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东 杨元静
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现阶段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指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竞争的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课堂中要求发言的学生数直线上升,课堂的气氛也很热烈、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
1.1 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教师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竞争以营造教学气氛的高潮,可以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中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消除学生的心理疲劳,有效地避免学生"走神"的现象。“竞争式”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口头表达和应变能力。尤其是在辩论赛、演讲赛、讲课赛、模拟表演赛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不断受到挑战。
1.2 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竞争式”教学法以学生发展为主改变知识的单向传播,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竞争与合作,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参赛者往往会在赛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甚至加强团队内的交流、沟通与协作,以便在竞争中能相互启发、配合默契。
竞争时间可以设计整节课或几节课,也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组织十几分钟的竞争环节。可以自然组为单位,把学生分成四个小集体;也可以以两大组为单位(即以相邻两个自然组为一个集体),形成两军对垒的局面;还可以以男女对抗的形式来进行。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实际选择凸现个人能力和风范的个人对抗赛。如:诗歌朗诵比赛,编故事比赛、编笑话比赛等。
2.1组织与准备
(1)赛前将大量参赛题目公布,给学生充分的学习准备时间。
(2)宣布竞争的规则,包括分组、抽签、抢答规则,主答人与非主答人的职责等规定。
(3)可事先或在临赛前依分组规则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
2.2 形式与内容
(1)游戏赛
通过老师设置的情景设计出趣味性强的游戏,进行游戏式的对抗竞争,调动学生的情绪。如猜字谜、看表演猜成语、根据给定词语编故事、即兴作文等。
(2)问答赛
实例:《人生的境界》这节课上,选择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大家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积极交换意见,进行比赛竞争。
比如:①若把曹丕和曹植相比,谁的成就大,谁的境界高?②“人之战”和“蚁之战”的区别是什么?
(3)抢答赛
对于知识性、纯记忆性问题,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面对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可采用抢答法。
实例:
抢答的问题如:①文言实词的解释,②文言虚词的解释,③通假字,②词类活用的词,③古今异义词等。
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点,让大家抢答,先站起来的同学,优先被提问,老师评分,对学生积极地鼓励,能营造一个积极拼搏,主动学习的局面。
(4)讲课赛
讲课赛就是师生转换角色,让学生充当一次老师,给大家讲述某个问题。竞争环境完全模拟平日的上课。参赛者和问题都事先公布,讲述方法由参赛者自己设计。评判由大家投票。课内篇幅短小的文章如古诗词类的,即可采用这种形式。
3.1 竞争形式以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实际为依据
尽管竞争式教学活泼有趣、新颖别致,深受学生欢迎,但它毕竟不是使学生放松娱乐的游戏,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对教学竞争的设计和组织需要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教育科学的思考。
3.2 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
公平合理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奋勇争先的竞争意识,评分制度可用积分和倒扣分两种形式。当题目难度较高或富有挑战性,而全体学生无人应战时,为了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可适当大幅度提高加分值,设立鼓励奖和特别奖。
3.3 分组应体现均衡性
作为教学形式的竞争,其本意并不在于输赢,而在于通过竞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因为分组不当,使竞争的双方实力不均衡,而失去可比性,就会反而挫伤一部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使竞争起到与初衷相反的效果。
3.4合理设置竞争题目
①语文老师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合理设置竞争题目。题目的难易、数量的多少,要有阶梯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回答。
②竞争题目按难度设置,基础题数量可以多点,让那些胆子较小、基础薄弱、能力相对较底的学生来做;中层题让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来做;提高题则让那些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成绩优秀的同学来抢答,更能凸现语文尖子的个人能力。通过不同层次题型的设置,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欲求,体现自我价值,又能大大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总而言之, 新课改的春风,在我们心中种下一粒希望的种子,让种子满怀激情,在语文课堂的田地里中发芽成长,成长的过程中必然经历着发芽的羞涩,也必然经历过成长的迷惘,因此需要我们坚定信念,老师和学生一起携手,在尝试中,去发现新的一片天地,在反思中收获一片金黄。
(作者单位:东营市垦利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