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地区再生稻栽培技术探讨与效益分析

2019-06-13 03:02方文英李连松戴水高
中国稻米 2019年3期
关键词:齐穗再生稻余杭区

方文英 李连松 戴水高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311100;2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杭州311115;3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东苕溪稻米专业合作社,杭州311115)

再生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 700年前。近年来,随着品种、技术等条件具备以及水稻规模生产的需求,再生稻面积出现了稳步上升趋势,全国达到67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福建、重庆、湖南和江西等省(市)。浙江省再生稻主要分布在金衢盆地的常山县和龙游县,从2010年起逐步开始推广,近年面积在2 000 hm2以上。杭州市余杭区近几年规模种粮发展迅速,2018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7万hm2,其中种粮大户稻麦复种面积有1.00万hm2,占全区粮食面积的60%;随着土地租金、人工成本、农资成本逐年上涨,种粮大户种植单季晚稻已无利可图或只有微利,只能从其他种植模式上找出路。2018年,余杭区首次引进再生稻栽培技术,在瓶窑镇进行了示范种植,示范面积6.33 hm2;示范品种为甬优4949和甬优1540,其中甬优4949示范方(面积3.33 hm2)头季平均产量10 201.5 kg/hm2,再生季平均产量5 401.2 kg/hm2,两季产量达到 15 602.7 kg/hm2,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以为浙北地区进一步示范推广再生稻提供参考。

1 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参加示范的品种甬优4949全生育期218 d,比甬优1540短15 d;头季7月2日始穗,比甬优1540早10 d,8月12日收割,也比甬优1540早10 d;甬优4949再生季9月13日始穗,9月18日齐穗,在浙北地区9月23日安全齐穗期内;而甬优1540 9月22日始穗,9月29日齐穗,已在安全齐穗期外。

甬优4949两季产量15 602.7 kg/hm2;头季有效穗数147.45万/hm2,每穗总粒数289.92粒,每穗实粒数239.53粒,理论产量8 299.8 kg/hm2,实际产量10 201.5 kg/hm2;再生季有效穗数258.9万/hm2,每穗总粒数134.94粒,每穗实粒数103.22粒,理论产量6 146.4 kg/hm2,实际产量 5 401.2 kg/hm2。

对瓶窑镇崇化村一个大户(同年种植再生稻、稻麦轮作和单季稻模式)和张堰村另一个大户(种植双季稻模式)2018年度生产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1可见,再生稻模式每667 m2纯收益718.5元,在各种植模式中最高;其次为双季稻模式,每667 m2纯收益175.2元;稻麦轮作模式为每667 m2109.0元;单季稻模式基本没有收益,大户只能依靠规模种植直接补贴资金维持。

2 再生稻轻简化栽培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

需选用经审定的杂交稻中稻品种,再生季能在浙北地区9月23日前安全齐穗。从2018年余杭区瓶窑镇示范的2个品种生育期情况看,甬优4949再生季能够安全齐穗,甬优1540再生季不能在安全齐穗期内齐穗,种植风险较大。

2.2 头季稻适时早播早栽

3月中下旬气温情况稳定后,适时早播。采用水稻专用育秧基质育秧,机播流水线播种,叠盘暗出苗后摆放至秧田,用小拱棚覆膜保温育秧;覆膜15 d后视气温情况适时揭膜通风、炼苗;加强秧苗田间肥水管理,培育壮秧。当秧苗秧龄25 d左右,叶龄2.5叶以上,苗高12~15 cm左右时选择晴好天气适时机插;耕整大田时结合施基肥(施复合肥50 kg/667 m2,复合肥中N、P、K含量均为15%),确保平整、沉实达到机插质量要求,提高机插作业质量,减少漂秧、倒苗、漏插率等;大穗型杂交稻品种机插行距30 cm、株距20 cm,每丛插2~3株,每667 m2基本苗2.02~3.03万。

表1不同种植模式投入成本与效益比较

2.3 加强插后大田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

头季稻总纯氮用量14~16 kg/667 m2。秧苗新根发生后施分蘖肥,每667 m2施尿素10.0~12.5 kg;孕穗期6月下旬施穗肥,每667 m2施尿素5.0 kg;收割前10 d左右施促芽肥,每667 m2施尿素10.0 kg;割后2~3 d内施发苗肥,每667 m2施尿素10.0~12.5 kg,过10 d后每667 m2施复合肥 15.0~17.5 kg。

头季稻齐穗后田间湿润灌溉,收割前10~15 d排干水;收获后7 d内保持田间湿润,再生苗长出后灌浅层水,抽穗时保持3~4 cm水层,灌浆期干干湿湿。

头季稻插前大田除草1次,插后结合施分蘖肥化除1次;分蘖期和孕穗期根据病虫监测情报防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等1~2次;再生季破口前结合施用细胞分裂素防病治虫1次。

2.4 头季稻收割时精细作业

收割时选用窄幅履带收割机,机收要注意尽量放慢速度,回转掉头时尽量减小转弯尺度,尽量减少被压稻桩,多留竖稻桩;留桩高度40~50 cm。

3 再生稻种植气候条件分析

3.1 倒春寒

据2014年至2018年余杭区瓶窑镇气象站逐日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最低气温低于0℃的天数无,这5年未出现“倒春寒”;4月份日最低气温月平均值在12.3℃~13.9℃之间波动,日最高气温月平均值在22.5℃~25.3℃之间波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值在16.8℃~18.5℃之间波动,气温总体有利于头季稻育秧插种。

3.2 头季稻收割时降雨和台风影响

头季稻收割期8月中旬2014年至2018年降雨天数3~10 d不等,日雨量旬平均值在6.39~24.88 mm之间,降雨概率较大,其中2014年降雨10 d。

2018年8月份余杭区受台风影响有3次,分别为8月3日、8月13日和8月17日,日雨量分别为43.4 mm、41.6 mm和69.1 mm;头季稻于8月12日收割,刚好避开了台风影响带来的降雨。2014年至2017年8月份余杭区均无台风影响,但7月份和9月份有1次或2次台风影响。

3.3 再生季抽穗期低温

再生季抽穗期9月中旬出现日最低气温低于20℃年份为2015年,旬平均值为18.4℃,日最高气温旬平均值为27.2℃,表明昼夜温差较大。其余年份日最低气温旬平均值在20.8℃~22.9℃之间波动,日最高气温旬平均值27.2℃~30.7℃之间,各年份日平均气温旬平均值在22.1℃~25.9℃之间波动。

4 结论与讨论

2018年余杭区示范的效果表明,再生稻种植产量、效益明显高于其他种植模式,种一次收两季,是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总产和种粮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浙北地区可供选择种植的杂交中稻品种较少,有待进一步引种开展对比试验;栽培技术上,从2018年的示范结果看,甬优4949头季和再生季的有效穗数偏低,可以先从促进增加头季稻有效穗数的措施着手,头季稻栽插每丛株数从2~3株增加到3~4株,每667 m2增加基本苗0.5~1.0万;插后适时施用分蘖肥,促进返青分蘖;适时搁田,看苗情适施穗肥,增加头季稻有效穗数至12.0~13.0万/667 m2;通过减少收割机碾压稻桩、科学合理肥水管理等措施促进增加再生季有效穗数,从而进一步挖掘头季稻和再生季增产潜力。研发割幅较宽且机身较轻的联合收割机也是有效措施之一。

气候条件上,主要是8月中旬头季稻收割期遇到降雨或台风影响的概率较大,9月中旬遇到低温的5年概率为20%。目前再生稻种植的主要风险还是8月份头季稻收割期的气候因素,建议规模种植户可以先考虑小面积试种,不建议大面积盲目扩种,以规避种植风险;同时,水稻生长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建议当前政府部门要明确再生稻种植直接补贴政策,给种植户一个“定心丸”;农技推广部门要加快开展技术培训,让种植户了解掌握再生稻生长特性;开展新品种对比试验,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要推广配套栽培技术,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制定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轻简化栽培)技术标准,推进再生稻稳步、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齐穗再生稻余杭区
余杭区为城市新中心建设展现排头兵担当
双季籼稻安全生长期研究方法择优与应用
——以长沙为例*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再生稻自适应仿形割台性能试验与分析
读迷作品
免耕半固态直播对水稻剑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15%井冈·戊唑醇悬浮剂控制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新龟兔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