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梅 熊波
整理复习是一个系统完善、巩固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效益?笔者以《圆的整理与复习》为例,谈谈对数学整理复习课的认识和思考。
一、尊重学生的认知状况
大多数教师在整理复习时,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为基础,引导学生去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对重点、难点内容加以强化,大讲特讲。但我们细想一下,班上四五十个学生,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是一样的吗?也许我们教师认为的难点,对于某些学生是易点。所以,复习时教师不能置学生的感受于不顾。备复习课时,既要研究学生的群体,又要研究学生个体,尤其对基础好的和基础稍差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复习中各有所得。该教师在开课的时候就问学生:“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哪些知识是重点?你还有哪部分内容没有学到位?”这样以学生为本的复习,才是最有效的复习。教师也只有知道了学生学习的短板,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释疑解惑的工作。
二、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
很多的教师在复习时只注重重要知识结论的再现,对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比较忽略,认为那是学习新课时做的事,其实不然。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深刻领会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思维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中,也非常注重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评价。所以,在复习时要对重要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也进行复习,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本节课中,要复习的概念、公式也很多,教师对“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这一内容,做了重点复习,不仅让学生口述圆面积公式生成过程,还配合课件进行动画演示,使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的建立更为牢固的印象。同时,还设计了与推导过程相关的习题来加深理解。其实,有少数学生在本单元学习结束后,虽然会套用公式去计算圆的面积,但公式并不一定还能在头脑中再现,在复习这一环节,就一定要让学生将这些“一知半解”的知识变成“真懂”的知识,不为学习留下“夹生饭”。
三、选题要做到保质控量
传统的复习课,必然是用大量的习题训练作支撑。有的教师认为,大量的机械操练是巩固的主要手段与方式,殊不知这样的复习课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大量查阅参考书和收集试题上,学生时常感到疲惫不堪。复习课不能上成海量的习题课,但习题又是复习课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习题的量上做“减法”,习题的品质上做“加法”。
在复习“圆的周长”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三道题:(1)一个半圆的半径是5米,求它的周长。(2)将一个圆平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请问,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圆的周长之间有什么关系?(3)将一根圆形铁丝拉成长方形、正方形,它的周长、面积有什么变化?第(1)道题,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半圆的周长并不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的认识,这也是学生最容易犯的理解上的错误,教师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也算是给学生补种了一剂“加强疫苗”。第(2)(3)题的训练,更是发挥了“一题多用”的功效。第(2)题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圆的周长”的概念,还让学生重现了圆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圆”和转化成的“长方形”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第(3)题让学生增加了数学经验,进一步体会了周长相等的圆、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面积关系,即圆的面积>正方形面积>长方形面积。这样把知识之间巧妙构建了联系,正是教师备课功夫的高深之处。
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复习课上的内容往往都是学生已经见过的知识,如果只是安排一些常规的题目让学生重复训练,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数学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我们在复习课中,应该有目的地设计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得到巩固和提高。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半圆的周长是25.7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这道题目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考查了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需要学生会分析思考,因为要求半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圆的半径和半圆的周长,怎样求它的半径,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学生必须找出半圆周长和半径之间的倍数关系,不是3.14倍,而是π+2=5.14倍。如果学生能够解决这类题目,《圆》这一单元的学习也就基本过关。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和提升。我们的单元复习,不需要那种形式上的热闹,训练数量上的贪大求全,而是亟待这样有思维含金量的题目,去带动学生把知识向深处拓展,使学习能力向上飞跃。
五、形式要力求灵活多样
数学复习课要以学生的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为目标,来谋划所有的教学活动。既不能一讲到底,也不能一练到头。要结合内容特点,针对学生的学习实情,做好知识的查漏补缺,拓展延伸。学生都会的坚决不讲,学生不会的要舍得下功夫。复习时要体现“自主整理,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原则,在练习中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足了自主整理、小组交流的時间,为学生设计了多种类型的习题(填空、判断、选择、看图计算、解决问题),还给学生开放了相互“释疑解惑”的平台,课外又给学生布置了办一期有关圆的知识的手抄报作业。在教师的引领下,复习课上的比新授课更有内涵,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
(作者单位:邓梅,宜昌市秭归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熊波,宜昌市秭归县归州航天希望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