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摘 要】 由知识取向向运用取向转变的拼音教学,体现了部编语文教材崭新的教学理念,准确地界定了学拼音就是帮助学生认字的工具性特点。同时,基于拼音字母毫无意义的特性,强调要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拼读的所有音节具有实际意义,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拼音。
【关键词】 拼读;音节;新理念;实际意义
经调查,全班学生46人,对拼音感兴趣的32人,占全班人数的69.65%;比较感兴趣的12人,占全班人数的26.1%;不感兴趣的2人,占全班人数的4.4%。觉得学习拼音不困难的15人,占全班人数的32.6%;觉得学习拼音比较困难21人,占全班人数的45.7%;觉得学习拼音很困难的10人,占全班人数的21.7%。能陪伴孩子一起拼读的家庭15个,占46个家庭的32.6%;基本能陪伴孩子一起拼读的家庭13个,占46个家庭的28.3%;完全不能陪伴孩子一起拼读的家庭18个,占46个家庭的39.1%。
依据该调查统计数据不难发现,对于刚入学的四川地区的农村小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拼音相对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同时,农村家庭文化环境也严重制约了“和大人一起读”,即无压力亲子共读教育理念的落实。
据此,如果我们对学拼音是帮助学生认字,不能代替认字的定位认识不清,人为地拔高拼音教学要求,额外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或不学习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吸取先进的成功经验,仍然固步自封,守着老一套拼音教学方法去实施教学。不但难以完成《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还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拼音的信心和认字读书的兴趣。那么,如何减轻学生对拼音的畏难情绪,解决学生在拼读音节中的实际困难?自我校使用部编语文教材以来,我们就从让拼读的音节具有实际意义入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借助形象事物,建立字母音和形的联系
基于工作性质,有很多机会走进一年级语文教师课堂,在为很多老师拼音教学的成功经验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部分教师教学“汉语拼音”这两个单元时,对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图使用上,随意性很大,没有充分或借助情境图中那些既表音又表形的形象事物,帮助学生建立音和形的联系。
基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为减轻对拼音学习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拼音的趣味性,部編语文教材汉语拼音单元,每一课都配上了蕴藏着丰硕拼音学习资源的情境图。这样的编排,旨在告诉我们要调动学生观察图画的兴趣,在情境图中自主发现拼音的音、形元素,从而建立音和形的联系。
例如,《b p m f》一课,描画的是郊外嬉戏情境图。兄妹俩在山脚下玩捉迷藏游戏,妹妹调皮地躲在山洞门后,蒙着双眼的哥哥小心地用手摸,提示了m的音,两个山洞门提示了m的形;收音机里正广播提示了b的音,儿子手上拿着的收音机提示了b的形;山坡的“坡”提示了p的音,男孩T恤上的字母“p”提示了p的形;爸爸手中的手杖提示了f的形。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认识情境图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情境图,并提问,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这时候,从学生精彩的回答中可以发现,他们所展现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总会给我们很多惊喜。大胆放手让他们去观察,去发现情境图中的音、形元素,字母音和形的联系就会在学生大脑里扎根。
二、借助情景图片,在语境中学习拼读音节
对于刚开始学习拼读音节的学生而言,有的学生不会拼读音节,有的学生定调不准,有的学生甚至于把b-ā→bā,拼成b-ā→bo等,出现这种现象其实很正常。因为拼音学习需要一个熟练过程,或者说要真正达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习汉语拼音的要求,并不是一个月,一学期的事情。如果我们有效地借助情景图片,耐心地教给学生拼读方法,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表现和练习的机会,他们就会慢慢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
以“b-á→bá”为例,教学时首先出示小白兔拔萝卜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提问,从情境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接着,让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创编一个故事,表达自己的发现(小白兔来到菜地,它想拔一颗大大的萝卜送给亲爱的妈妈。它用尽全身力气,好不容易才把一颗萝卜拔了起来,高高兴兴地运回了家。);然后,启发学生演唱在幼儿园学到的童谣《拔萝卜》;最后,在充满生活味的语文课堂校正bá的读音。
我们可以通过组词、造句等形式把“bá”这个音节与学生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如,“拔”还可以组成学生熟悉的“拔牙、拔河”,用“拔牙”这个词说一句完整的话。(我的牙坏了,妈妈送我到医院去拔牙,我看到医生好害怕。)以此,帮助学生学会拼读音节,增强音节拼读的趣味性。
三、借助已有经验,在熟字中自主拼读音节
教育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渠道,已不局限于父母和教师的传授。就连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他们入学之前通过手机、电视、广告牌等渠道也已经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加上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已形成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拼读教学中,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降低学习拼音的难度,通过熟字自主拼读练习与具体的人、事、物进行意义对接。
另外,拼音教学还要根据一年级孩子对新鲜事物总会充满好奇的天性,在拼读练习时,要注意形式多样。如,今天采用做“好朋友”游戏,明天可以用拉动式卡片,后天还可以用小头饰拼读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反复练习,等等。以此,巩固拼读音节的要领。
四、借助词语儿歌,在语境中巩固拼音成果
部编教材特别提倡学以致用,在语境中拼读,语境中应用。强调将拼音学习与识字教学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同步进行,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部编语文教材汉语拼音的两个单元,每课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都安排了音节词和儿歌,在音节词的左侧都配有单幅情境图。如,音节词“擦桌子”,配了一幅大猩猩在擦桌子。旨在紧跟本课第二部分的音节拼读zhuō学习,让学生在拼读中运用、巩固本课刚学的拼音,将本课需要认读的“桌”字与拼音的学习相结合,从中体会、感悟到拼音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音节词的学习是会读、能认,结合具体语言环境(青蛙在折纸情境图)大致了解“折纸”意思即可,不要求书写和字形分析。儿歌教学重在通过不同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在朗读中关注标红的音节。
如,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禾苗的“禾”,拼读“h-é→hé”,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到“荷花、河水、核桃、合眼、和谐”等词语;再如,拼读“g-u-ā→guā”时,先出示“西瓜、南瓜、苦瓜”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图片上画的内容?在教育无痕中,将“g-u-ā→guā”的拼读练习与熟字“瓜”字对接。随后抽问学生,你还知道有哪些瓜?(丝瓜、冬瓜、黄瓜……)这种以熟字带拼音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拼读的难度,激起学生拼读的兴趣。
综上所述,要减轻学生对拼音的畏难情绪,提高拼音学习的有效性,就应该把部编语文教材的新理念在课堂上落实到位,让学生拼读的所有音节都有实际意义,让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识字能力等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在集中学习汉语拼音阶段得以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 全面解读小学语文新教材中的11个问题[J]. 2017(7).
[2] 温儒敏,陈先云.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