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慧 张振鹏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呈现结构不断升级、原创能力显著增强、新兴业态逐步形成、供给质量整体提升的新亮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导思想,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深化文化管理体制创新,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推动文化企业管理创新,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关 键 词】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史学慧,济南大学商学院;张振鹏,济南大学商学院。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9.0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文化产业的本质是精神内容生产,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文化产业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是必然选择。
一、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6万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257亿元,比上年增长8.2%(如表1所示)。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了活力。
1.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重心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要素高级化,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升级过程[1]。从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情况来看,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34454亿元,尽管绝对额依然少于文化制造业的38074亿元,但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4%,远高于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的增幅。文化产品制造、销售占主导地位向文化服务快速增长转变,进一步优化了文化产业结构,与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经济结构升级、增长动能转化的趋势保持高度一致。
2.原创能力显著增强
从行业类别看,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中有7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在2018年实现了增长。其中,增速最快的前两位分别是新闻信息服务(营业收入8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和创意设计服务(营业收入11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另外,内容创作生产营业收入达18239亿元,比上年增长8.1%,增速明显(如表2所示)。文化企业更加注重创意、创新、创造性发明和对原创知识产权的掌控,以及对内容版权的IP化打造。一些文化企业自觉提倡从泛娱乐向新文创升级,注重产品的品牌化培育和企业的内涵式发展,带动越来越多从业者在内容创意方面精耕细作,大大增强了文化产业领域的原创能力。
3.新兴业态逐步形成
跨界融合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文化与互联网、旅游、体育等行业融合发展。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企业营业收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传播渠道实现营业收入10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是仅次于新闻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增幅排名第三的行业,也是仅有的三个增幅超过10%的行业之一。基于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VR/AR/MR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文化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推动了新兴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加快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促使文化产业新兴业态逐步形成。
4.供给质量整体提升
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供给质量的逐步提升。2018年我国内地电影票房以609.76亿元的成绩收官,同比增长9.06%。其中,国产电影产出票房378.97亿元,占票房总额62.15%,相较于2017年国产电影产出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53.84%,数据显著提高。2018年内地票房过亿元的电影82部,其中国产电影44部,进口片38部;票房10亿元以上的电影16部,其中国产片9部,进口片7部,我国票房榜头名位置已连续四年被国产电影夺得,改变了好莱坞大片长期占据我国票房榜首的局面。此外,国产电视剧、动漫游戏、综艺节目等热度逐年攀升,爆款频出,充分显示了我国文化产业供给质量整体提升。
二、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消费。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导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深度挖掘我国优秀的文化资源,创造品质上乘的文化供给;要创新文化传播渠道,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主导思想。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主动承担起“兴文化”“展形象”的历史使命,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为根本,从而提升人民的自我价值认同感,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
文化产业的管理者,要注重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中华传统价值观的结合,鼓励和引导文化领域从业者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突出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意和价值引领,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鼓舞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文化内容的创作者,要善于发现和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与潜在需求,创造出参与度高、体验感强,能满足人们高层次审美需要和娱乐需要的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的传播者,要善于将内涵丰富的文化产品转化为形式多样化、特色化、精品化的文化商品,緊随文化消费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推动传播理念创新、经营渠道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高品质的文化供给来满足文化需求。
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导思想,以人的价值追求为诉求目标,使落脚点真正契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贯穿古今,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和意义的文化思想理念,是超阶级、跨越时空的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经由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才会变成活生生的价值实体,才能实现文化自身的与时俱进。
文化产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既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进行创新,又要全面运用新媒介、新科技、新载体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表达形式,创作出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3],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产业领域必须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优秀的文化成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创新文化产品的内容和传播形式[4],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挖掘和解读,从中找到根本,汲取营养,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价值基础。同时,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创新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通过真正能够被广泛认可和接收的文化供给,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
3.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實、立体、全面的中国,成为文化领域必须主动承担的使命和任务。文化产业是承载试听内容和传播媒介的重要形式,视觉影像是跨越国界、跨越文化的国际化语言,视觉传播具有易于沟通、说服力强、传播理念于潜移默化之中的特点,可以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佳传播方式。如2019年初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不仅打破了中国电影北美票房纪录,而且通过电影人物、情节等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具有示范意义的“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产品[5]。
虽然我国文化产品贸易额持续保持贸易顺差,但是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额的主要贡献来自文化制造业,文化内容产品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不强。近年来,虽然我国游戏产品出口增速较快,但其他文化行业如图书、音乐、影视等内容产品的国际化进程还亟待加快。此外,我国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诸如美国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等能够在国际范围内广受认可的民族文化品牌。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发挥“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文化产业质量转型中的作用,熟知传播受众,精选传播内容,打通传播渠道,优化传播方式,实施精准传播,强化文化“走出去”与国际化运营,提升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舞台上的地位,构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价值,弘扬中国精神,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三、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蕴藏着中华民族最崇高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志的传统优秀文化,需要与时代融合,激活生命力[6],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建构性力量[7]。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文化产业领域的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是最为重要的着力点。
1.深化文化管理体制创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文化管理体制创新,充分释放社会活力,推动文化产业健康持续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以企业化为生产主体,以市场化为生产目的,以规模化为生产方式。文化管理体制创新要通过文化管理制度创新,以培育文化企业主体为目标,给予税收、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完善市场机制以及创新金融支持体系,推进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此外,行政组织方式创新需要重新调配文化行政管理权力,加强文化及相关领域事务管理的统筹联动,降低行政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充分把握文化产业跨界融合能力强的特性,优化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农业和消费品制造业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创新文化内容的管理手段,规范内容管理的标准和流程,利用新兴技术加大文化市场的动态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产业发展氛围,创造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给人们以幸福感和满足感的文化产品,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消费,形成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2.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文化与科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也是文化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驱动力。近年来,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促进了生产、消费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刻变化。文化为科技提供价值引领和内容驱动,科技为文化表达与内容传播提供更多可能性。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既是科技融入文化领域推动文化生产方式变革的过程,也是文化融入科技领域提升科技产品综合社会效益的过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为发展凝聚核心动能,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
数字文化产品已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愈加密切。随着5G应用技术广泛融入社会,文化产品的内容、形式、数量将不断丰富,可视化、交互性、沉浸式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将不断涌现,影视、动漫、游戏、音乐、演艺、旅游等业态的数字化程度将不断加深。文化产业领域的管理者和从业者要共同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多样化方式,做好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顶层设计和落地实施,搭建创新平台,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把最新的科技成果融入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优化文化内容生产和传播流程及载体建设,促进生产要素与产品的高效流通,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效率与质量。
3.推动文化企业管理创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企业是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的管理创新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和产业发展的质量。文化企业管理创新要有效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广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市场提供更多契合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文化企业作为以生产精神产品为主的企业,企业管理创新分为内、外两个部分。文化企業对外管理创新要善于洞察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善于发现新技术、新创意、新模式和新的合作者,与利益相关者建立稳定的关系,创造出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现实的高质量文化产品,引领高品位文化消费,积累优质的客户群体,构建新型文化消费模式,使企业融入不断创新的社会网络系统和商业生态系统,培育特色化的产品和企业品牌。文化企业对内管理创新要善于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建立更适宜员工创造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重塑企业内部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内部的执行力、组织力、领导力和完善企业激励机制。
文化生产具有跨领域、跨专业、跨学科的多元复合特征,以及弹性化、分散化、网络化的组织特征[8],其生产和创新需要资源共享和创意共生,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大中型企业、富有活力的小微企业、蕴含创造力的个体从业者和谐共存,是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产业要主动承担起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获得感、幸福感的历史使命,通过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保障、核心动能和现实路径,充分激发文化自信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张辉. 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效应和驱动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邓红,尚娜娜. 论新时代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价值取向[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3):13-17.
[3]阮晓菁,肖玉珍.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论述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30-33.
[4]王国华,江波.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J]. 人民论坛,2018(16):238-239.
[5]李一鸣. 《流浪地球》:中国科幻大片的类型化奠基[J]. 电影艺术,2019(2):53-55.
[6]徐光木,江畅.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 思想理论教育,2019(2):38-44.
[7]魏鹏举. 多元资本对于中国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建构[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89-193+203.
[8]张振鹏. 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研究——基于商业模式建构的视角[J]. 社会科学,2016(12):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