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模型视域下反语的生成机制研究

2019-06-14 08:14唐建福
北方文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生成机制反语

唐建福

摘要:作为日常交际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格,反语在人类言语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心理模型视角,结合案例分析法,通过对高语交际模式中建模者对反语持有的不同认知加工机制的分析,来探究反语的生成机制。研究认为,在反语的生成过程中,其关键因素在于“正–反相邻连续统”效应的发挥,言语交际模式取决于心理模型的建立。

关键词:心理模型;反语;生成机制;正–反相邻连续统

一、反语内涵及应用特点

(一)反语概念及分类

《辞海》将反语界定为修辞格、“说反话”。实际上,亚里士多德是提出反语概念的第一人。此后,各大理论研究人员对反语从规定性、描述性等不同的层面进行了探究,这为反语生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反语的应用及特点

反语是人类语言应用的实例之一,言语者利用词法、句法等措施,表达讽刺的真实意思。在本研究中,我们以心理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反语表达形式的鲜活案例来分析其会话含义的生成机制和框架。本文之所以选取反语为研究对象,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发掘反语存在的语言环境,讽刺性的反语表达形式具有显著的意味表达心理表征,反语字面意思和真实信息意图之间的两种结构差距,最大满足了研究分析需求。

反语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充分揭示了言語者的真实态度、情感现象,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不满、怨言、蔑视等情绪。第二、为了突出其真实意味,言语者借用口头语或其他表达形式来强化言语本质。例如言语者采用夸张的上声、浮夸或蔑视的神情、动作等。第三、真实的期望预先在言语者思维中形成,但是真实结果与期望之间的逆向反差形成了明显的讽刺效果。

二、反语生成机制理论依据及其构建

(一)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假说

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假说主要包含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两大部分,下图1表示话语显性表达分析框架,下图2表示话语生成分析框架。

(二)正-反相邻连续统

以心理模型为视角探索反语的生成机制之前,我们首先假设反语交际是成功的,这里我们必须要揭示一个问题,听话者能正确理解言语者所使用反语的隐形意义的心理机制又是什么呢?

我们不妨从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谈起,针对某个人的智商进行判断,往往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评价,即“聪明”和“愚蠢”。依据“聪明”这一方向可以构建一个表示积极意向的范畴连续统,包含从“不太聪明”到“十分聪明”等多个连续相邻点。同样,针对“愚蠢”这一方向也可以建立一个这样表示消极意愿的范畴连续统,在“有点愚蠢”到“十分愚蠢”之间也存在多个连续相邻点。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无论是“聪明”还是“愚蠢”,这两个连续统均具有同一个中心点,两者属于相同的概念范畴,都是对他人进行评价的言语判断结果;第二,从“不太聪明”到“十分聪明”这一范畴连续统的最低端,即“不太聪明”,与从“有点愚蠢”到“十分愚蠢”这一范畴连续统的最低端,即“有点愚蠢”,两个最低端的客观意愿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也就是说,描述消极评价意愿的连续统和描述积极评价意愿的连续统,因为共同拥有一个类似的契合点,从而使两个范畴连续统衔接起来,成为一个有序且完整的人类智商评价的连续统,并包含从“十分聪明”到“十分愚蠢”的各个相邻状态分布点。

在以上假定条件下,存在于范畴连续统上一端的表达式就可以理解为是对另一端反映的表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连续统两端的正反相邻性。连续统两端相互影响、相互表达。

因此,在上面所列举的智商判断案例中,显性表达“聪明”(Fn)可以表达出“愚蠢”(Cn)的隐形含义。用式子表达为如图3所示:

在本文构建的心理模型中,我们认为正–反相邻范畴连续统是反语生成和理解的最关键的机理。

(三)反语生成机制的构建

反语生成机制的构建是关系我们对反语深层次了解的关键。明确反语的使用是言语者隐形表达自我的真实意图,这有利于增强读者对反语生成机制的准确理解。

三、反语的言语交际模式分析

以认知语用学心理模型为视角,结合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来探究反语的生成机制,这样更有利于读者理解。

(一)案例一:烈祖除税

南唐统治时期,老百姓的赋税压力非常大,加上当时又遭遇了天灾,一时间民生疾苦,百姓叫苦连天。有一天,南唐统治者烈祖组织北苑饮宴,在饮宴过程中,烈祖问参与宴席的百官大臣:如今京城外大雨漂泊,而京城内却看不到半点雨的影子,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大臣申健立刻上前应答到:陛下,雨之所以不敢进城,是因为怕进城抽税啊!烈祖哈哈大笑,立刻下令除掉对百姓的重税。

上述对话中的建模会有源于两种情况,一是“道德罪行”,显然,言语者申健不愿意接受这一格言。二是“虚假的谎言”,言语者申健不愿意合作来表达隐含的意义。在“烈祖除税”案例中,大臣申健正是巧妙的运用反语,形象的将“雨”进行拟人化,借以讽刺当前南唐严重的赋税负担。相反,如果申健不是借用反语的形式,而是直接顶撞列祖,生硬的劝解可能轻则贬官,重则还会导致杀身之祸。

(二)案例二:你的教科书是什么版本的?

在一次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叫一名学生起来朗诵课文中的一段内容。然而,这名学生正处于走神状态,心思不集中,没有按照语文老师的要求,读了另外一段文本。一分钟过去后,该学生朗诵完毕,教师没有直接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对这个心不在焉的学生学反问了一句:你的教科书是什么版本的?

语文老师这个反问看似与学生的糟糕表现没有任何关联,更没有任何批评的词语。然而正是教师这一反语使用的言语差距,却促进了让人更为满意的批评和教育效果。

(三)案例三:落后地区不存在这种时髦病

2003年,中国经历了严重的“非典事件”,再一次偶然的活动中,笔者不经意听见了两名学生的谈话,其中一名学生说:你不用担心,我们生活在XX大学北校区是安全的,落后地区不受影响。

笔者听到这名学生的评论会心一笑,对该学生的言论进行分析可见,“你不用担心,我们生活在XX大学北校区是安全的”显然是在对灵一名学生的安慰,表达“安全”的真实意图,这是十分积极的生活态度。而通过“落后地区不受影响”这一句话,可以看出这名学生对“落后”的强调,他意在表达一种反语。真实的意思则是:咱们学校太落后了,像SARS这种“时髦病”不可能流传过来。这句话在对前半句起到解释作用的同时,表达了一种明显的讽刺意味。时髦往往代表着新兴事物,往往都是受到欢迎和追捧的,而该学生将時髦用来描述一种致命疾病,在讽刺SARS流行的同时,也间接讽刺了XX大学北校区的落后。

四、结束语

在日常语言交流和文学作品语言表达中,反语被经常且广泛的应用到现实交际实践中,用于表达言语者某种特殊的言语沟通目的。言语者对反语的使用更能在某种语境下表达自我的真实意图,促进听话人对言语表达者真实思想的理解。然而反语生成机制是怎样的?人们的认知机制是如何参与反语生成的,这就涉及到认知语用学领域。本文基于认知语用学心理模型视角,探索反语的生成机制,研究有利于深化反语心理理论。然而语言学本身就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反语的生成机制理论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随着语言学和心理学的不断发展,相信关于反语生成机制的研究理论会更为完善和丰富。

参考文献:

[1]樊玲,周流溪.《认知语用学:交际的心智加工》述介[J].外语教学,2014(01):2-3.

[2]张铁军,洪宇.认知语用学维度下反语的言语交际模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01):23-24.

[3]洪宇,张铁军.认知语用学维度下的言语交际模式影响因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01):14-15.

[4]冯智文,杨旭.21世纪国内认知语用学研究述评[J].学术探索,2013(11):56-57.

[5]胡璇.从关联理论到“广义认知语用学”——近20年国内认知语用学研究回顾与思考[J].外语学刊,2013(03):2-3.

[6]黄星.隐语研究的认知语用学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S2):4-5.

[7]翁依琴.《认知语用学概论》的若干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01):1-2.

[8]冉永平.认知语用学的焦点问题探索[J].现代外语,2012(01):4-5.

猜你喜欢
生成机制反语
反语认知加工之主观语境
新格赖斯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反语对比研究
刑事犯罪现场的大学生犯罪心理生成机制探讨
“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建构
论反语本质
神奇婚姻故事深层叙事程式探析
青年信仰的生成机制、发展规律与危机消解
言语反语研究的语用学视角
儿童反语语用功能知觉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