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阳 张 平
1湖北省军区武汉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湖北 430015 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湖北省总队医院内科,湖北 430070
高血压是由于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血压长期异常升高,其患病率逐年升高,且心脑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的主要贡献者[1]。而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血管壁和脏器受损从而诱发全身范围内的炎性反应,极易诱发高血脂症[2]。有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30%以上合并有高血脂[3]。因此临床上多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合并考虑高血脂治疗。目前,降压药物和降脂药物种类繁多,常用的降压药物是以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为代表的钙离子拮抗剂,常用降脂药物是以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等为代表的他汀类药物。临床上关于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的报道一直存在争议[4]。而关于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分别联合瑞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创新点,评价了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联合瑞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和高血脂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武警湖北总队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64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不同分为A、B两组。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5]和《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6]中相关诊断标准确诊;(2)收缩压(SBP)≥140 mm Hg(1 mm Hg=0.133kPa), 舒 张 压(DBP) ≥90 mm Hg,同时伴有空腹总胆固醇(TC)>5.72 mmol/L,甘油三酯(TG)>1.70 mmol/L。排除标准:(1)既往患有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等;(2)患有其他系统重大疾病者;(3)依从者;(4)精神异常者。
A组患者每日早晨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30 mg,晚上睡前20 min口服瑞舒伐他汀片20 mg,3个月为1个疗程,共两个疗程。B组患者晚上睡前与瑞舒伐他汀片同服氨氯地平片5 mg,3个月为1个疗程,共两个疗程。
(1)观察两组患者年龄、性别、SBP、DBP、吸烟史、饮酒史和糖尿病史;(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降压效果评价[7]:DBP降低20 mmHg以上或降低10 mmHg以上且血压恢复正常,即显效;DBP降低10~19 mmHg,10 mmHg以上且血压恢复正常,即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即为无效。降血脂效果评价:TG降低≥40%,TC降低≥20%,低密度脂蛋白(LDL-C)上升≥0.26mmol/L,为显效;TG降低20%~40%,TC降低10%~20%,高密度脂蛋白(HDL-C)上升0.104~0.260 mmol/L,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即无效。血压和血脂均为为显效时,则判为显效;均判为有效或有一方为有效时,判为有效;均为无效时,判为无效。(3)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OMRON全自动血压计测量两组患者血压指标:SBP、DBP;采用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指标:TC、TG、LDL-C、HDL-C;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采用奥尔科特MPA心功能分析仪测量两组患者心功能: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4)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本次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2.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形式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治疗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SBP、DBP、吸烟史、饮酒史和糖尿病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治疗6个月后,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0%(297/362)低于B组95.7%(269/2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108,P<0.01,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血脂、心功能、肝功能和肾功能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SBP、DBP)、血脂(TC、TG、LDL-C、HDL-C)和心功能(LVEF、LVEDD、LVESD)均显著改善,肝功能(ALT、AST、ALP、总胆红素)和肾功能(BUN、Cr)显著受损,但B组显著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治疗后6个月,A组患者内并发症发生率36.2%(131/362)高于B组24.2%(68/2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0,P=0.001,表 4)。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高血压患者中有35%~50%的患者合并有高血脂症,二者相辅相成,使得血脂和血压的临床控制较为棘手,因此选择高效、安全的降压和降脂药物是关键[9]。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是两种常用于将降压的药物,但关于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分别联合瑞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对比研究报道较少。在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氨氯地平联合瑞伐他汀具有更佳的疗效,有效率高达95.7%,显著高于硝苯地平联合瑞伐他汀。推测其可能具有以下原因:(1)硝苯地平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大,硝苯地平虽然能够激活钠离子和钾离子,迅速降压,但该药物药效最多维持4 h。目前临床上缓释片能够改善,但仍不理想[10]。而快速降压与快速失效的过程使得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较大,从而影响有效率。本研究发现B组患者治疗8周后DBP和SBP改善情况更佳,间接证明了上述猜想。(2)生物利用度不同,硝苯地平属于一代钙拮抗剂,能够选择性的抑制心肌细胞钙离子内流。而氨氯地平是三代钙离子拮抗剂,虽然与硝苯地平的作用机制基本相同,但在血液中以离子形态存在,生物利用度更高,因此对心肌功能具有更高效的保护[11]。本研究通过观察发现氨氯地平联合瑞伐他汀能够更显著的改善心功能。2018年,周嬿等[12]在研究中指出,氨氯地平能够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从而促进心肌功能改善。(3)硝苯地平不具有降脂作用,氨氯地平能够通过改善氮氧化合物的释放、氧化应激损伤产生,而发挥控制血脂、降低血压的功能。再通过瑞伐他汀对胆固醇酸限速酶的抑制作用,协同降低血脂[13]。而硝苯地平未见降低血脂相关报道。本研究观察了两组患者的降脂效果,发现B组患者血脂降低更加明显。而一项荟萃分析指出,瑞伐他汀钙与氨氯地平配伍口服可能是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治疗的最佳选择[11]。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心、肝和肾功能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心、肝和肾功能情况(±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A组相比,#P<0.05。
指标 A组(n=362) B组(n=28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血压SBP(mmHg) 155.7±10.6 141.2±7.2* 156.0±8.9 134.3±4.1*#DBP(mmHg) 101.8±9.3 93.5±4.6* 102.0±8.2 83.1±3.8*#血脂TC(mmol/L) 6.5±0.8 4.8±0.8* 6.5±0.4 3.6±1.2*#TG(mmol/L) 2.1±0.5 1.6±0.3 * 1.9±0.2 1.1±0.6*#LDL-C(mmol/L) 3.4±1.2 2.5±0.6* 3.3±0.8 1.8±0.5*#HDL-C(mmol/L) 1.0±0.3 1.3±0.4* 1.1±0.5 1.6±0.2*#心功能LVEF(%) 34.7±6.5 39.2±4.8* 35.0±7.3 45.8±9.9*#LVEDD(mm) 65.8±9.7 60.1±10.9* 65.2±8.1 52.6±8.4*#LVESD(mm) 53.5±8.4 48.7±4.1* 54.2±11.5 43.7±6.3*#肝功能ALT(U/L) 33.3±5.9 41.3±10.8* 33.1±4.1 37.9±5.8*#AST(U/L) 32.2±5.2 48.5±7.4* 32.8±9.3 36.7±7.1*#ALP(U/L) 47.2±6.9 89.3±15.0* 46.9±5.8 67.0±12.3*#肾功能总胆红素(μmol/L) 3.5±0.2 8.9±4.3* 3.4±0.6 4.1±0.3*#BUN(mmol/L) 5.2±1.0 8.5±2.3* 5.4±0.9 6.1±1.4*#Cr(μmol/L) 82.0±12.1 106.3±10.5* 81.7±10.3 92.6±6.8*#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 [n(%)]
患者对于药物的选择除了关注有效性外,还关注安全性。既往研究指出,长期服用硝苯地平会损伤肝肾功能[14]。因此本研究观察了硝苯地平与氨氯地平联合瑞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硝苯地平联合瑞伐他汀对患者肝肾功能的损伤更严重,且治疗后6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关于硝苯地平的不良反应是共识,其能够导致血压水平波动幅度增大,损伤肝肾功能,足部水肿,促进冠心病发病等。而氨氯地平降压作用较为平缓稳定,避免产生反射性交感激活作用,从而减少肝肾功能损伤,具有更少的不良反应,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相比具有更佳的降压降脂效果,具有更小的心、肝和肾毒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