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千洁 曾文怡
【编者按】
他抵达过世人仰望的顶端,却在去世前8个月写信给妻子:“我的上帝,我是一个被遗忘的人。” 海明威评价:“他的才华就像蝴蝶翅膀上缤纷的图案,完全是天生的。”他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爵士时代”的代言人。他就是美国作家F·S·菲茨杰拉德。
【一句话推荐】
海明威眼中的时代杰作,村上春树心目中的文学创作标杆,美国文学的制高点。它提醒我们,金钱带来的诱惑、堕落和放纵。
【作家作品】
F·S·菲茨杰拉德1896年9月24日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他年轻时试写过剧本,读完高中后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在校时曾自组剧团,并为校内文学刊物写稿,后因身体欠佳,中途辍学。1917年入伍,退伍后坚持业余写作。192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人间天堂》,并因此而出名。小说出版后他与吉姗尔达结婚,婚后携妻寄居巴黎,结识了安德逊、海明威等多位美国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这部小说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菲兹杰拉德成名后继续勤奋笔耕,但婚后妻子讲究排场,后来又精神失常,挥霍无度,给他带来极大痛苦。他经济上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莱坞写剧本挣钱维持生计。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妻子又一病不起,这使他几乎无法创作,他精神濒于崩溃,终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并发心脏病,死于洛杉矶,年仅44岁。
人们总是把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迷惘的一代”和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联系在一起,因为这部小说艺术化地反映了这个疯狂喧噪年代的时代风尚,并对繁荣时期的美国社会和道德进行了尖锐深透的剖析和批判。
【阅读指径】
凝视的双眼
曾文怡
一战后,从动乱中回过神来的美国人抛掉了清教徒所宣扬的传统道德观念开始抓住一切机会纵情享乐,年轻人都梦想着能一夜成为百万富翁,追逐着比第一代移民者更疯狂的“美国梦”。及时行乐,成了美国社会的新风尚。
菲兹杰拉德将这个用金钱与幻梦堆砌起来的时代称为“爵士时代”,作为“爵士时代”的编年史家和桂冠诗人,菲兹杰拉德在他的作品中描绘了大量 “爵士时代”特有的纸醉金迷的场景。盖茨比恢宏繁华的城堡、汤姆夫妇华丽精致的庄园、汤姆与情妇小巧奢华的阁楼以及隐匿神秘的地下酒馆,全都充斥着物质与金钱的气息,连同置身其中的人物,也都染上了一层浮华的色彩。
但在这些颜色艳丽的场景中,却有一处始终是灰暗的——位于西卵与纽约必经之路上的灰谷。灰谷是被物质文明遗弃的地方,这里的所有东西都被无尽的炉灰所笼罩着,灰暗模糊的环境中一切人事都显得十分朦胧奇怪,在这粉尘飞扬的空气中连寻常的火车行驶的声音都叫人毛骨悚然。这里唯一的色彩来自悬在半空中的T.J.艾克尔伯格大夫的双眼,那是一双蓝色的巨眼,从一副巨大的黄色眼镜后朝外看——艾克尔伯格大夫的双眼被印在一个巨型广告牌上,这双无时无刻不在凝视着垃圾倾倒场的双眼又使得这个场景愈发的诡异可怖。灰谷尘埃炉烬是最好的遮羞布,让人们不用再惧怕他人的目光,尽情地释放内心的恶魔。只有艾克尔伯格医生的这双眼睛,将这里发生的每一次的丑陋罪行尽收眼底。
这个广告牌第一次出现是在尼克第一次见到汤姆情人莫特尔的那天。尼克作为汤姆正妻黛西的表兄,本应是出轨的汤姆极力回避的对象,但情况正好相反,尼克是在汤姆用近乎暴力的行为逼迫下与之同行的,在后续的取乐欢宴中,尼克也是在汤姆的“盛情”下半推半就地参与了全程活动。可见汤姆对着尼克这个大舅哥的面与他人调情毫无心理阻碍,甚至觉得这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乐事。早在新婚时期,汤姆就因为出轨女服务生而出过一次车祸,可见自诩上等文明人的汤姆并非第一次背叛家庭,他早已丢弃了最基本的道德观与羞耻心,熟练得像小偷骗子一般用谎言与金钱来骗取女性的感情,以满足一己私欲。
而这一阶层的女性也同样对传统道德以及家庭责任弃如敝屣。黛西在婚前就是著名的交际花,凭借着家世与美貌游走在男人之间,良好的家庭条件并没有赋予她应有的矜贵端庄。这样的品性也没有因为婚姻而改变,已为人母的黛西在与盖茨比旧梦重温后,多次与他私下相会,并主动邀约他到家中,与盖茨比在丈夫汤姆面前调情亲昵,更在谈话中坦然承认自己计划抛弃家庭同盖茨比离开。印着艾克尔伯格大夫眼睛的广告牌再次出现正是在正式捅破这段三角关系的对话之前,几位主人公前往纽约的路上。
而这段关系中没有被撕开的另一角,也同样在这双眼睛的注视下。灰谷中车行老板威尔逊发现了妻子出轨的痕迹后,带病的身体急剧恶化,变得精神恍惚,以至于在他跟妻子莫特尔谈话时,把艾克尔伯格大夫的眼睛当成了上帝的双眼。而这之后被锁起来的莫特尔在车行楼上看到了前往纽约途中暂停加油的汤姆,并误以为副驾驶上的贝克是汤姆的妻子而妒火中烧,选择在汽车返程的时候不顾一切地冲向了那辆黄色的小汽车。
艾克尔伯格大夫的双眼见证了这几段物质堆积出来的复杂关系,它们慢慢生长,又慢慢相缠,最后把仍怀揣着梦想的盖茨比包裹其中,打成了死结。作者将几处情节转折点或明或暗地设在灰谷,汤姆与莫特尔私通,“我”为表妹黛西与盖茨比牵线搭桥,黛西用盖茨比的车撞死了莫特尔,汤姆唆使威尔逊谋杀盖茨比,人们在这里尽情地释放出内心的欲望、自私、冷漠和罪恶。也许正像威尔逊说的那样,“上帝知道你所做的事,你所做的一切事。你可以骗我,但你骗不了上帝!”这个巨大突兀的广告牌上的蓝色双眸象征着上帝的双眼,他高高在上地看着朦胧灰谷中发生的所有丑恶,甚至是整個美国社会华丽表面下的所有像灰谷一样的被文明遗弃的精神废墟中发生的所有丑恶。他怜悯终生,却无力救赎。
【主题解读】
浮华背后,尽是虚无
桂千洁
初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在我20岁涉世未深的年龄,我读到的是一个痴情男儿和黄金女郎的爱情悲剧;再次翻阅,是在25岁刚踏入社会时,我读到了盖茨比一个“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而今已近而立,第三次读这部小说,我看到的是浮华背后的虚无,是梦碎之后人性的冷漠。
盖茨比一直生活在虚无之中,他竭尽全力为自己制造了两个虚无的梦幻,第一个梦幻叫作“盖茨比”,“长岛西卵村的盖茨比是他从自己柏拉图般的幻想中产生的。他虚构出这样一个盖茨比,恰恰也是一个十七岁男孩想要虚构的人物,而他自始至终忠于这一理想形象。”虽然盖茨比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这抱负中也包含着太多的虚荣。他也没能够逃脱那个世代的烙印,在他的成功和坚韧背后,在他的执着与梦想背后,掩藏着他对原生家庭的无情背叛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极力否认。他千方百计编造自己的身世,在对陌生人慷慨付出的同时,不顾父亲的卑微生活。他急于抛弃自己的真实身份,急于让全世界包括他自己相信他出身豪门、毕业于牛津、继承了大笔遗产,以至于当汤姆在黛西面前毫不留情地拆穿他的谎言时,“盖茨比”已经像玻璃一样被击得粉碎,“而那漫长的秘密狂想剧也落下了帷幕”。
第二个梦幻叫作“黛西”。黛西是他认识的第一个“大家闺秀”,她美丽高贵,“安然高踞于穷苦人激烈的生存斗争之上”,有很多男人追求。黛西身上的所有标签都符合一个成功人士对黄金女郎的要求。盖茨比最初选择黛西建立在这些浮华的虚无的条件之上,所以当他再次回到军队,黛西便选择嫁给了身材和身价都很有分量的让她觉得光彩的汤姆。五年后,盖茨比功成名,于是想要重温旧梦,两人看似又回到了五年前,但是盖茨比反复要求黛西告诉丈夫汤姆“你从来没爱过他”,我想其实他是想要销毁黛西背叛他的那五年,他想将这五年从两人的记忆中、从这个世界上彻底删除。盖茨比对黛西的感情是真挚的,但这感情建立在太多的虚幻和假象之上,爱情的双方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发生过的五年也无法重写,所以,盖茨比注定无法如愿以偿。
而書中的人物大多被那个世代熏陶得过于虚荣和空虚。他们生活在钱堆里,对物质以外的任何事物都视若无睹。黛西因为钱财和地位嫁给汤姆,又因汤姆揭穿盖茨比私酒贩子的真实身份而仓促离开盖茨比,没有金钱和地位,她没有安全感。汤姆在情人出了车祸后将盖茨比送到了风口浪尖,暗示情人莫特尔的丈夫威尔逊撞死莫特尔的小轿车的主人是盖茨比,最终间接导致威尔逊开枪杀死了盖茨比。 正如书中所说:“汤姆和黛西,他们是粗心大意的人——他们砸碎了东西,毁灭了人,然后就退缩到自己的金钱或者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么使他们留在一起的东西之中,让别人去收拾他们的烂摊子。”
黛西和汤姆如此,汤姆的情人莫特尔亦如此,来参加盖茨比奢侈晚宴的宾客也是如此。莫特尔原以为自己的丈夫威尔逊是个上等人才跟他结婚,但是当结婚后发现他连结婚时候的衣服都是借来的就气急败坏,她说“我以为他还有点教养,不料他连舔我的鞋都不配”,后来出轨有名有利的汤姆,但她死后丈夫执着地为她复仇,而情人汤姆却包庇了自己和真正的杀人凶手——黛西。 这样的结局难免让人唏嘘——她所爱不过是虚无的假象,那些真诚的情感却被弃之如敝屣。而盖茨比死后无人来参加葬礼的凄凉景象更是让人看尽了人性的冷漠和凉薄,生前盛大的豪华宴会上的欢声笑语和浮华掠影,无一不在刺痛着我们的心。
《了不起的盖茨比》通常被认为是记录跟描述分析“美国梦”最好的一本文学经典。作者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中描述了自己身处的20世纪20年代的风貌,他曾说:“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会纵乐、最绚丽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面,整个美国经历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力上升,成为世界强国,人们都只是想着如何购物,如何消费,然后拼命赚钱,物价上升得很快,人们炒股票,炒房地产,整个社会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向着钱走。这一切在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在小说中展现了一个纸醉金迷、浮华绚烂的时代,让人看透了这样的时代中人性的虚无与冷漠,或许也能警醒当今时代的中国人到底应该怎样追求我们的“中国梦”。
【读后有感】
盖茨比为何了不起?
北部湾高中 韦蔼玲
初见“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个名称时,是在“华纳公司”的简介上,在莱昂纳多的作品里,在拉娜·德雷的专辑中,在村上春树的极力推荐下。当这本被誉为“最具匠心的美国小说”风靡全球时,谁不知道这是一个描写迷离荒唐、虚无缥缈的爱情故事呢?我只能自己宽慰自己,或许所有伟大小说的主题,最终都会指向一个方向——梦碎、人亡。
查阅英文原版,知道小说题名《the Great Gatsby》。我思忖:怎样一个完美无瑕的人,才配得上用great去修饰呢?我怀着极大的憧憬掀开了小说的序幕,但却令我黯然神伤,盖茨比并没我想象中的了不起。他身世贫寒,身处下等社会,用谎言来骗取倾慕之人——黛西的心,他凭借自己的聪明、野心,利用种种被人蔑视的不正当手段发了家,他是东部家喻户晓的大富翁,挥金如土、毫不吝惜,上流社会的名人就算没有正式地邀请也迫不及待地成群结队到他的别墅里夜夜笙歌,可当别人身处于热闹之时,他却孑然一身在一旁冷眼旁观,超然于一切世俗的喧嚣之外。
别墅里纸醉金迷,别墅外,主人深情地远眺对岸那盏通宵不灭的绿灯,睹物思人。他的奢侈,他的秘密,他的悲剧,都源于他那份对黛西的痴情。盖茨比对黛西,痴情得好像飞蛾对火的疯狂迷恋。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写道:“飞蛾在不顾一切地向火扑去时,一定也十分快乐。”盖茨比选择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到最后被烧成死灰,然而,他的葬礼上,他心心念念的女人始终都没有出现。他了不起吗?葬礼上,猫头鹰眼的男人吃惊地感叹:“这家伙真他妈可怜。”盖茨比连本想紧握手心的东西都失去了,而过去在他派对上玩得痛快淋漓的那些珠光宝气的客人只知道他的名字。他身处于偌大的别墅里,喧嚣的派对中,但无人能和他推心置腹地聊上几句。他孤独寂寞,一无所得。
然而盖茨比的确也有他了不起之处,那就是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上流社会、上层阶级,是无数像盖茨比一样的人使出浑身解数,都要进入的地方,盖茨比做到了,成功地实现了阶级的跳跃。那张少年盖茨比的作息时间表,多么熟悉啊!几乎每个人都有过一张小小的纸片,那上面写满了自己的安排,纸片遍布于书桌前、墙壁上、宿舍的床头。我们满怀着做成一事的雄心壮志,可当真正执行起来时,却又只是浅尝辄止。望着角落里落满灰尘的篮球,一本本毫无翻动痕迹的书本,堆叠如山新得发亮的练习本,我又想起了最初我热血沸腾要努力奋斗的时光,那些已被灰尘遮住它们光彩熠熠的表面的事物是我曾经短暂的梦想,我做不到,但盖茨比做到了。
盖茨比的了不起之处,还在于他对爱情至诚的投入。一个人的真诚,是这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他把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毫无保留地映射到这个女人身上,但他却看不到黛西的真实面貌。他一厢情愿地认为找到她、追回她、与她携手一生就是他余生最终的归宿,然而,他到死也没能知道他是错的。两人本质上的不同在开篇便为盖茨比的悲剧埋下了伏笔,这场悲剧的魅力,就在于這种至诚被污浊的现实毁灭的那一刹那。
纵然菲茨杰拉德将整场悲剧升华到一个艺术作品的高度,但仍令我唏嘘、遗憾和深思。尼克的父亲所说的那句话,此刻也萦绕在我的心间:“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所拥有的那些优势。”我们无法评判书中的任何一个人,盖茨比的了不起之处也见仁见智,就像村上春树所说:“不管形式如何,我们读者能享受到这一切就好。”
旧梦
北部湾高中 梁彦铭
刚翻开《了不起的盖茨比》时,我曾以为我将要读的,会是一个与《傲慢与偏见》大同小异的故事:相爱的男女主人公历经波折,冲破重重阻挠后得以相守;愚蠢或坏心肠的人物则自食其果。但后来,我发现《了不起的盖茨比》描绘的是一场悲剧,而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一场时代的悲剧。
我发现菲茨杰拉德描绘的场景有一种魔力,像是能将你吸进去一般,你能切实地感受到文字中充溢着的情感,不论是明媚还是忧伤。当读到作者对盖茨比庭院里豪华派对的描写时,我眼前似乎真的浮起了高高的香槟塔,橘色的、蓝色的、金色的脸庞和花园里面被客人践踏的兰花;走进黛西的少女时代,我仿佛就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漫步,爵士乐哀婉而深情的吟唱飞出窗外,和闪亮的灰尘一触即分,接着一齐发出愉快的叹息……这些文字总能给我以别样的美感和无穷无尽的想象。
有一句话说得很对:“一个人的生活与经历,往往能在其作品中得到毫无保留的表现。”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便是如此。他描写豪华的派对、川流不息的城市和绚烂的海滩生活,这其中又有哪一种不是他所经历过的生活?他写褪色的广告牌、时髦鲜亮的衣裙和海湾对面的绿灯一盏,这其中又有哪一样不是他亲眼所见?盖茨比的快乐和哀伤也就是菲茨杰拉德的快乐和哀伤,因为他们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片土地上,也拥有着同一种美好的梦想。也许盖茨比望向海湾对岸的绿灯,想到黛西的脸庞时,菲茨杰拉德的脑海里也浮现出了他心上人的音容笑貌。
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盖茨比对黛西毫无保留的爱与付出。尼克曾劝说盖茨比:“你不可能重温旧梦的。”大意是时过境迁,过去的那个姑娘与那份情感都已不复存在,你又何必再执着呢?盖茨比听了却回答:“哪能呢,我一定可以!”可现实总是比人们想象的要残酷,如果盖茨比拥有的是一场美梦,现实就将他的梦想击碎成泡影,梦碎后,他的生命也因此走向了终结。世人总在歌颂爱情,鼓励人们为了爱而追求,但盖茨比偏偏在爱的烛火中迷了眼,成了千千万扑火的飞蛾之一。
我不禁想起了塞万提斯曾说过的一句话:“美人并不个个可爱,有些只是悦目而不醉心。”盖茨比心目中的女神黛西有着花一样的容貌和青春,却没有一颗山泉般清澈美丽的心——说到底,她也只是尘世中的一名物质女郎。盖茨比与黛西美好的过往已在夏日的海潮中消逝了,唯余浪花的印记,而造就了这一切的潮水早已不复踪影,无迹可寻。
与其说这单是盖茨比个人的悲哀,倒不如说是千千万个同他一样被时代所杀害的人的悲哀。
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就好像在菲茨杰拉德的引领下欣赏一幅油画,画上是一双美丽却忧郁的蓝眼睛。你能看见她宝石般的美和深潭般的忧伤,当你望向她,你总感觉到夏日午后一般突如其来的眩晕,闭上眼,眼底满是被阳光灼伤的印记,同时你也会感到一种无力,感到“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却被不断地向后推,推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