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增强课堂的活跃度,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老师应当完善教学方式与手段,让每一名学生的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数学理论基础知识并做到有效运用。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一直被相关教育工作者所高度重视。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关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积极探索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数学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充分的发挥教学优势,以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值得一提的是,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是知识数量的增多,而且还应当让学生增强数学思维能力。另外,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师来说,还应当加强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优秀品格,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总的来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指的是数学教师运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得最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这样来件,作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的前提下,深入挖掘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小学数学学科在教学上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侧重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是,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挥。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方式较为陈旧,课堂活跃度不够。
一些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另外数学教师在备课阶段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并没有完成教学中的认知技能等方面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以课本为中心,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有效性较低。
2.2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有效性难以发挥。
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都是由“教”与“学”两个方面构成的。其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若是教师所安排的教学时间不合理,就会造成课堂有效时间的浪费。一些数学教师,在备课阶段根本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进而不能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不能有效的分配课堂教学的时间,进而使得整个教学进度落后。
针对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应当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与手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1 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采取合作式教学的方式。这样,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明显增强,也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合作、讨论的教学氛围,并就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形成互帮互学的学习环境。可见,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围绕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开展好课堂教学活动,应当认真做好备课准备,并以既定的教学目标为根本,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应当就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拓展,在学生可接受的能力范围内,对每一节课授课知识的信息量进行有效的安排。另外,还应当合理区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准确抓住教学的基本内容。这样,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能够加强学生对于重点课程内容的接受度,从而促进预期教学效果的实现。
3.3 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提问环节,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要想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师应当合理设置提问环节,以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堂进行提问是具有一定的技巧性的,所设置的问题难度应当适中。如果是基础一般的学生,问题应当略简单,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当提出富于挑战性、思考性的问题。这样,数学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数学课堂的活动中来,启发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不能忽视小学教育。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则更是如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改革中注重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推动小学數学学科的教学改革,最终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