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9-06-11 07:18元利兴
前线 2019年1期
关键词:冬奥京津冀协同

2016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情况汇报时指出,要把筹办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下大气力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政策创新,推动交通、环境、产业等领域协同发展先行先试,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为全面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起到引领作用。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强有力的牵引作用,要全力做好每项筹办工作。京津冀协同发展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分别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事件,在同一区域、同时推进、多地合作,应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叠加效应,以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有效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冬奥会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助推作用

为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创造条件。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时代赋予中国的重要发展机遇,是全面展示中国新发展理念和改革开放成果的国际窗口。北京冬奥会将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促进中外文明对话交流,极大地促进京津冀区域对外开放、交流与合作,推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办好北京冬奥会将展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朝气蓬勃地开启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征程的精神风貌,展示国家发展活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示范。2022年北京冬奥会应把奥运经济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亮点,建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窗口,推动形成区域一体化新格局。通过建设重点工程,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对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2022年冬奥会有利于利于两地资源、环境、市场、产业、基础设施等优势互补,将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要以冬奥会为契机,加快促进两地之间在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及市场之间的沟通协作,促进京冀之间交通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实现一项标志工程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发展轴。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要求,三省市要按照“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总体思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当前,京津冀协同初步形成“双城、三轴”的空间格局。“双城”为北京、天津。“三轴”分别为“北京—天津城区—滨海新区”的东南轴线、“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的南轴线、“北京—唐山—秦皇岛”的东北轴线,标志性工程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雄安新区、北京新机场等。随着冬奥会的举办,未来将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西北轴线——“北京—张家口”发展轴线,标志性工程就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未来,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城市发展的两翼,雄安新区和冬奥会也将成为河北两翼发展的重点,最终实现北京“新两翼”与河北“新两翼”比翼齐飞,打造跨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加速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京张联合举办冬奥会将加速推进北京市延庆区、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及城市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当地社会管理水平。同时,冬奥会将促进当地旅游、文化体育、会展、农业、現代服务业、健康养生养老及其他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此外,冬奥会将带动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冬奥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发展路径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当前重点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产业协同、交通协同、环境协同。京张联合举办冬奥会将有利于两地加快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合作发展。

共同打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京张冬奥经济产业带。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契机,发挥冬奥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统筹利用北京的政策、产业和市场优势,张家口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打造京张冬奥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带。推进北京城区及延庆、昌平、门头沟等区与张家口市及崇礼、怀来、涿鹿、赤城等区县深度融合对接,实现区域产业经济协同发展。重点发展冰雪产业、体育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健康产业、新能源产业、现代农业、数字产业,形成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跨区域产业体系。

合作构建互联互通的一小时交通圈。冬奥会的举办将会极大地促进京张之间的交通便利化水平。除京藏高速、京新高速和京张铁路外,未来随着京张高铁、延崇高速、京蔚高速等公路和铁路的逐步建成,北京到西北方向张家口的交通全线进入一小时交通圈。这提升了京张两地的互联互通水平,将进一步加速京张同城化发展。

联合构建生态宜居的环北京生态生活圈。申奥成功后,冬奥比赛场馆、城市公共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张家口和延庆相关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高。这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也为这些区域今后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这有利于加速实现跨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均衡、生态环保合作和改善民生;有助于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弥补北京城市人口生态度假休闲功能不足的短板。随着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逐步形成京张同城化的生态生活圈。

坚持国家战略为统领、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统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大标志工程工作部署,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强化冬奥会各项筹办工作,以优先确保成功举办冬奥会为统领,推进冬奥交通、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区域生态、文化、产业、交通等优势,以冰雪体育产业为引领,带动发展大体育、大文化、大旅游、大康养、大农业等重点冬奥产业经济体系。推进京张生态环保跨区域合作,共同加强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实现产业生态社会相协调、冬奥赛前赛后可持续、京张跨区域能协同的发展格局。

坚持统筹布局、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的发展路径。统筹冬奥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政策和体制机制的对接工作;加强冬奥会交通、市政、医疗、教育、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对接,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化可持续利用;加强冬奥产业与京津冀产业协同,尤其是与北京产业功能疏解进行对接。加快推进产业协同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借助冬奥会契机,以冰雪产业引领文化体育、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打造世界一流冰雪运动胜地、京津冀健康养生示范基地和奥运经济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推动京张同城化发展,共同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西北花园。

冬奥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强冬奥经济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统筹。编制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相衔接的冬奥经济发展规划,建立跨区域、多层次、宽领域、高标准的规划对接协作关系。冬奥会举办地及其辐射的相关地区在编制交通网络、能源资源、生态保护、产业协作、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规划时,既要遵循《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顶层设计和相关分规划要求,又要充分发挥冬奥会带来的发展机遇,做好跨区域的交通网络、产业布局和公共设施建设及服务的有效对接。将京张冬奥经济产业带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发展轴,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工作部署。

加大对京张跨区域产业转移、产业支撑、产业培育的政策支持。积极支持张家口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使张延地区成為京津两地高端制造、绿色产业、现代服务向外转移的重要和优先承接地。推进京张两地科技服务能力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资金、国家创新创业基金重点向张延两地倾斜,推动搭建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京张跨区域全域旅游示范区,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打造全国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支持京张跨区域建设我国“体育产业先行先试区”,打造京津冀体育用品研发制造产业集群。支持张延地区创建国家能源转型示范区。

创新投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满足冬奥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冬奥建设挂钩的工作机制,建议中央扩大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重大建设项目中央出资比例。由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国家政策性资金、国际组织和相关机构提供政策支撑,鼓励商业银行、私募资金、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参与冬奥会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国家政策性资金重点扶持力度。

探索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京津冀生态文明示范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加大京冬奥会相关区域退耕还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源保护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专项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纵向生态补偿模式。探索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模式。建立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大力完善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

破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社会保障服务制度障碍。在冬奥经济核心区划出特定区域,试点户籍、教育、医疗等机构与北京的对接政策。推动张家口与北京医保统筹对接,深化京张两地医疗养老机构点对点服务。加强税收与核算机制方面的政策研究,加快区域一体化利益共创共享机制建设,创新区域合作机制。

统筹解决土地指标不足难题,破解冬奥设施建设和后冬奥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建立健全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关政策,完善协同用地规范化督查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土地指标交易市场,探索建立跨省土地占补平衡机制。集中抓好低效闲置土地的清理和整合力度,依法清理违法用地项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土地资源支撑。

(作者:元利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 宋明晏

猜你喜欢
冬奥京津冀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京津冀协同发展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