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璐
探索自然是幼儿获取信息,逐渐发育成熟的源泉。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筋水泥逐渐取代了老一代人曾经畅游的田间地头,但是对幼儿的自然教育绝对不能缺失,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们开始研究,是否能够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引入富有自然气息,有着原汁原味的自然乐趣的游戏呢?就这样,“自然趣”游戲应运而生。在本文中,笔者重点讨论如何在 “自然趣”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意识。
引言:“自然趣”游戏的设立初衷是让幼儿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中,充分体验到大自然的乐趣,让幼儿从小就能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此外,一个孩子的探索与求知意识,是必须从小开始培养的,而每一个孩子最初的探索对象都应该是最广袤,最神秘的大自然,只有学会探索大自然,幼儿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才能更成功。因此,如何在“自然趣”游戏中引入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实践内容,是本文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很多幼儿园与教师,因为种种的顾虑,往往会选择不管是什么活动都尽量放在幼儿园内,放在室内展开,或许这样是可以极大的保证了幼儿的安全与健康,但是不管设计得再好,人为制造的痕迹是永远存在的,在室内展开的所谓“自然趣”游戏,是绝对展现不出最美好的自然魅力的。要想让幼儿充分的接触自然,就要让幼儿真正的走进自然。很多人常常会有一个误区,即只有在深山老林里才算是接触大自然,那么这样一来,自然是不可能放任幼儿在这样危险的条件下开展活动的了。其实,这种想法是无比狭隘的,只要有心,生活中处处是自然,带着孩子走出教室,细心观察,一定能够发现自然的足迹。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尝试带领小孩子来到幼儿园旁边的小公园,对应着相应的季节,展开一些力所能及且有意义的小活动。比如说,在秋天,可以带领幼儿捡拾地面上飘零的枫叶,精心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样式最好看的带回来,夹在书中做成书签,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充分的体验自然,还锻炼了审美与动手能力。
幼儿阶段是一个孩子形成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的黄金时期,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一味的对每一个幼儿都采取相同的教育模式,往往会不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兴趣所在。在很多时候,教师苦心琢磨出的游戏活动不一定符合每一个孩子的胃口,对于不对胃口的活动,幼儿往往是缺乏兴趣的,如果教师强制的进行灌输,可能会受到反效果。在自然界中,每一件事物都是具有其独特的魅力的,孩子可以从任何事物中发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所在,教师不应该剥夺幼儿的自我发现的过程,在设计“自然趣”游戏的过程中,不必将活动的环节设计地过于紧密,大可留给幼儿一定的发挥空间。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前往一片较为空旷,植物繁盛的草地,不用具体告诉幼儿应该干什么,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挖挖泥土呀,找找昆虫呀,收集漂亮的小石头呀,都是幼儿们可以进行并且愿意去进行的有意思的事情。在这些小事情中,幼儿可以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教师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展开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如果不能正视自己遇到的困难,合理地去解决它,那么一个人的人生势必会过的浑浑噩噩。而一个人培养自己正确应对挫折的优良品质的黄金时期,大多都是在幼儿阶段。教师在带领幼儿展开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向学生传授一个观念,即失败并不可怕,要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这样才能够在接下来的尝试中更好的走向成功。那么如何将这一个理念引入到“自然趣”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呢,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在带领幼儿学会探索自然的过程中,不要一股脑儿地告诉孩子所有的道理,试着引导孩子一步一步的自我探究,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尝试着找出解答。例如,在幼儿教育领域中,一本非常著名的启蒙读物就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在十万个为什么当中,设计者往往是一步一步地带着幼儿思考,为什么番茄是红色的?番茄从内到外都是红色的嘛,这又是为什么,幼儿在这个时候一定会想要自己去找到一个番茄,自己动手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比起教师的直接传授要来得好许多。孩子自己用眼睛去发现的世界,去记住的事物是最不容易忘记的。
幼儿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最绚丽多彩的,也应该是最小心的,幼儿的心灵是需要细心呵护的,让幼儿在大自然的魅力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是每一个幼儿教师最诚挚的愿望。在现在这个时代,如何让幼儿能够更好地亲近自然,更好地发现自然,在不断的时间与探索中,幼儿教师们发现,设计一些独具自然趣味的游戏,能够更好地带领孩子走进自然,发现自然,热爱自然。在自然趣游戏中,孩子们能够充分地发挥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意识,幼儿们用自己最明亮的眼睛,去自发地发现这个世界,去适应这个世界,这是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最希望看到的。在自然趣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这是需要幼儿教师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笔者相信,只要幼儿教师能够投入自己的真心,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一定能够设计出最适合幼儿的“自然趣”游戏。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本土资源与自主游戏深度融合,培养幼儿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编号:JK18042)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王店镇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