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伟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旅游成为现代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一般而言,人们的旅游目的地是自然保护区和名胜古迹所在地,这是因为这两种旅游目的地一般能满足人们观光、游览、赏景的需求,尤其是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力度大,其生态环境好,所以备受旅游者喜爱。
自然保护区从广义上讲,是国家法律特别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本身,而且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种保护区。在狭义上,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以保护特殊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而规划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有多种类型,按照保护的对象来划分,它可以分为生态系统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它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
在国内,较为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有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等,近年来,到这些自然保护区旅游的人数逐渐增多,这给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既带来了发展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即如何实现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以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为研究课题,从中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入手,重点探究促进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期为以后研究自然保护区旅游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定特殊保护管理区。一般来说,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旅游的目的地。但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自然保护区的经费没有保障、游客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政府的重视程度不高、旅游区规划不合理、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旅游的长远意义以及自然保护区位置偏僻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保护区的经费没有保障。现今,我国自然生态旅游系统建立得还不够完善,导致我国许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依旧属于事业单位,自然保护区的经费来源得不到保障,使大部分自然保护区被迫走上“自给自足”的道路,将管理与经营混为一谈,这也导致大部分自然保护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合理地利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以至于自然保护区的游客数量过多,出现“超载”现象,即超出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承载能力。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经营方式,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围绕太白山的旅游热潮突起,去往太白山旅游的人数急剧增加,大大超出了太白山的环境承载力,给长白山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2.游客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我国实行素质教育,是为了提升国民素质,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国民素质正在不断提高,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的背后,也有一些不好的现象依旧存在,如有的游客素质较差,存在经常在旅游地留下“墨宝”或者垃圾之类的破坏环境的行为,这代表著游客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没有深刻认识到他们的行为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又如,2018年7月,一段几位游客畅游大爷海的视频,引发了网民的广泛关注,大爷海位于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在该处游泳,是不尊重当地文化风俗、行为失范、不守规矩、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人民日报》也对此种行为进行了批评。
3.政府的重视程度不高。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上文讲到,自然保护区存在经费没有保障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政府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维护和投入的力度。但是,当前摆在面前的问题,是政府对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重视程度不高,投入也非常的有限。作为政府,需要关注和重视的事件有很多,如民生、经济发展等,但政府也应该适当地把目光投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如重视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只有政府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维护和投入力度,自然保护区经过后期的维护,才可能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使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得以可持续发展。
4.旅游区规划不合理。目前,在国内的绝大部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仍旧处于不成熟状态,存在旅游区规划不合理、没有统筹兼顾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旅游资源被过度利用或闲置,人工景观被过度开发,却没有起到引导参观的作用。这是大多数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和建设者在整体规划时不可避免的问题。而造成这种问题的极大原因,在于管理者和建设者主观思想严重,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条件,不能够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经济发展的共同追求。由此导致自然保护区有效旅游资源的快速消耗、生态环境保护的难度加大等,极不利于自然保护区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5.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旅游的长远意义。管理者和建设者主观思想严重,易造成旅游资源被过度利用或闲置,难以起到引导参观的作用,也容易导致生态环境保护难度加大等,这代表着国内自然保护区的大多数管理者没有深刻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的长远性。管理者没有发展生态旅游的长远眼光,会导致他们在深入贯彻执行自然保护区的开发思想时,看重短期取得的成绩,而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他们在整体规划上不能统筹全局,从长远来看,整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都显得不足。这种不合理的开发方式,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6.自然保护区位置偏僻。一般而言,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位于偏僻地区。因为在21世纪以前,我国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追求经济利益,对大自然造成了较大损害,所以,一般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的位置都比较偏僻,经济也较为落后。如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山水辉映、林草茂盛的岱海旅游度假区的位置就较为偏僻,但自从岱海旅游度假区成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后,由于政府的推动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所以到岱海旅游的游客增多,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凉城县的交通落后,是制约岱海旅游度假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不利条件,需要改善。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级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旅游。自然保护区旅游已经成为生态旅游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首要任务是自然保护。因此,必须从政府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维护和投入的力度、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完善立法、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等方面入手,促进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
1.政府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维护和投入的力度。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而旅游的发展又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的民生问题。因此,为维护自然保护区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要提高对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维护的重视程度,并且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对自然保护区的景观带进行有效维护,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制定相关的开发战略,以维护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完善,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深入全面地开发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产业。
2.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要想推动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致力于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因此,在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系时,要仔细研究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合理有效地开发旅游资源,以确保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能够维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我国不少地区已经相继完善了相关制度,生态旅游得到了有效发展,如云南元阳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始终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紧紧围绕“改善生态,促进和谐”的主题,强化措施,积极行动,使该自然保护区所在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3.完善立法。法律能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有效保障,因此,必须完善立法,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依据。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的生态旅游发展比我国早,且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如美国在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管理上,就提出了一系列管理规程与标准,而我国虽然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但在自然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还不完善,不能对游客产生强有力的约束和制约作用,因此,我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尽快制定出专门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办法,同时,各自然保护区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生态旅游管理规章制度,并依法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进行严格管理。此外,我国还可以和其他国家加强合作,通过对其他国家关于自然保护区立法方面的考察,完善本国的立法。
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当前,我国生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还不够完善,这主要是因为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稍微滞后,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旅游都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要想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是要倡导文明旅游,增强游客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因此,国家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电视、微博等,使文明旅游的观念深入人心。此外,自然保护区还应该建立生态旅游者服务中心,结合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传播相关生态知识,并对生态旅游区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让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生态旅游知识储备、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以减少一些人为因素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
例如,在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坚决有效遏制乱捕滥猎和非法买卖候鸟等野生动物的犯罪行为,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联合巍山县森林公安局组成专项行动组,在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开展保护候鸟清网行动,清网行动专项行动组深入作妈村等80多户群众家中,开展自然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向保护区内的群众和保护区周边的中小学生普及野生动物保护法律知识,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危害野生动物的行为,形成了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大的财富。如今,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区成为旅游的最佳目的地之一,成为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成为可持续性旅游的最佳选择。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维护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平衡,而且能促进自然保护区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从而带动自然保护区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