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
综合测评显示,由于胃酸消化后存活率普遍不够理想,11款益生菌产品CCR得分整体偏低,只有2款得分在6.0以上,分别是妈咪爱(7.7)及儿歌(6.8);其余10款益生菌CCR得分在2.6~5.9之间,其中汉臣氏最低,仅有2.6。
值得注意的是,11款产品均未显示出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因而,送检的益生菌能否起到调节肠道菌群的功效也存在疑问。
此外,昂立、童年时光、汉臣氏等3款益生菌的实测活菌数分别只有宣称值的44%、26%及6%,说明益生菌损耗严重及工艺欠佳,均被本刊列为不推荐产品。
在体外模拟胃酸消化试验中,8款益生菌存活率不足40%,其中6款在20%以下,这说明市面上的益生菌耐酸性普遍较差,不得不让人担心食用益生菌是否还有健康益处。
实际上,即使益生菌能够经得住胃酸的腐蚀,也不能说明它就是有效果的,因为还要取决于它能否在肠道定植。
“常见的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对人体也有好处,但作用比较弱,因为它们不能在大肠中定植,是‘过路菌,所以这些菌只在通过胃肠道当时发挥点作用,却不能起到调整肠道菌群的作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撰文表示。
如果说既无法保证有足够数量的益生菌到达肠道,也不能确定它是否可以长时间“定居”下来的话,那么益生菌的“改善消化吸收”“减少肠道感染”“增强免疫”等宣称益处也将无法实现。
“其实,许多商业宣传都是罗列一大堆文献中提到过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可能跟他们的益生菌产品毫无关系。”云无心撰文指出。
他表示,要证实益生菌产品的健康功能,是需要进行临床研究的,且周期长、成本高,通常还需要大量的志愿者,但市场上卖的“益生菌”产品很多都没有实现。
本刊也注意到,在本次测试的11款益生菌产品中,只有2款拿到保健食品批文,10款为普通食品。
所以,这也不难看出,部分益生菌产品是否可以为消费者带来健康益处,可能连厂家本身都不能确定。
大部分消费者对于益生菌的关注,可能都集中在它的健康功效上,往往忽视了长期食用益生菌带来的安全风险。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草拟食品益生菌评价指南》尤其提出了食用益生菌可能存在的危害。
包括引起菌血症、产生有害的代谢活性产物、对敏感个体的免疫刺激作用等,其中,最主要的安全性问题是益生菌携带的耐药基因转移到人体,引起耐药性问题。
“比如,抗生素能杀死致病菌,而对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益生菌无效,这是好事。但是,如果这个抗性基因被致病菌‘盗取,那将后患无穷(产生耐药性)。”云无心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益生菌评审机构目前尚未对益生菌的耐药性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所以,市售益生菌产品安全性难以作出恰当的评价。
本刊建议,作为消费者,在遇到胃肠健康问题时不应该滥用益生菌,应该及时咨询医师,并在相应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食用特定的益生菌。
【特别声明】:本报道中试验结果仅仅对测试样品负责,不代表其同一批次或其他型号产品的质量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