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宣教效果评价

2019-06-15 04:54李瑞旻王冰雅
青年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健康宣教效果评价艾滋病

李瑞旻 王冰雅

摘 要:目的:了解浙江省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情况,并评价对其健康宣教干预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抽取各二级学院2017级新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于2017年9月和2018年9月先后发放艾滋病基本知识调查问卷,通过多种方式对大学生开展全面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根据前后问卷结果,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校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生;艾滋病;健康宣教;效果评价

自1981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和传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艾滋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因性观念的改变,艾滋病的发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年增患者1-2万例,现存患者超过60万例。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40岁的HIV感染者占总体的79%,尤其是大学生,已经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极大的好奇心及性教育的匮乏是大学生成为容易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群体之一。因为,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而且刻不容缓。

一、对象及方法

(一)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以不同专业为整体,抽取浙江省某高职院校2017级物流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数字信息技术学院、商贸流通学院、财会金融学院、文化艺术学院7个专业的620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28人(36.8%),女生392人(63.2%)。干预前艾滋病调查问卷发放620份,收回有效问卷612份;健康干预后发放620份,收回有效问卷600份。纳入标准:1)2017级大一新生;2)未接受过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专业宣教。

(二)方法

对高职院校大一新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多形式的艾滋病健康宣教:1.同伴教育:成立青春健康同伴社,通过同龄人之间相互交流,以游戏互动的模式,化“被动”为“主动”的方式了解艾滋病;2.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对入学新生开展青春健康知识讲座,3.社会宣传;通过举办“9.26世界避孕日”“12.1世界艾滋病日活动”、防艾知识竞赛防艾晚会、青春舞台剧、性与爱的辩论赛、防艾微电影等形式开展对艾滋病预防的社会宣传活动;4.媒体宣传:开设“青春健康同伴社”微信公众号,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工具,在大学生学习、生活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图文并茂地方式定期推出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资讯更新,设立线上咨询交流平台,提供专业知识解答;在学校官网、医务室官网设置艾滋病专栏,定期更新相关内容。

(三)质量控制

调查前由校医务室医务人员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时有调查员对研究对象就调查目的、意义、匿名原则和填写方法做详细解释,征求研究对象的同意后方可进行调查,且由调查员负责对回收问卷进行审核整理。

(四)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Epi Data3.1建立数据库,分别录入两次调查数据并复核,全部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在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被干预后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均有所提高,平均在50%以上。如未干预前对于蚊虫是否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知晓率达27.12%,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提高到67.83%;日常生活接触能否传染艾滋病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9.67%提高到干预后的73.33%;母婴是否传染艾滋病的知晓率在干预后由原先的20.75%提高到51.33%。

三、讨论

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艾滋病的知信行对大学生艾滋病防治有重要的意义。表1中不难看出,我校大学生对艾滋病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始终不理想,这与学校宣教方式有一定得关系,传统的课堂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利于学生态度和行为的培养;发放AIDS健康教育处方及开展系列活动,呈明显的季节性,且活动仅停留在知识传播的层面,对学生态度的转变和技能的提高效果不明显。所以,同伴教育在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宣教中显得是非常有必要。我校在原有的教育模式基础上成立青春健康同伴社,开展同伴教育,利用脱敏游戏让学生们在平等、相互尊重的环境中,通过游戏、头脑风暴、参与式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公开讨论艾滋病、性病及生殖健康等相关问题,使学生们全面正确地了解艾滋病。干预前有15.36%的学生认为艾滋病就是对不良行为者的惩罚,通过同伴教育、主题班会、“12.1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日活动等多形式,利用学校官网、青春健康同伴社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开展宣教干预后,有81.83%学生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树立了正确的生活理念。对于目前社会上有紧急HIV阻断技术,大学生普遍认知度比较低,只有16.34%学生知晓有72小时HIV紧急阻断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阻断技术的实行和推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如在高危行为发生后72小时内服用HIV紧急阻断药,可以有效阻断艾滋病病毒,成功率高达99.5%。经过健康宣教后,对于有艾滋病紧急阻断技术知晓率提高到51.67%,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可以大大降低艾滋病感染率。

综上所述,在高校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种有效手段。虽然目前各高校防艾工作稍有成绩,但是艾滋病的发展趋势仍不能小觑,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势必将会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高校防艾工作任重而道远,高校需建立起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致力于提高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意识和能力,降低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为我国防艾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尊友.我国学校艾滋病防控形势及策略[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04-1605.

[2]吴苏姝,徐园园,张敏,等.高校輔导员艾滋病防治知识与态度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10):921-923.

[3]史新权.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4]沈艳.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的应用分析[J].基层卫生服务,2015,9(77):192-193.

[5]姜枫,赵晓芳,张亚萍,等.大学生不同方式艾滋病宣传教育[J].大众科技,2015,17(192):149-158.

[6]赵敏,鲁云,刘庚碧.同伴教育视域下的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途径探析[M]教育教学论坛,2015,25(6):83-85.

[7]季文琦,刘红霞,等.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参与式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5):2840-2842.

猜你喜欢
健康宣教效果评价艾滋病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临床护理路径在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加强宣教对提高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