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婧
摘要: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其作品表达的生态思想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尝试从生态批评的环境正义理论视角对美国当代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两部小说《梅丽迪安》、《我宠灵的殿堂》进行研究,讨论她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在环境问题上所遭受的不正义的关切。
关键词:艾丽丝·沃克;生态批评;环境正义
本文以《梅丽迪安》和《我宠灵的殿堂》为例,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问题为切入点,借助环境正义理论的三个范畴:种际正义,代内正义和代际正义,揭示艾丽丝·沃克对自然、人类在环境问题上所遭受的不正义的关切。
一、人与自然之间的环境不正义问题
在《我宠灵的殿堂》中,茜莉的女儿奥利维亚第一次来到非洲时,她和朋友在森林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她回忆说:“我整天都和最好的朋友扎西一起度过。我们一起过家家,河里泼水,在森林里收集野生食物和木柴。那是一座孕育生命的森林,充满神秘色彩。森林里的古木有上千年的历史。”(p147)非洲美丽的自然环境给她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而当她再次回到非洲时,她记忆中的家园已面目全非,数以百万的树木被运往英格兰、西班牙和其他欧洲国家,在那些耳熟能详的欧洲大教堂里用作长椅圣坛之类。
在殖民者眼中,森林就是金錢利润的源头,树木生长所需要的土地就是财富的象征。欧洲人毁坏了奥利维亚一家的家园,她们不得已搬到英国人的橡胶园附近做工,橡胶园不仅将所有的土地用尽,还危及到了当地野生橡胶林。小说中人类只注重自然环境及动物的消费价值,对殖民地资源的疯狂掠夺和无情破坏导致地球生态陷入严重危机,肆意杀害动物,使其消极权利得不到尊重,自然承受了许多来自人类的不正义行为。
二、人与人之间的环境不正义
小说《梅丽迪安》中梅丽迪安父亲的土地被政府强行剥夺改建公园,她父亲拿着地契来质疑时,政府官员勉强答应会给些象征性的补偿,并警告他以后公园只会向不包括有色族裔的大众开放。被剥夺了土地的父亲心理备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这种土地分配方式,通过产生相对剥夺感,让居民形成否定性的自我评价,在自我需求与现实满足之间产生差距后,心理挫折随即产生。少数族裔对这种社区的靠近不但在物理空间上被拒绝,而且在精神上被禁止。
《我宠灵的殿堂》里范妮得知欧洲向Olinka等穷国秘密运送核废弃物等环境有害物质时,“愤怒的泪水涌了出来”。而这些物质要埋于地下,这对子孙后代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奥拉指责这种行为“比在奴隶贸易中非洲人贩卖非洲人都要可憎”,体现沃克非常关注环境正义问题对未来世代产生的影响。
三、对环境不正义问题的抗争
这些环境分配不正义的背后,除了人性的贪婪,欲望的无限膨胀,另一个重要维度即个体和群体在面对环境问题时所遭遇到的不被承认和扭曲的承认是环境正义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
霍耐特认为,承认是正义的主要内容,社会不正义的经验与感知,都可以用承认之被剥夺来理解。这种不正义给人们带来了认同或个人完整性的伤害。他将不承认或扭曲的承认这样对承认关系的侵犯称之为“蔑视”。社会运动的兴起与被“蔑视”的道德经验之间,常常存在着内在联系。(王韬洋,p55)许多环境正义运动的参与者,特别是世界范围内原住民环境正义运动的参与者,将环境正义斗争看作是一个捍卫本族群文化生存的事件。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环境、文化所面临的危险可以被视为系统性的种族灭绝,这种理解在《我宠灵的殿堂》中有多处体现。如土著人杰西的村庄遭到殖民者的洗劫,所有的村民都已逃走,而他却要坚持留下守护代表部落文化的三块“圣石”,他坚信,只要圣石在,他的民族就不会无家可归,亲人就不会流离失所。可见,对原住民而言,为环境正义斗争也就是为保护故乡环境和共同体文化而斗争。
四、结论
《梅丽迪安》,《我宠灵的殿堂》这两部小说反映了艾丽丝·沃克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环境正义关系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就自然而言,人类缺乏对动物及无知觉环境内在价值的认识及尊重。就人与人之间的环境利益与环境负担分配而言,一方面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对有色人种、贫困人群等弱势群体存在环境歧视,另一方面在道德领域中存在对相关文化的承认不正义。艾丽丝·沃克这两部小说中的环境正义思想对于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人与人之间公平正义的环境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Walker, Alice.Meridian[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ublishers,1976.
[2]Walker, Alice.The Temple of My Familiar[M].New York: Pocket Books/Washington Square Press,1989.
[3]王韬洋.环境正义的双重维度:分配与承认[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