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事件”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该事件起因为西安市的女车主薛女士在西安利之星汽车有限公司首付20多万元购买奔驰CLS300,但新车还没开出4S店,就发现车辆发动机存在漏油问题。此后,该女车主与4S店多次协商退换车辆未果,却被告知无法退款也不能换车,只能按照“汽车三包政策”更换发动机,女车主被逼无奈只能到4S店坐在奔驰引擎盖上哭诉维权。
薛女士的维权之举在网络上迅速引起广泛关注,同时也揭开了汽车行业背后的种种“黑幕”,其中“金融服务费”触动到了每个消费者的神经。该女车主表示,在销售环节中,西安“利之星”极力推荐分期贷款,在未提前说明的情况下私收金融服务费,要求只能通过微信转账,并且不开发票收取金融服务费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存在强制收取以及不规范收费等问题引发网友的讨论。
4月16日,据媒体报道,当事双方达成换车补偿等和解协议。但在“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事件”后,多地亦出现奔驰车辆出现维权难的问题,或效仿奔驰车主坐引擎盖维权的现象。
@央视网:如今,车主的非理性维权取得了理性维权无法取得的效果,这种不该出现的反常,反映出身居强势地位的某些企业,法律意识的淡薄以及对消费者的惯常漠视。消费者的正常诉求得到企业的正常回应,是消费者的权利,而不是对消费者的格外关照。消费者维权不该如此艰难,有些企业的行为必须得到纠正。
@新华社:15天的耐心交涉,回应却从退款、换车,变成“只换发动机”。耐心沟通不被重视,撕掉斯文才能讨回公道?“按闹分配”不应是社会常态,忠厚实诚也不应被欺负。涉事店的态度不仅砸了自己的牌子,还“漏”了自己的良心!相关部门在还原真相的同时,还需秉公严处,给公众一个交代!
@澎湃新闻: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遭遇质量问题等需要维权的情形必然也会相应增多。要想避免维权中“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尴尬一再上演,就必须要加强对汽车领域售后服务的监管,让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加健全,同时让它们长出“能咬人的利齿”,不能再让消费者哭了。
@人民日报:有效的权利维护必然要讲成本,得不偿失就会让人视為畏途。维权成本若居高不下,反过来又会侵蚀社会的契约精神与诚信意识。在消费领域除非以法治的刚性约束加以权利平衡,否则长此以往就难免陷入互不信任导致市场萎缩的恶性循环。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最终还需要从司法与监管两方面着手。
@经济日报:“如果没有问题为什么要退款给我,没有必要迫于舆论压力做这件事,我愿意等待最终结果。”女车主这一表态,在客观上是在为每个消费者维权。因为,并不是每一位消费者都有这位女车主这样的能力和理性。最为重要的是,惩治某些作恶者,降低维权成本和提高作恶代价是关键。如果有惩罚性赔偿和举证责任倒置保驾护航,消费者恐怕不会如此弱势,做一个体面的维权者也才会成为可能。
@南方都市报:执法部门严肃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和行为,不仅是对消费市场的净化和维护,也在客观上改善地方的营商环境。通过严格(而非放宽)执法倒逼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是在为健康、合法、有序的市场竞争保驾护航,也为告别悲情的专业消费维权撑腰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