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婷
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之下,高校也应该要把握好“互联网+”时代发展新视域,借助于有效的手段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有效性以及针对性,以此来促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网络平台上活跃起来,从而也就能够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的有深度、有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有明确的提到,一定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并且在开展工作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积极借助于新技术与新媒体来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的活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从而有效的提高其吸引力以及时代感。由此可见,在“互联网+”视域下要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一定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而本文也是就如何实现这一点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的目的本身就是育人,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所以其在开展过程中也应该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关照学生,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进行创新,按照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等多方面出发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有效地满足青年学生政治观点、心理健康、思想动态等多方面需求,真正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在互联网+视域之下大学生群体也呈现出了思想政治状态新特征,这个时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要想提高教育效果,自然要把握新视域下大学生时代特征以及思想动态,结合时代社会发展需求展开表达,采用较为通俗易懂的生活性话语展开教学,这样才能保障其能够有效地满足大学生语言表达习惯,让学生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感受到亲和力。另外,除了生活性话语之外,还可以结合时代网络用语与思想政治理论有效结合,以此来对学生阐释一些其所关注的社会难点与热点,促使语言魅力得以有效提升,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在“互联网+”视域下要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还应该要积极搭建融媒体平台,以此来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优化,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具体而言,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要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主渠道,积极借助于互联网+视域下所存在的优势与新技术来探索出全新的教学方式,像是以慕课为主的教学方式等等,以此来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程教学活动的有序实施,真正持续有效的建设出一批精品课程。总之,在“互联网+”视域之下,大数据以及互联网技术可谓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重要方式,学校可以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以微电影、为内容等形式展开教育,这样就能实现互联网+内容的有效融合,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网络生活特点,提高亲和力。
在“互联网+”视域下要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还应该要充分发挥出朋辈作用,以此来形成正确的思想方向。即在教育过程中意识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做好学生骨干队伍建设,以此来有效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例如,在发展过程中可以积极构建助理班主任队伍、学生队员队伍、学生干部队伍、网络评论员等队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平台来有效融入互联网,像是微信、微博、APP等等都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以此来真正将思想引领以及成才服务有效的渗透到学生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之中,促使这一项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得以提升,让学生真正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且有纪律的新人,进而也就能够真正实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目的。
在“互联网+”视域下要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也是关键,只有真正挑教育者的亲和力才能真正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得以提升。而要想实现这一点,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可以积极挖掘培养网络能力较强的教师,打造出一支由督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青年教师等多方为主的工作队伍,这样就能借助于网络有效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整个教育工作变得更加的接地气,真正有效的将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促进作用发挥到最佳,从而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得以有效提升,同时还能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视域之下要想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一定要不断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途径与方法,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时代感,借助于网络来构建教育平台,再通过教师队伍建设等手段来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促使这一项工作得以有序实施。
项目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互联网+”视域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研究 编号2017SJBFDY558。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杏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