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

2019-06-14 08:31王潇
神州·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改造利用

王潇

摘要: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对于历史建筑物的维护和修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历史建筑反映了整个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兴衰,而历史建筑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因此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要格外注重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维护。本篇文章以武汉民国建筑为例,对历史建筑的改造和利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该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武汉民国建筑;里分;改造;利用

一、前言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历史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和城市有割不断的渊源。具有优秀历史文化的历史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印记,也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如何保证历史建筑不被破坏、并且被完整的保存下来,延续城市的脉络,让城市的历史建筑得以延续再生,是城市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重大问题。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拥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人类活动的痕迹最远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石器时代,春秋时期为楚国的领土,直到现在武汉也保留着部分荆楚文化。武汉始建于西汉,于明末清初时汉口就由“寥落荒洲”发展为“九省通衢”和中国四大民镇之一,历史文化气息浓厚,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重镇。由于1858年《天津条约》的签订使,汉口成为租界,当时因新建筑运动在西方国家兴起,传播到了当时的中国,使得这一时期的建筑多为古典、折中以及现代主义这几种风格,由此武汉才会有带着众多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历史建筑。

二、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

武汉里分建筑是中国在民国时期发展起来的优秀历史建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建筑的品质。里是我国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推行的一种以里为单位的多栋联排住宅楼,分是武汉地区的方言,就是小范围的居住区域。武汉里分建筑最早是建成于1901年,在三十年的时间里,武汉的汉口建有两百多条里分,房屋达三千多栋,主要分布在武汉的昔日租界区内。在武汉发展的进程中,里分建筑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包括自然的破坏和人为的破坏。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于历史建筑存在的价值认知不足,对于处于城市建设中心的老建筑部分遭受了拆毁的命运,也使得城市的历史建筑文化遗产遭受了损失。不过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的增强,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法规来保护这些历史建筑,这使得一部分历史建筑得以幸存下来。而自然方面的损害主要是建筑表皮颜色的脱落、门窗的损坏、建筑物内部水管的老化等等这些不可避免的变化。

三、武汉里分建筑风格

里分建筑不仅仅具有中式建筑的特点,而是融合了欧式古典建筑和中式庭院而形成的文化产物。多少的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在具有中国传统中式建筑格局的同时也将西方建筑的表现手法融合进去,所以体现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武汉的气候特点是夏天酷暑、冬季酷寒,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里分建筑内的居民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因为里分建筑建筑群内的建筑墙体普遍厚于普通建筑,而且建筑物特殊的倾斜屋顶夹层,起到了夏季隔热以及冬季保温的作用。而且经过精心设计的里分建筑内部空间划分科学,使得建筑内部具有良好的空气循环系统以及遮阳措施,这也为建筑物内部冬暖夏凉提供了条件。另外,在通风以及温度调节方面不得不提里分建筑物的窗户设计。窗户分两层设计,一层能够灵活的推开收起是为玻璃窗,另一层则是木质的百葉窗,百叶窗的叶片能够人为调节角度。这样双层的窗户设计,不仅造型精致而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四、武汉里分建筑的适应性改造研究

有的里分建筑是由砖木建筑而成的,距离现在已经年代久远,而且以前人们对建筑的保护意识淡薄,导致建筑到了如今已经残破不堪、还原难度大,已经不具备实用价值,却占据了城市的有利地理位置,对于这样的建筑我们只能遗憾弃之。而还有一些保存较好的仍然能够使用的里分建筑,我们可以还原建筑本身的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和改造。

通过“原样保留”和“原样修复”对建筑进行改造设计,不必进行修缮或者加固,只要做好清洁,对于建筑内损坏的部件进行适当的修补即可。建筑物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损坏,可以按照原样进行施工、加固,特别是一些主要的承重结构,更要进行及时的加固修复,确保里分建筑不出现安全隐患。保留建筑主要的外观外貌,而对内部的结构布局进行更新,调整使用功能以及建筑内部的人口,降低居民居住密度,改善里分建筑内的居住环境。对于建筑物的布局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加必要的生活设施,让建筑物更加适合现代人的居住。并且完善建筑物内部的机电设备,比如空调、地热、通信、消防以及安保系统等。

五、小结

武汉民国时期的建筑是从传统封闭的自然经济时代迈向现代社会的开始,有着历史、艺术、科学等多方面的价值。记录了武汉从半殖民半封建时代到如今的历史发展路程,经历了数百年的风云变幻与诸多历史事件。在那样一个特有的社会背景下,整个建筑界都见识了国外的设计方式,被迫或主动的认识了这样全新的技术,并且结合了不同民族与地域的建筑风格、相互融合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独特的建筑风格。这是那个时代国内建筑界的发展与创新,是在批判吸收的基础上重新生长起来的。以此产生了许多具有西方古典主义与东方含蓄美的建筑,是历史上难得的艺术瑰宝。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历史建筑的价值,进行深入发掘,对于历史建筑的意义进行宣传,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改善城市文化环境同时保留建筑自身的文化特色,给现代生活提供了更为多样的生活形态,让这些建筑得以保存的同时重获新生。

参考文献:

[1]皮名庥,吴勇.汉口五百年[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20-58

[2]蓝青主编.武汉老房子老巷子·优秀历史建筑[M].湖北:武汉出版社,2010 (7)

[3]吴招娣.论武汉里分建筑的可持续利用与适应性改造研究[J].商,2014 (22):173

[4]杨逸卿.浅析民国时期里分建筑的特点及维护改造[J].商:80

[5]兰翔,汤玮.旧建筑再利用设计方法初探[J].河南:美与时代(中).2012 (08)

[6]赵万民.人居环境地域文化论[D].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0.1

[7]路中康.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研究[D].华中师大博士学位论文,2009.

猜你喜欢
改造利用
画与理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
利用函数最值巧证数列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