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嫣
在我国高等教育被定义为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与支持,高等教育辐射面越来越广,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越来越大,同时这也是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高校教师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必须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给学生树立好良好的榜样,为社会培养三观正确的高级人才。
古今中外,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有着诸多的赞美,比如说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这些赞美无一不体现了世人对教师的尊重。在《教师法》中,教师被定义为:行使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因此教师又像是一个引路人,在自己探索之后要指引更多的人。在21世纪的今天,需要出类拔萃,在竞争中获胜的人才。而人才培养的最传统的方式就是高等教育。所以李岚清曾说过:“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室,要保证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师。”只有满腹学识的已经不能被称作一位好老师了,只有拥有专业学识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崇高的品格,才能真正成为世人口中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而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被放在衡量是否是一名合格高校教师的首位。
1.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大就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对新时期高校的建设有着非凡的意义,也是一项新的挑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高校都始终紧紧抓住这一主线,大力加强校风建设。当然,配齐并且建立一支强大的队伍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是关键所在。高校必须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无论是公共课或者专业课,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将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
1.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建设是要解决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要解决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问题。高校又是学生踏入社会前最后经历的地方,也就意味着,对于学生的培养,高校肩负着寄予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重要使命,使之踏入社会,奉献于社会。而对于高校教师,社会同样寄予着很高的期望值,这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挑战。高校教师首先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每一个学生,一届一届的为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出力。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1.3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教师个人技能的重要途径
“师品师德”决定着“师能师技”。何为“师品师德”?作为高校教师要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的崇高使命感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有以人为本,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人道精神。更要有为人师表和严于律己的教师风范和关心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就是师品师德。何为“师能师技”?作为高校教师应具备专业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就是师能师技,这两大素质直接影响着整个的职业生命。论两者谁更重要,前者就好比地基,后者如同打好地基后拔地而起的高楼建筑。只有地基稳,后续才会有条不紊的进行。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教师个能技能的重要途径。
2.1 有教无类,亲徒爱生
古有孔子广招门徒,不分贵贱。而今在我国高等教育大环境下却依然存在着教育的不公平性。教育硬件和地区的差异目前在我国在不断减小差距,可是要做到真正的教育公平性却需要每一个高校教师的内心认同。不因家庭条件而区别对待,不因关系亲疏而区别对待等等,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爱,把真正的公平的教育带给每一位学生也是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2.2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循循善诱是教育方法,诲人不倦和教育的态度。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方式不同之处就在于其方式方法的不同,高校教师必须要用个人技能和耐心引导学生去完成知识的探索和问题的研究,而并非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和对研究成果的直接运用,甚至是盗用。在这种情况下,要求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学方式,并且具有一定的耐心和爱心,才能是学生真正的成为高等教育的人才,这也是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2.3 因材施教,务求实效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现在的学生大多数自我意识特别强,任何事情中都不喜欢随大流,讲究“个性”。那么,作为高校教师就必须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教育方式,要有求同存异的思想,不是一味的采取强制性措施,在不破坏原则的情况下,给学生一定的发挥余地。说不定學生也能带给教师一些新鲜的东西,从而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了良好的互动,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2.4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论语.子路》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校教师面对的群体的年龄段大多是18-25岁这个区间内,这个区间段内的学生普遍特点是有独特的个性,追随时代的潮流,而如何追随则源于模仿。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大,而学校环境和教师的言传身教在这个时间点会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好习惯和思维模式说不定很快养成。每一位高校教师做到三观端正,爱岗敬业,将教书育人深入到自己骨子里去,学生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教师身上的品质,这也是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2.5 不断探索,学而不厌
高等学校既是知识的传播地又是科学研究的创新地,高校也要求教师本着科学精神,勇攀知识的更高峰。近年来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从而违背道德底线的科研丑闻也不断爆出,引起高等教育界的深思。从而要求每一位高校教师做到耐得住寂寞,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学而不厌,才能精益求精,把科研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勇于改正错误,活到老学到老也是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2.6 心平气和,虚怀若谷
“心平气和”是教师良好职业修养的体现,“虚怀若谷”是教师谦虚包容的职业品质。对待学生遇到的问题和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争议都要心平气和,自我牺牲精神要随时随地的在教育工作中体现,而不是将学校变成一个名利场,以头衔或者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就目中无人,为自身利益不择手段,更要避免将各种负面情绪有意无意的传递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人对事谦虚一些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2.7 衣冠端正,仪容庄肃
“君子不重则不威”,作为一个走上讲台的高校教师,首要应该注意的就是自我的形象管理。而教师的仪容仪表是对学生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个人形象会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重,举止的优雅得体更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一个传道授业之人切不可追寻过分的独特个性,时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是高校教师,而不是“网络主播”。良好的仪容仪表,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是很大的,同时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2.8 教学相长,出蓝胜蓝
教师和学生是两个互动的主体,学生要学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师要教才知道自己的困惑。作为高校教师不要怕请教学生,不要觉得学生比自己懂得多而丢脸,更不要私自把学生成果占为己有。人类文明的主旋律就是一代更比一代强,高校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并且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总结学习,提升自己。并不是把自己的梦强加于学生身上,而是两个主体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取得成果,这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传道授业,教书育人”是对教师基本职责的界定,又是教师必须遵守的基本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也是一项漫长没有终点的学习和培训。只有正确听党的要求,把握新的时代脉搏,不断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使高校教师在不断地学习中提升自我技能,加强服务意识,团结协作,培养自身乐于奉献的精神,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的神圣职责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汉口学院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