菌1119.30 肺炎克雷伯菌915.79 阴沟肠杆菌58.77 鲍曼不动杆菌35.26真菌915.79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47.02 白假丝酵母菌58.77合计57100.00

2.3 CRBSI危险因素分析 采用单因素分析对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方式、羊水粪染情况、5 min Apgar评分、置管日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1 500 g、置管日数≥20 d、5 min Apgar评分≤7分的PICC置管新生儿CRBSI发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4 CRBSI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1 500 g[OR=4.105,95%CI(2.067~8.155)]、置管日数≥20 d[OR=9.561,95%CI(4.573~19.986)]、5 min Apgar评分≤7分[OR=4.381,95%CI(2.172~8.836)]是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2 PICC置管新生儿CRBSI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新生儿作为特殊群体,其防御机制不完善,抵抗力低下,一旦进行有创操作如PICC等,势必会增加CRBSI发生的风险。有文献[6]报道,新生儿CRBSI发病率大约为0.93% ~ 25%,而在我国PICC置管新生儿的CRBSI发病率为(6.2~10.2)/1 000导管日[7-8],本研究中 CRBSI发病率为5.76/1 000导管日,与研究[7-8]报道的结果相近。国外有研究[9]表明PICC新生儿CRBSI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但是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革兰阴性菌和真菌的比例逐渐增加。在本研究中,CRBSI检出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可能与新生儿置管时间均较长有关。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时间≥20 d、出生体质量≤1 500 g、5 min Apgar评分≤7分为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一项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9]表明PICC置管超过2周后,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发生CRBSI的风险持续增加,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新生儿机体防御机能不完善,5 min 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身体状况不佳,这些都会增加CRBSI发生的风险。针对以上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尽可能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CRBSI的发生,如每日评估拔管指征、适当的PICC护理、尽量缩短新生儿住院时间、减少医院感染风险等。

目前,PICC置管新生儿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除上述因素以外,新生儿的基础疾病、穿刺过程无菌操作、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应用等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如何预防PICC置管新生儿CRBSI的发生,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猜你喜欢
革兰病原菌发病率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49:34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0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应用化工(2014年7期)2014-08-09 09:20:21
七招降低新购仔猪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