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转变后进生

2019-06-11 13:27丁美玲
知识文库 2019年8期
关键词:后进生笔者素养

丁美玲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提出的“核心素养”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这不仅体现了国际教育发展与变革的趋势,也承载了国家以教育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具备数学素养的人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大多数后进生的家长在孩子学龄前都不太关注兴趣和习惯的培养,管教方式过于单一。直到进入小学,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种种问题时,家长才开始着急并全力配合老师,用斥责或者打骂的方式企图把孩子拉到学习上来;看到了不满意的分数,愤怒、失望甚至绝望,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孩子这时候的心情也是低落的,他们更需要得到温暖和鼓励。当孩子一次次的努力换来的是一次次失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也就这样被一点点地被浇灭,伴随而来的就是自卑的心理,接着自怨自艾,最终自暴自弃,甚至破罐破摔。其实后进生和学优生之间的差别不是能力而是心理。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注意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加强能力训练,在孩子遭受打击时给予一些肯定和安慰,帮助他们找回自信,也许就不会有所谓的差生了。

本文主要是研究在这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如何实现对后进生的转变。怀特海和爱因斯坦曾说过,忘记了课堂上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那么怎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转化后进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1 唤醒内在,爱心教育

李振涛教授说过,我们的学生,特别是那些我们认为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就是石块里面沉睡的狮子,我们应该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天赋理性和内生性力量。教育指向的是人格的培育、智慧的启迪等一切与灵魂直接相关的目标。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呵护好学生脆弱的心灵,让他们见微知著、触类旁通、自醒自悟,在成长中收获自尊、自信,树立平等意识,当有一天,学生惊喜地感受到一种跃动的活力、一种难以遏制的激情与冲动时,教育也就回归到了其应有的本义-----唤醒,这也正是一位教师的教育智慧所在!例如我们课堂中经常去引导学生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这些引导中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慢慢见微知著,這或许就是师者存在的意义。又例如,在课堂上我们教师经常会用到追问,在一个个的追问中学生慢慢的学会了触类旁通,日积月累也就慢慢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也就达到了我们“授人予渔”的目的。我们作为面向人的教育者一定要静下心来不能为了名利、成绩而急功近利。此外,我们需要将孩子视为等候被唤醒的“种子”,为他们创造成长的条件让种子一点点生根、发芽、硕果累累。而不是当孩子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甚至和我们预期相差太远,就心灰意冷,甚至否定孩子否定自己。

笔者从教以来,让人印象深刻的后进生也有十来个左右,笔者把他们看作是一个个折翼的天使,虽然在学习上他们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笔者始终带着爱对待他们,甚至比对待一般的学生还要上心,坚信这些个特殊的孩子迟早能被我唤醒。值得欣慰的是大多孩子也感受到了笔者对他们的希望和爱。比如上半年刚接手的一个班级,有这样一个孩子,本身脑子还算灵活,但去年突逢父母婚变,于是变得敏感起来,平时上课也能乖乖听课,但偶尔会捣乱,只要老师训斥他他就会“发疯”起来,绝食、不做作业、打同学,让老师头疼不已。之前教他的老师一早提醒了笔者,告诉笔者不要去“惹”他,因为有之前老师的告诫,当笔者接手后我特意留意了他,在观察一阵子后发现他虽然是老师口中的问题学生,但他的“疯狂”是有缘由的,而且这学期他已经在爸爸的教导下稍微接受了父母的事,可班主任老师和其他同学对他还是意见很大。于是笔者在数学课堂上尽可能的给他机会来展现自己,起初他总是一声不吭,在笔者几次鼓励下他慢慢转变了态度,到现在他能在我课堂上主动举手了,着实让笔者很欣慰。除此以外,笔者课后也经常帮他补习功课,稍有一些进步就给与他一些物质上的奖励。所以到上学期末他在数学上的进步大家都有目共睹的,孩子爸爸总是QQ上对笔者表示感谢,说孩子现在越来越喜欢数学了,全是笔者的功劳。笔者想说的是从始至终笔者都没把他当做后进生,他只是暂时受了某件事的影响,觉得父母离异就没人爱他了,学校的捣乱也只是引起大家对他的关注。而笔者所做的只是把他所需要的爱给他,把他唤醒而已。

2 把儿童当儿童,教育内容生活化

李振涛老师曾在书中提到从小学到博士,当年那些丰富厚重的“教育内容”,还沉淀在心里的着实不多了。究其原因是教育内容没有跟学习者的生活联系起来。生活中没有需要的教育慢慢就会遗忘,就像出国旅游,从小学学到大学的英语,到现在已所剩不多,因为作为数学老师,笔者平时学校和生活中都没有使用的必要,而当偶尔要用的时候发现已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教材要学生化、生活化,全部的生活世界才是学生的书本,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书本之中。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指出:“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测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小学数学课堂转型,首先要在数学学习的内容上把握好,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笔者经常会把对于后进生来说感到困难的抽象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让三年级学生回去利用百度地图去走一走一千米,用水桶拎一拎一吨的水,再或者让孩子利用手记住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有多大,从而来判断如何选择正确的面积单位。再如让一年级稍差一些的学生让爸爸妈妈带着去超市买东西,在购物的情境中了解物品的价钱,付的钱和找回的钱的关系,从而在数学解决问题中能更直观的了解题意,学会解决相关的问题。这种模拟生活的问题情境,把繁琐的解决问题生活化之后,学生体会到数学题目来源于生活,感到数学亲切自然,不再害怕数学,学生学以致用,在生活背景中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凸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3 把艰苦的劳作变成兴趣

当学生走进课堂,他们便成为了劳动者,从事的劳作就是“学习”,对孩子而言,这种劳作是特别艰苦的。他们必须忍着好玩的天性,逼着自己老老实实地坐在教室认真听老师上课。枯燥乏味的学习让人透不过气来,虽然有些孩子和老师试图让学习变得有趣快乐起来,但学习本身是痛苦的,快乐只是有限的,有些也只是结果快乐过程痛苦。所以作为老师,要努力寻找一种平衡:既要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的快乐,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的能力和习惯,这样才能坦然面对未来的任何挑战。

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表现为不同阶段有不同层次的水平,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方法等不同类型的核心素养特点也各不相同。总的来说,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形是“数”的表现,“数”是“形”的抽象,“数形结合”能建立形象与抽象的支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表象,提高学生对数学理解的深度与广度。小学数学课堂转型,要把握教学的组织形式。数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依据学生的特点,注重挖掘和体现数学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运用实物观察、动画演示、实验操作、小组讨论、故事竞赛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

许多后进生找不到学习的快乐,反而会把学习的痛苦、艰苦放大,自怨自艾。笔者之前碰到过这样一个孩子,可以用一个字形容他:“懒”。因为不愿意学习,所以作业总是草草了事,他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学习,反而对玩情有独钟。作为过来人,深知学习确实无趣艰辛。笔者尝试着在课堂上激发他的学习乐趣,一开始他总是不理睬笔者,但笔者并未放弃,先尝试让他回答一些较为简单,或者创设一些有趣的活动,看他感兴趣的便首先考虑让他来参与,慢慢地他也感受到数学的一丝乐趣,开始主动学习,主动做作业,虽然正确率各方面还不是很高,但笔者抓住了他的这一点点进步,在教师大大地给与了他表扬,他感受到了成功的体验让他信心大增,进而促进了他的学习动力。最后期中期末成绩都及格了,他突破了从前的自己,也超越了他的从前,笔者为他的进步而感到欣喜,他也为自己的进步而更加有学习数学的信心,笔者相信未来的他会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

猜你喜欢
后进生笔者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浅谈转变“后进生”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