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月开 黎燕红 张伟新 潘志清 郑婵娟
文章编号:WHR2018112409
【摘 要】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健康知识和行为状况,为促进医院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7年广州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2.37%,外科最高为95.83%,妇产科最低为84.00%。健康行为养成率为82.29%,医技科最高为87.07%,妇产科最低为71.88%。除医技科室外,其余科室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比健康行为养成率高。结论:医院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较高,健康行为养成率偏低,应采取进一步措施,在知晓率偏低的科室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健康行为养成率。促使健康知识知晓与健康行为养成在高水平上达到一致。
【关键词】 医务人员;健康知识;健康行为
健康教育是促进以健康为目标的自愿行动,知识本身不能带来健康,然而,正确的健康知识能促使人们获取健康信息、医疗技术、健康行为等行动来保护健康[1]。为了解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养成率状况,给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作者2017年11月对某院医务人员开展一次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科室为单位,于2017年11月对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包括全院内科(八个)、外科(七个)、妇产科、儿科、门急诊、药剂科和医技(四个)科室等共24个科室,不包括行政及后勤等部门。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由负责医院健康教育的医师发放给经培训的全院24个科室健康教育联络员,各联络发放自行编写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组织人员如实完成。能现场收回的问卷现场收回,不能收回的次日收回,回收问卷由健康教育医师逐一核对、评分。
1.2.2 问卷内容 主要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健康知识类、健康行为类三大内容,其中健康知识类10题,每题1分,全对得10分;健康行为类8题,每题1分,全对得8分。
1.2.3 知晓率计算公式 知晓率=被调查者合计答对题数/应答题总数×100.00%;健康行为养成率=正确行为项数/行为总项数×100.00%[2]。
1.4 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832份,回收718份,应答率86.30%,完整率100.00%。
2.2 健康知识知晓率
回收有效问卷718份,每份问卷10题,共7180题,答对6632题,总知晓率为92.37%;各科室知晓率情况:外科最高,妇产科最低。科室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55,P<0.01)。见表1。
2.3 健康行为养成率
健康行为类题目共5744题,答对4727题,总健康行为养成率为82.29%;各科室健康行为养成率为:医技科室最高、妇产科最低。科室间健康行为养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99,P<0.01)。见表2。
2.4 健康知识知晓与健康行为养成比较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门急诊、药剂科这六类科室健康知识知晓率比健康行为养成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技科室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养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8,P>0.05)。见表3。
3 讨论
本次调查问卷应答率为86.30%,完整率高,为100.00%,这跟调查表设计的内容简单,题目数量少,条目都是单选题和判断题,比较容易作答,不易造成漏答。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健康素养及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先导和基础[3],医务人员的健康知识不仅可以用在疾病的诊治中,在应对疾病预防方面,健康教育知识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次调查显示,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92.37%。科室间比较,外科最高,其次为门急诊、药剂科、内科、医技科室、儿科,妇产科最低,妇产科和儿科健康知识储备,关系到儿童未来的健康成长,应把更多的健康知识宣传资源应用到这些科室,提高医务人员健康知识水平。
医务人员不仅提供健康知识宣传,在健康行为、健康生活方式方面也起到带头示范效应。该院总健康行为养成率为82.29%。科室健康行为养成率医技科室最高,其次门急诊、外科、药剂科、内科系、儿科、妇产科,后两位的科室是妇产科和儿科,也低于该院总的行为养成率,所以,在健康行为养成上,这两个科室需要多加关注,加大健康行为干预,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
医技科室健康知识知晓与健康行为养成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行合一。其余科室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比健康行为养成率高,这说明理论到实際还有一段差距,知的多,做的少的现象在科室间普遍存在,这或许是知晓理论到转化实践需要一个过程。接下来的健康教育工作是针对这一现象,弥补差距,缩短过程,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养成的一致性,让越来越多的科室医务人员能够知行合一。
不足之处,本文作者为横断面调查研究,对知晓率低的原因没能作出基于证据链的因果关系推断;此外,在调查回答健康行为养成问题上,可能存在个别医务人员立足理论的选择,而不是自己本身的实际造成的偏差。
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知晓率比较高,而健康行为养成率均比较低,同时也有科室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养成率同时偏低的现象,应该采取进一步健康教育措施,从专科特点、科室特色、医务人员感兴趣的内容着手。运用先进的医学科学、公共卫生、社会和行为科学等方法促进提高,还可以通过先进的工程学、数据科学、系统科学、人机交换和通信技术促进健康行为。传统与科技相结合,总结健康教育推广方式新特点,提高医务人员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养成率。促使健康知识知晓与健康行为养成在高水平上达到一致。
参考文献
[1] Priya Devadas Nakre,A.G.Harikiran.Effectiveness of oral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s: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reventive &Community Dentistry,2013,03(02):103-115.
[2] 李贝,张屹立,洪伊敏,等.广州市居民卫生防病知识知晓与健康行为养成现况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2):2027-2031.
[3] 钱新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提高劳动人口慢病知晓率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06):695-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