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炮”之争的美学思考

2019-06-15 04:54高览小
青年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娘炮客观性主观性

高览小

摘 要:“娘炮”现象是否应当抵制之争,从美学层面看实则是审美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矛盾问题。审美活动具有主观性,它受个人情感、经验、遗传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主观主义审美观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社会也需要客观的审美标准来引导个体的审美判断。对于“娘炮”现象,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境中去分析探讨。我们应在允许多元审美存在的基础上,尽力做到审美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和谐统一,通过理性思考,确立正确的审美导向,从而促进国民审美品位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关键词:“娘炮”现象;主观性;客观性;审美标准

近年来,有关“娘炮”也就是男性女性化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多。当众多的粉丝流量捧红了带有“娘”气质的男明星,主流媒体为了迎合粉丝口味也在教育性平台邀请了一些“娘炮”明星。有人不禁疾呼“少年娘则国娘”,甚至认为“娘炮误国”;不过,也有人为此鸣不平,认为男性女性化符合社会学理论。实际上,“娘炮”现象已经不仅仅是关乎个人行为的问题,在“当前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下,有关男性气质的讨论所彰显的是这个时代对于个体精神塑造和自我发展的聚焦”①,因此,我们有必要冷静思索和认真研究。其实,从美学层面上看,“娘炮”指男性的“阴柔美”,因此,这场争论可以通过阐释审美活动的性质进行辨析。本文拟从审美活动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之间的矛盾来认识本次争论的实质问题。

一、关于“娘炮”的争论

“娘炮”即男生动作表情女性化,这一词出自台湾的一部青春偶像剧《别叫我软柿子》的台词,女主角骂男主角“娘炮”,意思就是说他生性软弱,怕事跟个娘们一样,有的人就把它延伸出来指男人娘娘腔。“娘炮”一词本属形容词,并非脏话。②但实际上,人们对于“娘炮”的定义、内涵理解不完全一致,故所持的感情色彩也就有所区别。现在大众争论的“娘炮”多是指外貌柔美、经常化妆、打扮得十分精致的“花美男”,或整体气质偏女性化“小鲜肉”。

支持方的观点大体认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就喜欢这样的精致男生,你无权干涉我的审美趣味;男生怎么打扮也是人家的选择,别人无权指责。支持方的观点实质上是建立在审美活动主观性基础上,有人讨厌“娘炮”,而有人认为精致、美,这都是合理的。这正如英国哲学家休所说,“美从来不是物质的客观属性,根本没有客观的标准”,“这个人觉得丑,另一个人可能觉得美”。每个人应该默认自己的感觉,同时不要去支配旁人的感觉。

大呼抵制的一方则认为:“娘炮”男艺人缺乏阳刚之气,由“嫩”到“美”进而“娘”,传递出一种病态的审美③,会误导孩子甚至误国。这种观点实则上是建立在“男生阳刚、女性柔美”这一审美标准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审美活动是有客观的判断标准的,是否合乎审美标准形成了审美品位的高下之别,而不符合审美标准的现象应该去抵制。

二、审美活动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从美学层面上分析,“娘炮”之争的实质是审美活动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矛盾。支持者多侧重审美活动的主观性,而反对者更侧重于审美活动的客观性,进而就会对“娘炮”这一现象有不同的审美理解。

审美活动具有鲜明的主观性,它受个人主观目的、情感、经验、遗传因素的影响。主观主义审美论者认为,面对同一个客体,人们的审美判断是不一样的,美不是所判断对象的属性,而是判断者以主观内心的情感对客体的感知。英国理论家休谟观点最具代表性:“美不是事物本身的一种性质。他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要想寻求实在的美或者实在的丑,就像想要确定实在的甜和实在的苦一样,是一种徒劳无益的探讨。”主观主义者所论有其实践基础,人们常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或“情人眼中出西施”即是例证。依此理解,主体对客体的美丑判断不可能有具体的审美标准。

但是,主观主义的审美观在现实生活中却遇到很多无法解释的问题。例如,按照主观主义的观点来看,个人审美不存在客观的标准,人各有爱。可是当我们去参加严肃的会议时,通常会选择穿着正式,而认为拖鞋、背心很不得体。也就是说我们是有一套约定俗成、大多数人认可的审美标准的,当某一行为与这一标准不符合时,我们就会认为这是低俗的、不美的、不值得提倡的。这是主观主义审美观无法解释的。正是因为种种不可避免的生活经验和判断,我们发现主观主义审美观有其自身的缺陷。我们也必须承认,事实上确实存在着一套标准在引导着我们进行审美判断。

早在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美是和谐”这一命题,“整个的天是一个和谐,一个数目”;之后亚里士多德又从形式的关系去规定美。客观主义审美观,解决了主观主义论者许多不能解释的问题,例如,尽管身处不同的民族和地区,人们仍然能对贝多芬的音乐、达芬奇的画作产生相似的体验,认为其是美的;不论贫穷富有,人们都欣赏那些衣着干净得体的人。对于同一对象,不同人也会大体有基本一致的审美判断,也就是说,美还是有一套客观的标准的。事实上,不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着一套约定俗成的审美规定,而且我们也需要更科学合理的标准来帮助我们提高审美趣味和生活品位。如果没有客观的审美标准,所有现象都是合理的,也不要提倡或抵制,人们的对美的认识将陷入混乱中,整个社会的审美教育也就无从谈起,这对国民审美趣味的提高、国民精神的塑造形成了阻碍。

三、审美判断的具体情境

回到“娘炮”之争的问题上来看,我们究竟应当倾向于主观性还是客观性呢?到底有没有审美判断标准,如果有,是否应该遵从呢?既然审美主观性与客观性这一对矛盾始终存在,怎样才能使主客观矛盾和谐统一,实现最好的发展呢?

实际上,审美主观性与客观性是无法达到完全和谐统一的。当你以客观性去约束个人审美时,无疑也是一种对人性的扼杀,二者不包容的。但是当我们更倾向于主观判断时,又会失去审美教育的意义,对国民精神的提升不利。所以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应当放置到一个具体情境中去探讨,尽力达到矛盾的和谐统一。

从个人选择方面,我们应当尊重人们的审美选择,给予“娘炮”者更多的包容和理解。一个人的外形和气质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作用而形成的,我们不应该去辱骂那些天生就带有阴柔气质的男孩,也应当对那些由于后天环境影响气质发生改变的男生予以理解。不过,还有一部分“娘炮”者是因为利益和博得眼球而炒作包装,他们仅仅把打扮和化妆作为获得利益和关注的手段,这不是真正的审美选择,我们不应包容,更不能推崇。

从社会影响方面,大众媒体对于“娘炮”这一群体应有理性的作为。大众媒体不仅仅具有娱乐功能,还有认识、教育、引导等功能。一个记者或者一个节目的审美选择,实际上也在直接或间接进行审美判断,因此必须要考虑到其隐形文化导向、审美趣味引领等影响。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当今社会,是否能提高观众的审美趣味,也关乎着国民气质和精神的塑造,因此大众媒体肩负了更重大的责任。媒体大肆炒作“娘炮”明星,或者一棒打杀“娘炮”现象,都是不正确的,而一套合理的审美标准也就有了更高的价值和作用。大众媒体和其他施行美育活动者都应当认真思索,综合考量,界定好这一套客观标准,使之对社会的发展有益。

综上所述,“娘炮”之争的问题,实则是审美主观性与客观性矛盾的问题。这一矛盾是无法根本解决的,只能尽力达到二者的和谐统一。大众媒体和施行审美教育者应当慎重对待这一现象,引导国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而促进国民审美品位、个人素养、精神境界的提高。

注释:

①何云峰:《对“娘炮”现象不要人云亦云》,《社会科学报》2018年10月18日第4版。

②参见360百科解释。

③参见新华社辛识平栏目评论《“娘炮”之风当休矣》,2018年9月6日。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商务印书馆,1980.

[2]赛德利.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1957.

[3]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葉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娘炮客观性主观性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客观性与解释
实现“历史解释”多样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论柴静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
这个男人有点man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从情态角度看语言意义的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