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智库建设应关注的八个方面

2019-06-13 09:37李雪
经济师 2019年4期
关键词:智库体制专家

李雪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突飞猛进,短短三四年时间,智库面貌就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已成为世界智库版图中极富活力的地区,在世界智库建设史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智库建设的“中国速度”引起了全球智库界的高度关注。鉴于我国智库建设尚处于向现代智库加速转型过程中,持续地学习与创新是绕不开的路径,及时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与困惑显得尤为重要。从当前智库建设实践来看,有八个方面需要引起关注。本刊对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教授刘建斌以访谈的形式深入分析在智库建设中这八个方面的具体的做法及应关注的问题,以飨读者。

记者:刘院长您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您在本次会议上所提出当前智库建设应关注八个方面,请您谈一谈这八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刘建斌:1.既要发挥好应用研究的智库功能,又要发挥好基础研究的智库功能。一些人认为文史哲等基础研究与智库建设关系不大,人为与智库建设割裂开来。事实上,历史是能够走进现实的,基础研究能够发挥重要经世致用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提到的诸多著作,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能够为决策提供重要指导。又如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生态环境治理、“一带一路”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布局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还有我们平时讲到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都是这方面的经验之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高质量的智库研究与应用研究是紧密联系的,没有高水平的基础研究能力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智库研究成果。因此,从事基础研究的机构与学者要切实增强智库意识,充分挖掘自身智库功能,更加注重基础研究成果向智库成果的应用转化与二次开发,努力把研究实力变成智库能力,把学科的“研值”变成咨政的“颜值”。智库内部也要按照基础研究围绕智库研究进行、智库研究围绕决策问题进行的原则,做好研究力量的有机融合重组,实现学用相长、相得益彰。

2.既要认识到智库重要程度的增加,又要认识到困难挑战的加剧。中央已将智库建设作为增强国家软实力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对智库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其重要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但与此同时,智库自身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较之以前增多。一是战略预测难度增加。战略预测是智库的核心能力,也是决策者最需要、最看中的一种能力,但由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预测涉及的变量和复杂性都急剧增加,精准的定量预测与预见分析绝非易事,令不少智库进退两难。二是运行成本抬升。相较以往,当前智库运营所需耗费的人财物成本快速增长,各种大数据购买与开发成本昂贵,增加了智库建设的困难。三是竞争程度加大。智库不仅要与同业智库竞争,还要与咨询调查公司、国外智库机构竞争,未来甚至要与人工智能竞争,争夺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剧。四是主管部门要求更高。党政主官和智库管理部门普遍希望对智库的支持措施能够立竿见影,不少省份要求本省至少有一家智库进入国家高端智库行列,但要达成这些目标尚需一个培育过程。五是服务对象期望更高。党委政府中的学者型、创新型官员对智库成果的要求更高,缺乏胜人一筹能力的智库很难得到真正认同。没有高水平的成果就不可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就不可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六是员工激励难度加大。靠情怀与压力进行管理的效能边际递减,物质与待遇激励受新的经费管理制度制约缺乏必要灵活性,智库员工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上述种種困难和挑战都要求智库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寻求更大突破。

3.既要立志做成大事,又要踏实做好小事。建成出大战略大思想、做精准预测、有巨大影响力的顶级智库应该成为每个智库奋斗的目标,但顶级智库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过程的历练与成长的积累,智库的高端能力由一个个结构化的“能力部件”组成。因此,对于成长中的中国智库来说,要成为光彩夺目的明星智库必须既能做“高大上”的东西,也能做“接地气”的东西,必有一个“先求其形.再求其正,心慕手追,日进为功”的过程.有一个扎马步、练基本功的过程。一个智库如果连一个会议论坛都组织不好,就难以成为——个有人气的智库;一个机构传播都做不好,就很难成为一个有影响的智库;一一个政策分析都做不好,也很难成为一个有地位的智库,因为这些都是一个优秀智库所必备的基础能力。同理,一个智库如果小数据都搞不懂,大数据也不可能搞得定,一个智库如果写不好党委政府的发言稿、经验总结,就很难承担好重要咨询任务;一个智库如果自己内部的管理都松松垮垮,也绝不可能在服务决策中有高效率,伟大的智库都是“熬”出来的,要想成为出色智库必须克服浮躁傲慢心态。甘于、勤于从一件件基础性的小事做起,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建智库最忌讳的就是“小事不想做,大事做不来”。

4.既要克服体制内智库有资源、缺效率的短板,又要化解体制外智库有效率、缺资源的困局。体制内智库与体制外智库作为我国智库的两大主体,在智库建设运营中存在体制内智库有资源但缺效率,体制外智库有效率但缺资源的现象。体制内智库有人才、有资源、有地位但缺乏精细管理与高效运作,“庸懒散”“浮拖慢”的“富贵病”表征较为明显,加上各种不合理制度制约,导致机制僵化、人员臃肿、活力不足。而体制外的社会智库思想理念活、竞争意识强、深具市场基因,不少采取了企业化管理,运营效率高,但由于存在注册登记难、职称评聘难、课题立项难、成果报送难、信息获取难、决策参与难、税费负担重等“六难一重”困难,“桌子底下放风筝”的发展羁绊较多。因此,对于体制内智库要进行强力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思维理念、学科布局、研究范式再造,减少低效人员,加强快速反应能力,建设高能、高效、高端智库,切实把真金白银转化为真知灼见。要为体制外智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和保障,为其做大做强创造必要条件,解决招不进才、留不住人、筹不到资的突出问题,让其发挥更大作用。具有丰富资源的体制内智库如果拥有体制外智库的运营效率,体制外智库如果拥有体制内智库的丰富资源,我国智库的整体面貌必将发生蝶变。

5.既要保持弹性工作制的优点,又要谨防自由散漫的缺陷。智库研究人员作为知识型员工,倾向于独立自主与自我引导,固定的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与研究选题容易限制创新能力,在智库实行弹性工作制总体上符合智库运行规律,但我国智库在推行这一制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比较大的负面效果,一些体制内机构规定每周两天为坐班日,有的甚至只有半天,每年还有不短的寒暑假。过于宽松的工作环境导致个别研究人员长期混日子,一年到头不知所踪,基本的工作量都无法完成;一些研究人员则在外从事第二职业,拿着体制的福利把私活当主业;还有一些智库部门甚至连一个正常的会议都开不齐,即使是规定的坐班日也有人借故不来,与现代智库需要的组织严密、行动紧凑、迅速反应形成冲突。此外,长期以来智库在研究上实行的松散管理与智库生产“订单式”、流水线团队作战需要形成冲突,影响了智库功能发挥。因此,必须正视这一制度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缺陷,适时进行必要调适优化。最关键的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严明、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未达到基本业绩标准和长期缺勤的人员要坚决采取转岗、降级、退出等惩戒措施,在应急性任务集中的时期可实行阶段性集中坐班,尽力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6厩要关注活跃型智库,又要关注内敛型智库。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找咨询专家、与智库谈合作不注意区分专家和智库的专长,习惯性地找那些出镜率高、见报率高、知名度高的活跃专家和活跃智库,以致于不少地方一召开专家座谈会,每次都是那些熟悉的“老面孔”,不同的咨政主题邀请的专家很多时候也大同小异,甚至是同一拨人,不少专家成为了什么场合都参加、什么主题都发言的“万能专家”,往往造成主办者对咨询效果不满意,专家本人也勉为其难的怪状,而一些有真才实学、专业对口的专家由于平时比较低调。难以为人所知,缺乏出力机会。还有一些专家和智库认为“只要决策者觉得自己重要就行了,没必要大力宣扬”,一些专家和智庫有宣传的愿望,但因为可能违反保密原则、影响到国家安全而不得不保持低调,“知道得越多说得越少”。因此,作为决策部门和智库评估部门不能简单地以“知名度论英雄”,而是要做必要的甄别与准确匹配。很多时候,智库的真正影响力不在媒体的软广告里,而是在决策者的心里,优秀的智库专家也不一定是在各大媒体的报道里,很有可能在某处寂静的书房里。其实,西方不少优秀的智库都是“宅男”,不为社会和民众所熟知,但在决策层却有极强的影响力。天天抛头露面的专家留给自己做研究的时间自然被极大压缩。

7.既要用足外来专家的优势,也要凸显本土专家的长处。当前一些地方在使用智库资源过程中存在“外来和尚好念经”的现象,不少地方政府认为外来专家比本土专家有水平、档次高,不论课题大小、合适与否,动辄延请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专家和团队,一些地方甚至请来国外专家团队,给出的价码也比本地专家的同类费用高出几倍,有的甚至高得令人咋舌。从实际的反馈来看,有一些项目质量较高,但也有不少项目属于“忽悠式签约、视察式调研、拍脑袋式研究”,拿出来的成果往往与期待的效果大相径庭,委托方陷入进退两难、无法落地的尴尬境地。据实而言,“外来和尚”最大的优势在于视野开阔、立场超脱、信息丰富,但缺点是缺乏对当地实情的深切了解,有的甚至出现“高手撑台面,生手写文本”现象。而本土专家的优势在于更懂当地经济社会的利害得失,但也存在视野不够开阔、易受自身利益干扰等不足。因此,要科学看待外部专家与本土专家的关系,破除对外部专家的迷信,善于扬其长避其短,如更多地发挥外地专家在方案评审把关中的作用,督促做好课题调研,组建外部专家与本土专家混合的研究团队等,切实把两种资源优势都利用好、平衡好。

8.既要看到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短板,也要看到智库发展取得的巨大进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科学民主决策急需一批高端智库提供智慧,面对党和国家的急切需求,作为以资政辅政为天职的智库机构,理应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以时不我待、加压奋进的使命担当尽快发挥作用。但由于我国成建制建设智库的时间很短,目前仍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距离智库成熟期还有一段距离,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学习到超越、从青涩到成熟、从数量到质量、从一般到高端的过程。因此,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保持必要的战略耐心,理性看待智库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深厚的发展潜力,既不能以成绩掩盖问题,更不能以问题抹杀成绩,我国智库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来解决。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警醒、认真对待、尽快克服;对取得的进步要积极鼓励、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共同为我国智库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记者:非常感谢刘院长的深入分析、讲解。我国的智库建设尚处于向现代智库加速转型的过程中,刘院长所提出的这八个方面的真知灼见,为我国加快智库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非常感谢您接受本次采访!

猜你喜欢
智库体制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微智库
微智库
请叫我专家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