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巧雅
【摘要】本文以索洛残差法估算了2002-2015年重庆生物医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别测算了资本、劳动与知识投入要素的贡献力度。结果显示,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不持续,受政策及环境影响较大,且当前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资本与人力驱动,知识投入作用较小。说明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技术起步阶段,必须转变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强知识与技术积累,培育内在竞争力,推动产业整体发展及转型升级。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生物医药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支撑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引擎,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的重要途径。《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中将生物医药产业列入重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明确了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处于全国的发展前沿。但同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仍普遍存在着集中程度低,企业规模小等问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以达到长效稳定发展。而目前现有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仍集中于资本与人力的投入力度,较少考虑到知识存量的作用。
而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指在去除资本和劳动力这两大主要要素影响后,其他生产要素产生的产出增长率。通过对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全要生产率展开研究,分析其发展要素与变化趋势,有利于为地方乃至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整体发展与转型升级层面制定合适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策略。
一、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
(一)模型设定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相应具有技术密集与资本积聚的特征,知识存量的投入在其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重庆生物医药产业设定的CD生产函数如下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及《重庆统计年鉴》。主营业务收入,资本存量,科技活动人员,知识存量为主要变量,变量的具体处理方式可见表1。
专利申请数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衡量知识变量,本文采用OECD标准使用永续盘存法进行知识存量的计算,其基本公式如下:
检验结果说明模型拟合效果极好,并将系数估计值带入到式(1)中,即可求出重庆生物医药产业2002-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
二、全要素生产率及驱动要素分析
(一)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由图一可以看出,2002-2015年间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保持较稳定状态,但仍呈现出一定交替波动。
(1)2002-2008年,全要素生产率起伏波动且呈递减趋势,但仍保持较好发展水平。可能在于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贸易自由化的显著发展带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同时因面临2008年金融危机较大冲击,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出现明显下滑。
(2)2009-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上升势头。适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政策在国家层面的制定与重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建设,重庆生物医药产业恢复迅速并进入产业稳定发展快车道。
(3)2012-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大幅度下降后保持了稳定增长。主要原因在于2012年重庆市政府开始出台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可能存在一哄而上、要素缺乏等问题。
(二)产业驱动影响要素分析
通过分析各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可以看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知识存量的投入每增长1%可分别带动业务收入增长52.9%、62.3%和32.3%,其中知识贡献率相对偏低。说明2002-2015年期间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仍主要依靠资本驱动技术研发,需要进行产业升级。
三、研究结论及启示
本文以重庆生物医药产业这种技术与知识双重驱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2002-2015年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近阶段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过于强调资本要素的驱动作用,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程度并不持续。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实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技术创新提升内在竞争力。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提高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克服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
第二,科学制定优化产业政策。强化政府在产业制度环境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避免政策的“盲目上马”,实时定位产业发展动向,针对具体产业实施定向的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