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忠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依托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热点,为学生们设计论证活动。
首先,让学生在分析中培养论证能力。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题。例如,在学习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向学生们展示两则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得出:苏俄计划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错误的,忽略了当时俄国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现实,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这是错误的。通过分析,学生了解了要从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角度看待历史的本质。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分析、认识历史问题。例如,在学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时,可设计三个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寻求变革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历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西方文明有何关联;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中国民主革命历程关系如何。通过问题一,学生理解鸦片战争惊醒了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中国思想界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通过问题二,学生可以认识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是中西方思想的碰撞与融合。通过问题三,学生可以把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同政治、经济近代化联系起来,从而清晰地认识到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历程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活动紧密相连,对中国民主革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避不开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在评价时,既要看到该制度在我国两千多年历史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后期对历史发展的消极作用,从历史的角度,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次,让学生在写作和交流中提升论证能力。
要依托教材内容,联系社会热点,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解读、分析、推理、评价、解释、论证等思维能力,分析历史现象或问题。
在課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直接给出论点,让学生进行写作论证。如以“乡村巨变——农村改革”为题,要点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克服平均主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史料归纳论点,展开论证。比如,在学习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后,给学生提供G20的材料,要求学生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有的学生从“国际合作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展开论述,有的学生从“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有效的全球治理”的角度展开论述……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拓展思维,提升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