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勤
【摘要】本文以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说勤奋》一文为例,论述拓展延伸教学的作用,提出要在尊重学生学好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拓展延伸,巧妙地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教学主张,让学生的学习实现质的飞跃。
【关键词】语文拓展 《说勤奋》 课外实践 勤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A-0089-02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说勤奋》一文,论述了两个闻名遐迩的历史人物,一个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发愤编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另一个是现代杰出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完成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让学生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教学《说勤奋》一文时,笔者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基本理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对此文进行了拓展延伸教学,以加深学生对“勤奋”一词的解读印象,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践行和落实“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育理念。
一、拓展阅读文本,延伸“勤奋”主题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遵循新课标这一要求的前提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解读这两位名人的事迹,笔者选取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司马光》,引导学生温故知新,深度阅读该文;选择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定要争气》,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认真思考童第周为什么争气,争气为的是什么。通过指导阅读,学生有了惊喜的发现,原来孩提时代的司马光就显得与众不同,镇定、沉着、睿智,发现同伴掉进水缸,不是按常规把人从缸里捞出来,而是举石头砸破缸,让缸里的水离开落水同伴,同样能救人,这种不同寻常的智救行为并蕴育创新思想的逆向思维来自于他从小勤学善思;知道了童第周第一次争气是因为中学时由于知识基础差,成绩不好,经过刻苦努力,仅用半年时间就赶上来了,数学还得了100分,为自己争了气,第二次争气是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刻苦钻研,成功地完成了教授做了几年都没有成功的试验,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为中国人、为祖国争了气。实践证明,教学后引导四年级学生重温一年级曾学过的课文《司马光》,阅读不同版本的三年级新课文《一定要争气》,能让学生有全新的阅读体会和收获,并对《说勤奋》的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组织学生观看影片,深化“勤奋”主题
如果说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文本仅是从静态的文字上感知司马光、童第周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略显单调乏味,那么利用视频进一步感知这两位历史名人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延伸阅读,它从动态方面延伸课文内容,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引人入胜的窗口,对落实语文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意义重大。为此,笔者精心选择了大型动画片《中华勤学故事·司马光警枕励志》、微电影《东方小故事——童第周苦学》和VCR《大师——童第周》播放给学生看,并要求学生在认真观看影片的过程中随时记下所思所得,用心感受先辈勤学、好学、乐学、爱学的风采。学生在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视频刺激下,兴趣盎然,专心致志,对司马光、童第周发愤求学的起始、过程、结果愈发具象,进一步感受到司马光为后人留下鸿篇巨作《资治通鉴》,是其勤学励志成才的结果,非常值得后人学习;童第周成为我国第一位掌握世界顶尖“克隆”技术的生物学家,大器晚成,也是其勤学、励志成才、无私奉献、造福人类的结果,同样是莘莘学子学习的楷模。实践证明,影视材料的介入,使学生对《说勤奋》的解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设计勤学手抄报,升华“勤奋”主题
当今语文教学改革正在步步深入,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而手抄报这一语文活动课,对唤醒学生的勤奋意识、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动力、指导学生向生活学语文有着很大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学《说勤奮》后,笔者发动学生分门别类收集、整理和阅读惜时勤学的警句名言,举办以惜时勤学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师生一起评出名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勤奋的解读印象。学生纷纷动手,把从网络、报纸、杂志、书籍等途径收集到的惜时勤学名言警句分成了古诗类(如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现代类(如徐特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对偶类(如韩愈: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设计出来的手抄报刊头主题突出、比例适当,插图美观大方、有节奏感,标题活泼生动、富有创意,花边主次分明、符合主题,内容丰富。实践证明,以惜时勤学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深化素质教育,树立学生大语文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尝试仿写范文,践行“勤奋”主题
《说勤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为数不多的说理性很强的文章之一,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明确告诉学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文本以清晰的论题、生动的论证和朴实平白的语言让四年级学生初步懂得议论文的结构。教学此文后,本着“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在学中做、在做中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笔者引导学生收集与勤奋有关的材料,仿照《说勤奋》的题目和行文结构,尝试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议论文,可以写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也可以写本地的名人事例,还可以写身边的同学、老师,内容自定,题目自拟。由于有了前面对说勤奋主题的拓展延伸教学,学生文思泉涌,言之有物,情感饱满,佳作迭出。如《说志向》以知名数学家杨乐院士为例,论述了中心点“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谈仲永》以仲永中断勤奋努力为例,论述了中心点“仅有天资还不够,还要靠后天不断的勤奋努力”;《聊宗标》则以1862年贺州第一个考取进士,钦点翰林的贫困菜农之子刘宗标勤奋刻苦攻读为例,论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并引用刘翰林知名对联“原为寒士出身,虽耕田学圃不忘读书,二十年陷在泥途,谁识英雄落魄;本是秀才底子,由拔贡举人连登嗣翰,五十载磨穿铁砚,能教吾辈扬眉”结束全文,文采飞扬。
有专家学者指出:“语文阅读教学不是语文教材阅读教学,它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这一阐述道出了语文教学后需要再进行拓展延伸教学,把语文拓展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把语文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证所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