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筝相和,中西融合
——从钢琴为古筝“协奏”的角度解析古筝协奏曲《如是》

2019-06-12 08:55武汉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 2019年2期
关键词:音域协奏曲和弦

■聂 辰(武汉音乐学院)

2011年,作曲家王丹红女士应邀为电影《柳如是》创作音乐,这是一部色调淡雅、充满情怀的电影作品,讲述了生活于明末清初的传奇女子柳如是才貌双全、聪慧果敢,有着曲折的遭遇和不凡的一生。作曲家将中国乐器古筝作为主奏乐器贯穿于剧情音乐中,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同时,又表现了柳如是复杂的内心思想。随后,受青年古筝演奏家苏畅之约,作曲家又将电影音乐的主题进行了扩展与升华,创作了更完整、更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古筝协奏曲。此作品现有交响乐协奏版、民族管弦乐协奏版和钢琴协奏版3种演出版本,钢琴在演出与教学中运用广泛,因此本文以钢琴为古筝“协奏”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解析。

■体裁与结构

“协奏曲”(concerto)一词源自于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为在一起比赛,因此协奏曲就是两种因素既竞争又协作的意思。协奏曲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后来随着时代逐步发展为主奏部和协奏部竞奏的形式,后又加入炫技性的华彩,加强戏剧表现力等,主奏乐器与协奏部分的联系以及对音乐素材的分享也不断推进。进入20世纪之后,协奏曲的创作变得越发多样,乐章及曲式的布局也各不相同。

古筝作为中国最重要和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以其极高的可塑性为近代作曲家们带来广阔的创作空间。他们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相结合,创作出更多丰满动听、具有时代感的作品,并且大多为钢琴协奏(或钢琴替代乐队协奏)作品。

作曲家王丹红创作的《如是》是一部单乐章古筝协奏曲,具有一定的结构规模。宏观来讲是具有回旋特征的三部曲式,即慢、快、慢三部分,但有别于西方传统三部曲式。《如是》音乐的展开既大胆又富有逻辑,在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的同时,又运用了西方现代作曲理论和技法,同时还进行了一些创新。通常协奏曲的协奏部分会在乐曲的四分之三处停止演奏,留给主奏乐器单独炫技的空间。而作曲家在《如是》中突破了这种传统协奏曲单一的华彩结构,而是将用来展示古筝不同演奏技术的华彩部分安插到每段章节之间的连接段落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结构更具整体性。对于协奏部分,作曲家也提升了它的独立性,在调性、和声、色彩、音域等方面发挥其优势,突出乐器的特色,打破了以往钢琴只作为伴奏的形式,而是安排古筝与钢琴时而相继担任主奏角色,时而齐奏或互为伴奏,充分展示了协奏曲这一体裁的竞奏原则,营造出前景与背景、遥远与临近的多维立体音乐空间。

■定弦与调性

现在的古筝音域较宽广,常用的规格为21弦,高音区与中音区清脆明亮,低音区厚重沉稳,可以演奏和声及复调音乐,既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又有古朴典雅的美感。在本作品中,作曲家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并结合昆曲南曲为五声音阶的特点,对古筝定弦进行巧妙构思,以e羽调为基础,在高音区及中音区加入变宫,使旋律表达更流畅且丰富;次低音区加入do,充实了低音声部色彩;最低三根弦为e羽调主三和弦,构成了和声及调性的支撑。如此设计,使古筝相对于传统五声调式定弦增添了许多色彩,能够表达更丰富的情绪和思想。

但协奏曲在调性方面的布局通常更丰富、更具变化,古筝定弦相对固定性的特征有其局限性。因此,作曲家匠心独运地运用了“对峙的”转调手法,在钢琴衬托的基础上,古筝的主题在e羽调上呈现;基于钢琴十二平均律律制便于自由转调的特性,安排钢琴在不同调式上运用模进、倒影等作曲技法突出主题动机。使古筝的“不变”与钢琴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错落有致地延续着音乐脉络,以“不变”应“万变”,使整部作品更生动且富有戏剧性。与西方功能性的调性布局相比,《如是》更注重和声色彩的布局变化。

例如223小节前古筝在e羽调上演奏,通过一个渐强所积蓄的力量,钢琴在没有经过任何和弦铺垫的情况下,直接由远关系调g小调主和弦切入,让积蓄的力量在一个全新色彩的世界迸发出来,开启了钢琴主奏的篇章。此处钢琴演奏应声音宽广、明亮,右手和弦的高音通过小拇指的深触键穿透出来,中间声部饱满扎实,感受每一个和弦的色彩特性并且情感充沛地将句子走向连奏出来;左手低音应厚重,小拇指同样深触键,这样不仅起到支撑整体和声的作用,还强调了左右手之间的空间感,使音响效果更加立体。十六分音符的重复和弦象征着时间紧张的前进,以稍轻的力度、十分清晰的节奏感来演奏。

数次这样的调性转换,使乐曲的色彩更加丰富,也增添了戏剧性的对比。由此可见钢琴协奏在民族器乐曲目中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因其不仅协助主奏乐器共同完成乐曲,更能够使作品的乐思构建更加完整,音乐形象更加丰富与饱满,让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得到再次升华。

■主题与织体

作曲家在这首作品中引用昆曲,因其细腻、精致、婉转,代表中国文化之精髓,如此运用渲染了柳如是的文人气质,且柳如是生活的明末清初时期正是昆曲最盛行的年代,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时代背景。作品的核心音高材料来源于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中《皂罗袍》唱段里的一个动机,为6个音列(见谱例1)。作曲家在此音列基础上扩充至8个音(见谱例2),形成了《如是》的主题。经过演变和精简,音列中的re、mi和la、si这两组大二度音程的音列构成了乐曲的核心音高材料,即大二度的连接与纯四度下行的跳跃,听感上执着中透露着温婉、勇敢里包含着沉稳。

谱例1

谱例2

乐曲的开头便由古筝奏出此核心音高材料,并加以滑音及装饰琶音的修饰,犹如娓娓道来地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又如缓缓展开一幅内敛、典雅的古朴画卷。

第5小节,古筝第一次以独白的形式奏出乐曲的完整主题,以很少的和声、朴素的单音,运用古筝特有的演奏技法与音色表现,创造出清晰简洁、透彻空灵的意境,透露着清雅淡泊之意。

第88小节古筝的第二次表述式主题加入了钢琴的单一和弦作为和声支撑,演奏和弦的声音应轻盈透亮,高声部略多于低声部,这样既配合了古筝歌唱性的长线条,又不至于喧宾夺主。

钢琴第一次奏出乐曲的主题是在108小节,以右手单音旋律在b羽调上用mf的力度呈现,显示了随着乐思的逐步深化,音乐变得稍许丰满并蕴含着激动的情绪,演奏时可模仿乐队中的二胡等弦乐器,演绎出连贯延绵的句子;左手织体以三连音的琶音呈现,显示出音乐的流动与张力。此段古筝在钢琴长音间隙承担补充和伴奏的角色。

音乐层层递进,在122小节,古筝与钢琴第一次以合奏的形式共同演绎主题,古筝右手的摇指与左手流动的三连音琶音令主题的情感再一次加强。钢琴的右手则以和弦与八度加深对旋律的表达,左手织体配合古筝的左手同样用三连音加速音乐的流动,深沉的八度低音及重复的柱式和弦则使音乐变得更宽广,表达了情绪的厚重和强烈。

快板部分,为衬托古筝令人眼花缭乱的艰深技巧,钢琴主要在节奏点与和声方面来补充和配合古筝达到节拍稳定、音效融合的目的。快板之后,340小节钢琴演奏出全曲最后一次完整的主题,以ff的音量、光明宏大的音响在a羽调呈现,右手同样以和弦及八度来勾勒旋律,左手伴以低音八度与重复和弦的三连音,应演奏出乐队全奏的效果。古筝在后期加入上升的六连音琶音,丰富了织体的同时,实现了音乐与心灵的升华。

在本作品中古筝与钢琴交相辉映,优势互补,中西方文化交叉融合,相得益彰。钢琴通过其丰富的织体组合能力,协助古筝在每次主题中营造出不同的音乐气氛,并多次担任主奏部分,使全曲的结构布局更有层次,音乐表述更加凹凸有致。因此在学习此曲时,古筝与钢琴之间应互相了解对方声部以达到平衡,精心研习并计划好每次主题的性格情绪,以达到互助和共融的境界,带给观众丰富充实的听感。

■音域与音色

钢琴作为西方“乐器之王”,有着几乎包含所有乐音的广阔音域,可以演奏出丰富的和声、模仿各种乐器的音色,创造出或宏大或微弱不同层次的音响,能够模拟乐队的效果。因此钢琴既可以与古筝音色完美融合,又可以补充古筝相对有限的音域、音量及音色变化等。

乐曲开头处,在古筝以高远意境完整呈现了主题之后,钢琴在16小节的闯入犹如排山倒海之势。核心音高材料通过不同节奏的组合制造出强烈的冲突,且以不同音色在各个音域与层次间交替出现、此起彼伏,并加以“块状”音响体等现代作曲技术中的音响,音域最低至大字二组b音,最高至小字三组升g音,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域、音色以及音量优势,形成了“发散性”的音色组合,增添戏剧性的同时打开了全新的充满现代感的音响空间,与古筝之前宁静淡雅的表述式主题形成巨大反差,带给观众震撼的音响冲击。

演奏时可想象并模仿各个乐器的音色,如低音区和弦或震音模仿鼓的敲击,演奏时左手小拇指着重用力,手掌撑住直接下落发音,如同敲鼓的动作,以营造出鼓这类乐器敲击或滚奏的效果;此外其他声部在各个音域切换出现核心音高材料的不同组合,并结合连续三连音带来的张力,应演奏出各类音域乐器层出不穷、相互抗争的效果,扩展音乐的整体空间感,震撼观众的感官与心灵。如此跌宕起伏、张扬个性,由钢琴的第一次亮相来表现中国传统音乐之外的现代音乐特质,使中西方两种乐器及其音乐传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并使观众感受到戏剧性的艺术张力,增加了乐曲的紧张度和期待感,也充分体现了协奏曲中的竞奏原则。

■内容与内涵

作曲家本人曾写道:“《如是》这首作品虽然主题来自于电影音乐,但并不是描写柳如是传奇的一生。古筝协奏曲《如是》像一朵根植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的艺术之花,美丽的外在形态之下饱含着丰富的传统思想、文化意味和东方哲学文化神韵。正如《金刚经》结尾处这样写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捉摸,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一切事物都应该这样观。告诫我们应尊重自然,心态平和,为人真诚,就如“如是”的字面意思“如此这样”一般,在人生进程中寻找自己认定的“如此这样”来生活,达到内心深处的宁静,保持生命中最纯净的本真,才可以演奏出每个人独特的《如是》,同时这也正是我们追求艺术、演绎音乐、传承文化的最高境界。

在乐曲结尾处光明恢宏的全奏之后,第365小节古筝又重新回复开头的平静,奏出了减缩的主题,随后经过la、si两个大二度音之间的犹豫与挣扎,钢琴以和弦震奏协助古筝辉煌的刮奏结束在了光明的D大调,犹如一生中经历的风风雨雨都已成过往,在结束的时刻已然全部放下,坦然以对,正像电影《柳如是》中最后的台词:“我用尽一生的时间,只为擦净六根所沾染的尘灰,只为心无挂碍,重返宁静!”民

猜你喜欢
音域协奏曲和弦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论民族唱法教学的基本结构
午晤念
午晤念
即兴伴奏构建灵动式音乐课堂探析
海浪协奏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