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谌晗
平整的水泥路进组入户,村集体经济“破壳清零”,家门口务工创收,足不出户农货远销万里……在六盘水市旅发委党建扶贫和脱贫攻坚驻村帮扶点——盘州市普古乡播秋村、天桥村,昔日的贫穷山村正发生美丽嬗变。
打赢脱贫攻坚战,核心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近年来,六盘水市旅发委着力推动党建与扶贫深度融合,在队伍建设、支部建设、产业建设等方面真抓实干、倾情帮扶,谱写了“党建+扶贫”新篇章。
盘州市普古乡播秋村、天桥村,地处乌蒙大山深处,耕地破碎、喀斯特地貌突出,勤劳的村民们世世代代在石头缝里“刨生活”,仅够糊口。
全省吹响脱贫攻坚号角后,六盘水市旅发委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先后选拔了4名头脑活、干劲足、能吃苦的机关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
播秋村驻村干部孔维金是其中资历最老的一位,2015年4月,刚过而立之年的他主动请缨从单位来到脱贫攻坚一线,没想到一“驻”就到现在。
“驻村干部见多了,没什么用。”“下来混两年又回去喽,这又不是第一个。”初来乍到,村民的不信任让这个一心想干实事的80后驻村干部倍感焦心。
村民不信任,那就挨家挨户去走访,一次不行就多来几次。驻村近4年,孔维金把足迹留在了播秋村、天桥村548户群众的家中,更把村情民意牢牢记在了心里。
实施饮水提灌工程破解饮水难,兴建化粪池、铺设排污管道,邀请市内名师开展“送课下乡”活动……孔维金和同事聚焦民生,用心用力更用情。
“我不仅是单位派驻的驻村干部,还是娘娘山园区联合驻村工作队的一员。”孔维金介绍,联合驻村工作队由市县多个部门派驻的干部组成,现有队员8名,依托该工作队,驻村干部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此外,2018年年初,六盘水市旅发委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单位4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全部参与驻村轮战,党组书记、主任幸雪梅直接督战,每月至少三天到村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前线有人,后方更有力。”正在基层驻村轮战的六盘水市旅发委党组成员、总规划师胡小敏表示,结合驻村领导干部反映的情况,六盘水市旅发委在人力、项目、资金和技术上加大扶持力度,形成了“一人驻村、集体帮扶”的良好氛围,现已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88万元,带动177户566人脱贫致富。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末梢神经”,是夯实基层基础的最前沿。
盘州市普古乡天桥村党支部,早年曾一度徘徊在软弱涣散的边缘,村党支部工作开展起来“有心无力”,村支“两委”“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加之村干部平均年龄较大,有拼劲、无思路,基层党组织建设一度停滞不前。
“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其根本还是在人。”2017年,六盘水市旅发委派驻天桥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兵到岗后,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两手抓”。
一手抓村委干部年轻化,在原村党支部书记辞职后,多方考察、动员鼓励1992年出生的年轻党员张乔光参与村党支部书记竞选,将想干事、善作为、能成事的年轻人充实进村委队伍。
一手抓村委干部综合素质提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邀请高校教师来村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培训;拿出党建扶贫专项工作经费购置各类党建读物,提升村内党员政治素养。
多方出谋划策,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张乔光带头创业,六盘水市旅发委投入的20万元党建扶贫产业资金用在了“刀刃”上,村里的生猪养殖产业项目发展得红红火火。
“这一批近200头生猪预计年底可以出栏,覆盖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24人。”说起自己一手发展起来的生猪养殖项目,村党支部书记张乔光眼里满是欣喜。
“张书记是我们这里远近闻名的生猪养殖能人,没当村支部书记之前家里就养了近70头猪,但现在只养了之前数量的一半。”同行的天桥村村主任车金福补充道。
数字的一减一增,是“小家”与“大家”之间的“舍与得”,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位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担当。
先锋模范的示范引领让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引领作用更强,也让这个一类贫困村的“精气神”提升不少:村容村貌日趋整洁干净,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正被激发。
在六盘水市旅发委帮扶下,盘州市普古乡播秋村、天桥村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流转3241.36亩耕地入股银湖合作社,发展刺梨、杨梅、猕猴桃、蓝莓种植。图为当地村民采摘刺梨。(许斌/摄)
“喂猪为过年、养鸡为换盐。”以前的天桥村、播秋村,小农经济思维根深蒂固,村民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
如何打破这一僵局?找准党建“支点”,撬动产业扶贫成了六盘水市旅发委的帮扶策略,路径选择上,他们坚持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旅游牌”,力促农旅融合发展。
农业上,坚持破“旧”立“新”,特色发展。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天桥、播秋两村流转3241.36亩耕地入股银湖合作社,发展刺梨、杨梅、猕猴桃、蓝莓种植。此外,播秋村农户在自有土地上种植乌洋芋2665.56亩,村级合作社种植小蜜桔97.04亩,预计2020年开始挂果。
旅游上,依托地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娘娘山景区的地缘优势,利用旅发委发展旅游产业的专长,将天桥村天生桥景点、播秋村天山飞瀑景点入股娘娘山景区进行旅游开发,充分盘活资源,开发建设少数民族风情民宿酒店。
旅发委之“长”与播秋村之“短”相结合,一曲旅游扶贫的动人乐章在大山深处奏响。以民宿酒店为例,在该项目前期谋划过程中,旅发委主要领导多次进行专题调研,业务部门精心指导;开发建设过程中,旅发委协调金融机构发放贷款140万元,使用农家乐贷款贴息专项资金支付三年贷款利息约38.4万元;后期运营上,确定民宿酒店旅客由六盘水市旅发委同全国各大旅行社对接派送。
走进民宿酒店项目建设现场,主体施工已全部完成,内外部装修正紧锣密鼓推进。据孔维金介绍,该项目拟于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将惠及播秋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40人,预计每年带动贫困户每户增收2000元。
游娘娘山、进采摘园、吃乡土饭、住农家旅馆,成了远道而来的客人时下最“时髦”的选择。背靠娘娘山景区,天桥、播秋两村农旅融合的路子越走越宽,当地群众也找到了致富新门路,纷纷在自家办起农家乐、农家旅馆。
一系列富民举措“落地生根”,结出的“果子”分外香甜——截至2018年年底,播秋、天桥两村已实现整村出列,两村548户1658人中未脱贫人口仅剩12户20人,两村村集体收入分别达10.4万元、3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