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控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提倡先学后教,以目标导学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的一种颠覆传统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本文将主要对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技法类课程“导控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摸索出一套适用于普通高等学院音乐专业技法类课程的“导控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音乐 技法类 “导控式”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0-0091-02
教学模式是指以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所提炼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它是教师上课的重要依据和有效指导,是一张通往教学之路的“地图”,能为教学活动提供基本模式参考,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具体体现。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技法类课程也就是大家通常讲的“术科”,是指音乐学科内技能训练的课程,即:声乐、器乐、舞蹈、指挥等课程。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技法类课程都是受到民间“口口相传”“手把手教”模式的影响,个人经验至上,随意性很大,缺乏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制约了教学的成果和效率。我们的技法类课程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研究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模式的时候只强调教师怎么教是片面的,不能从根本上调动教学的核心内驱力——学生,调动教和学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做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与最优化。
“导控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导向,在授课过程中辅以矫正、强化等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引导学生有目标有效率的进行学习。
根据“导控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技法类课程“导控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可分为三大环节:准备环节——实施环节——反馈、修正环节。
一、准备环节
(一)熟悉了解学生
要把握好“导控式”教学模式首先就要多接触学生、加深对学生的熟悉及了解的程度,了解的方面包括成长环境、兴趣爱好、性格特點、学习经历、专业水平、练习专业技能的习惯(方法、时间)等。这些基本情况是教师根据学生因材施教、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的前提和基础。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多接触、多交流的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平等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对教师更加亲近、信任,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及看待问题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并逐渐与学生产生共同语言,这种感情的培养对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极其有利的。
(二)分析研究教材
分析研究教材是教师教学中一项艰巨复杂而又深刻细致的工作,分析研究教材的过程能够充分挖掘教师的研究水平、教学能力、创造性思维,因此教材分析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对教育理念理解的过程,更是一种不断学习的自我完善过程。这对提高教学效率、在“导控式”教学模式中明确学习目标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导控式”教学模式的理念下,对教材的研究首先应该全面。教材是一个整体,有着完整、科学的结构体系及明确的目标,只有对教材进行全面的研究,才能明确教材培养目标、技能层次、重点难点。在普通高校技法类课程的教材中无论是哪个门类的术科课程,其教材一般分为练习类和作品类,如钢琴课程中分为练习曲和乐曲,如果教师能提前钻研教材就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安排,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遵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规律。如在乐曲中遇到一些新的技能技巧,就可以在练习曲中提前练习和接触,使其在乐曲的运用中能更加得心应手。
二、实施环节
这是“导控式“教学模式的主体与核心,在该模式指导下的程序分为:前提诊断——明确目标——答标教学——达标评价——强化补救,具体操作如下:
(一)确定目标,定向导学
普通高校高校音乐专业技法类课程都是以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及技能水平在实践中的运用为目的的,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分析研究教材后,就应该针对学生的水平设定一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自己通过课堂学习、课下练习要达到怎样的专业水平,这个目标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如宏观上对作品的驾驭能力达到什么程度,能够完整、流畅、有表现力地完成什么难度的作品,微观上对某种技能技巧的基本原理、练习方法、在作品中的灵活运用能达到什么技能水平。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学习能力、个性特点来制定,且目标可以更清晰直观一些,如能够演奏、演唱什么级别的什么作品,使制定的目标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不断强化巩固。
(二)紧扣目标,探索新知
确定了学习的目标后,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策略。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作品之前教师可以先介绍一些该乐曲的特点、影响力,给学生制造一种神秘而向往的感觉,然后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去了解乐曲更详细的创作背景、艺术特征、思想感情等,在课堂上尽量运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有效引导的方式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除此之外,在一些技能技巧的训练上,也可以让学生围绕技术要领、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等进行有效地探索,这样的方式能加深学生对该技能技巧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依据目标,及时反馈
“导控式”教学模式重视目标的及时反馈,以便随时检验教学效果,对教学中出现的偏差或错误及时修正,让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如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对作品的理解或处理有偏差时,教师不可武断地批评,而应该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在没有大的偏差的情况下应该鼓励学生创造性的理解。此外,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的程度与进度能不能顺利达到目标,如情况不容乐观,要及时分析问题在哪,并适时调整策略予以修正。
(四)总结提炼,知识迁移
音乐专业技法类课程有着严密的技能训练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对不同层次技能技巧的技术要点的掌握要求和运用表现要求,但往往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和要领都是相通的,如果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某一作品或某一技巧,教师就应该适时地予以肯定并进行有效总结,最终让学生达到知识迁移,一通百通的效果。
三、反馈、修正环节
“导控式”教学模式强调把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的目标,通过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来达到更优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把教学大纲中的内容标准细化为每学年、每学期、每个月甚至每堂课的教学标准,让学生以具体的标准为导向,有的放矢地进行主动有效的学习。
在普通高校技法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既可以把乐曲、乐段、乐句作为每节课的目标,也可以把不同的技能技巧作为每节课的目标,通过以上定向导学有效展开,除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及时修正与引导,到了后期再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反馈、修正,这也是对教学效果的再一次强化,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巩固与提高。
在实际的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技法类课程的授课中,我们刚刚说的乐曲、乐段、乐句不一定能在课程中間完全得到掌握,尤其是专业类的技巧,如声乐中的气息、咬字、吐字等更是很难在课程中得到完全的解决,那么在课程的最后,就很有必要进行再次的修正,如此反复,进入良性循环,进而有效提高专业能力与水平。
四、结语
“导控式”教学法改变了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技法类课程中只针对技术问题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从教学论来看它是自学模式与授课模式的组合,从学习论来看它是兴趣模式与探索模式的结合,它能有效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对教师对教学理论的掌握、课堂的驾驭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改变传统教学中重技能轻技术要点的弊端十分有效。它强调学生根据目标定向导学,激发其学习的内动力,这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晓.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技法类课程“导控式”教学模式初探[J].艺术评鉴,2017,(21):106-107.
[2]陈晓.谈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技法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J].音乐时空,2014,(03):119.
[3]陈晓.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技法类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初探[J].音乐时空,2013,(08):145+117.
[4]林雯.“新国标”引领下的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福建茶叶,2018,(12):336.
[5]倪晓云.慕课应用于高校音乐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11):183-185.
[6]苏静.高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工科院校为例[J].艺术科技,2018,(10):261.
[7]李姗.创新现代高校音乐教学模式探究[J].智库时代,2018,(35):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