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科创板本周正式开板了,首批科创板公司上市交易开始倒计时。
科创板是A股市场的一股新气象。新的上市标准、新的交易制度、新的退市规则等等,用四个字概括:史无前例。
如果用炒新炒小的“传统”来对待科创板,或许要碰壁了。因为科创板是“敞开式”上市,同时退市标准相对明晰且严厉,若碰触相关标准就只有退市一途。
科创板的规则十分类似纳斯达克——进来容易、出去同样不难。纳斯达克大浪淘沙地“栽培”出苹果、脸书、亚马逊这样的公司,科创板自然也有此意,且不会任由靠财技驰骋江湖的公司胡来。
因此,如果有到科创板大炒特炒的心思,最好放下。当然,由于科创板的问世,在A股炒作某些概念的“心火”也要降一降了。
你没发现炒壳也越来越难了吗?
分享一组数据:2016年度,A股3204家上市公司中有14家公司市值小于30亿,占比仅为0.437%。但截至今年6月13日收盘,3623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926家公司市值在30億以下,占比25.56%,其中市值15亿以下的就高达78家。对应来看,2014年~2018年度借壳成功的公司占比逐年下降,分别为82%、62.5%、50%、42.85%和36.36%。
IPO和退市两头敞开的年代,“壳资源”注定越来越边缘化。近期的壳资源异动,完全没有掀起什么大的波澜,因为它成不了市场主流。
这样的变迁,有科创板和注册制的功劳,也有A股市场不断开放的动因。
那么,误入了壳资源的雷区怎么办?目前,除了主动依法维权,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了。同时,在市场的变迁中,监管层也正在做出积极改变,为投资者撑起一把坚实的法治之伞。
2019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