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骅
对公募而言,随着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创新产品的层出不穷,基金经理的需求缺口逐渐扩大;与此同时,基金公司增聘基金经理的现象有增无减,多只基金有两位甚至更多的基金经理来共同管理,近期的科創主题基金更是经常出现五位基金经理同时挂帅的局面。
目前市场上的偏股型基金主要由单一基金经理管理为主,仅有88只基金拥有3位或以上的基金经理。今年以来,单一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平均收益率为16.31%;同期585只由两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2.87%;拥有多个经理人的偏股型基金平均收益最少,仅为10.56%。
其中,个别产品在增聘基金经理后,业绩变化非常明显:国海富兰克林的老牌基金经理赵晓东单独管理的两只基金,国富弹性市值和国富中小盘今年以来分别获得了22.22%和22.92%的收益。
而另外一只国富焦点驱动灵活配置于今年1月分别增聘了两位基金经理,虽然仍然坚持了银行、消费板块的配置力度,但是基金今年仅获得6.60%的收益表现,不管是绝对收益水平还是相对排名,均较当初赵晓东单独管理时出现明显下滑。
与之相反,史程和苏天杉于2017年底和2018年中旬相继参与管理前海开源沪港深创新,但基金自他们上任以来的业绩情况始终不理想,甚至明显不如他们各自管理的其他产品,今年5月邱杰也加入管理阵营,基金业绩随后才出现明显回暖。
由此可见,虽然投资者需要对基金经理数量提高关注程度,但也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并不是说基金经理越多或者出现增聘,基金的业绩就会改善,如果基金业绩本来就表现不错,那么增聘后还是建议不要购买;但如果一只基金业绩表现一直不好,那么增聘经理人可能意味着思路的转变,反而可以考虑选择。
虽然多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在今年表现落后,但是这类基金波动控制却优于单一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近一年,多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平均收益为-0.96%,而同期单一基金经理管理产品平均下跌3.68%。
原因之一就是基金公司在给基金产品做人员配置的时候,会从产品定位出发,做投资方向的分配,尤其是股债混合型基金会配备权益和固收两位基金经理,有些甚至还会加上负责现金管理的基金经理。例如,中欧睿泓定期开放配备了曹名长、袁维德两位股票基金经理,蒋雯文、黄华两位债券型基金经理。
基金的类型和投资目标决定了基金经理结构与投资策略差异化。多人管理的混合型基金在震荡市以及熊市中可能依靠债券基金经理的配置录得较小的跌幅,但在牛市中会因为择时能力稍差表现不如单一基金经理。
此外,基民需要留意的另一种模式则是“老人带新人”。基金公司为了尽快培养合格的基金经理新人,往往采取的办法就是选择一个比较有从业经验的基金经理搭档一位新人,也算是一种人才培养。近期完成募集的华安科创主题3年的拟任基金经理达到5人,聚焦固收领域的贺涛累计任职时间达到11.09年,同样负责固收的郑如熙投资年限不到2年;而权益领域的胡宜斌、李欣、谢昌旭三人平均管理年限仅为2.6年。
雇佣多个基金经理,理想的情况是可以通过沟通和个性互补减少由于单个经理的严重决策错误而导致的基金业绩落后,减少基金的非系统性风险;但是“老人带新人”的模式,有可能是依靠老基金经理的名气,依靠历史业绩吸引投资者,实际管理人可能是新人,新人经验不足可能也会导致基金业绩受损,此种情况还需仔细观察基金的投资风格,以及持股特征是否与老基金经理一致。
总的来说,增聘或者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并不一定能改善基金的业绩,甚至可能因为提拔新人、资源浪费等原因而出现业绩波动,基民在考虑时建议参考新老基金经理过去的投资情况,避免盲目跟风。
附表 栾江伟历史、当前业绩对比(截至6月13日收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