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萍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占据主流,促使人们迈向高科技发展之路,同时也在呼唤着教育界在信息化道路上的改革与创新。各个学校都在围绕“互联网+教育”的主题开展学术探讨或论坛报告。本文将以“智慧课堂”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给小学语文课堂带来的变革,感受新理念、高科技冲击下的生态教学系统。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王本中在北京明远教育书院举办的“课堂+互联网”学术沙龙中指出:“课堂+互联网的本质问题,也就是互联网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课堂+互联网最终是要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人工智能推动下的大数据采集与分析、个性化教学等,早已成为教育互联网企业探索的方向,并逐渐走进传统教学课堂,为老师和学生带来全新的教学方式。该形式下的教学课堂被称为“智慧课堂”或“智能课堂”,属于师生学习的共同体。以下重点讲解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的构建模式。
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通过数据实现,在教育应用中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搜集数据。教师可以借助各级教育平台已有的资源,然后将其进行整合,制作成精美的教学视频或图片,能够吸引学生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在搜集与制作时尽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把课外资源作为一种辅助教学,不可喧宾夺主。
例如搜集《小蝌蚪找妈妈》课文资源时,结合教学目标——认识蝌蚪到青蛙的生长顺序、掌握单个动词、熟记新词汇,在网络教育平台中查找相关资源。可以搜集真实蝌蚪到青蛙的生长图片,也可以查找或者制作演变过程的短视频实施动态教学。下载原文朗读录音,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想象力。设置教学问题,如:___着绚丽的彩虹、___着嘹亮的音符等,为课堂互动教学做准备。
教学活动的实施离不开合适的教学环境,人工智能时代下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学生感官体验。改革过渡期教师习惯抱着笔记本电脑站在讲台上,按照提前制作的PPT传授式讲课。借助人工智能中的高科技技术教师讲课要实现“移动式讲台”,对接各种投影仪和电子白板等设备,案件投屏。教师利用手中移动设备调用云端优质课件或已经制作好的微课视频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
例如在课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将课前搜集的教学资源或者制作的教学视频进行投放,边播放边讲解蝌蚪先是长出两条后腿,再到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消失,遇见自己的青蛙妈妈。整个过程不但能够了解蝌蚪变化,还可以视觉认知池塘中不同动物的特点。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借助穿戴式智能设备,还原课文场景,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对话,增强互动性。
教学中所有教师都存在一个困惑:如何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测,还原学习面貌,结合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实施针对性教学。低年级小学生自我认知比较差,还无法实现自主学习,对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意识模糊,有时虽然很用功却收益甚微。作为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将学生平时作业表现、课堂行为转化为数据,通过数据追踪进行学情诊断分析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在课堂上开展个性化教学。
例如《找春天》一课学习中,主要让学生认识9个生词,能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特点,并且可以学会用“春”字组词,将自己心中的春天描述出来。教师可以将学生课堂表现录入到智能评价系统,由其计算学生组建“春”字词语的个数、描述春天的语言特点、朗读课文所用时间、出现的常见错误等,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确定下一步教学方向,重点讲解学生薄弱的知识板块。
教学中各种检测和批改无疑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占据了教师重、难点知识整理和辅导的时间。其中最迷茫的环节是作业布置,教师想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加强对薄弱知识点的练习,但是教材中的固定内容无法改变。人工智能下的智能题库和阅卷系统能够自动根据课堂和学生需求来生成,使“针对性布置作业”轻松实现。
例如《传统节日》一课主要以儿歌的形式让学生随文识字,认识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以及涉及到的代表性活动。布置每日作业时,就可以结合智能题库选取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布置,给出另一段节日儿歌,让学生指出传统节日名称、具体时间、活动内容;解释原文中重点词语或节日来历,像人如潮、端午节来历等。利用此种方式实现针对性作业布置,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更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此时要求教师能够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产品,打造智慧课堂,丰富语文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逐渐增强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能力,优化教学模式,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街第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