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霞
近日,笔者为红周刊撰文《创业板公司逃不开“越做越差”魔咒?》,统计数据触目惊心。2009年10月创业板开板,首批精挑细选的28家公司隆重上市,9年过去了,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8年净利润之和为-15.59亿元,2009年上市的全部35家上市公司2018年净利润之和为-30.89亿元!2009~2012年上市的354家创业板公司整体净利润之和竟然也是负数!这样的数据显然极不正常,如果不是由于人为的业绩操纵,很难有合理的解释。
笔者认为,导致创业板陷入困境的另一个原因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在IPO时业绩过度包装可能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2009年创业板IPO上市企业共35家,2007年、2008年期初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分别高达90.9%和55.0%,多家公司上市前的期初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00%以上。
常識是一面照妖镜,以常识来看,90%以上的净资产收益率显然是一种暴利,尤其是所有IPO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达90%时,其可信度显然要打上一个问号,如此高的暴利也注定是不可持续的,2010年、2011年35家企业平均的期初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仅为9.7%、10.6%。
上市9年之后,2009年上市的35家上市公司2018年净利润之和为-30.89亿元!
股权分置改革之前,一些业绩过度包装的公司上市后,业绩往往表现为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绩差;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大股东的股票在上市三年后可以减持,为了让大股东持股能卖个好价钱,在上市后的前几年一些上市公司仍维持良好的业绩表现。上市越晚的创业板公司,2018年业绩表现越好,可能就是由于这个原因。2014年、2015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2018年总体业绩为正,但同比大幅下滑,2017年、2018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总体业绩则为正增长。
由于小盘股流通盘小、股价易于操纵,以及小盘股估值水平高、操纵业绩的动能更大的特征,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很可能是A股市场财务造假的重灾区。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合计1068.03亿元,其中,2009~2012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与2014~2018年上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839.70亿元和228.33亿元,前者远高于后者。
巨额资产减值,是由于经营不善所致,还是因为这些资产原本就子虚乌有、此前长期虚增业绩、虚增资产所致?
考虑到A股市场财务造假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创业板公司2018年业绩明显异常的表现,笔者认为,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监管,对于创业板2018年计提的巨额减值准备,有必要调查其减值资产的真实性,查明巨额减值是由于上市公司经营不善所致,还是由于以前年度虚增利润、虚增资产所致。如果涉及以前年度财务造假、虚增利润,追溯调整后相关财务指标触发退市条款,应严格按照退市规则对相关公司启动退市程序,对于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而给广大中小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应启动赔偿程序,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近期,深交所有关人员表示,将启动创业板改革,举措之一是拟取消创业板借壳限制,创业板一些壳资源概念股纷纷涨停,天龙光电连拉6个涨停。笔者认为,允许创业板市场借壳,为垃圾股提供一纸免死金牌,对于本来已经过度投机的创业板市场并非福音,只会进一步助长市场炒作氛围,不利于创业板市场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无论是上市公司操纵业绩、虚增利润,还是二级市场坐庄、操纵股价,只会带来市场暂时的虚假繁荣,股价脱离基本面的非理性疯涨之后注定是一地鸡毛。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唯有上市公司的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提升,市场才能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深交所应该正视创业板市场当前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监管。
笔者认为,创业板公司先天不足、IPO上市前业绩过度包装,上市后为了配合大股东高价减持或为了再融资圈钱而操纵业绩、虚增利润,是创业板当前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监管滞后、违法违规成本太低,则是创业板市场乱象丛生的根本原因。对于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应该实施常态化监管,无论是上市公司操纵利润行为,还是二级市场上机构坐庄、操纵股价行为,管理层都应依法查处、实施零容忍,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给投资者一个更加规范、透明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