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凤 周育红
文章编号:WHR2018071016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在对糖尿病人的治疗中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方法: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人中随机选出125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n=62)及对照组未出现低血糖症状(n=63),观察组患者为低血糖组,对照组患者为非低血糖组,对比分析其临床指标及低血糖的诱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r、UMA、FBG、GP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人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症状与患者的血肌酐、尿微量蛋白和BMI有关,且一般为此三种因素综合作用出现,应对其进行加强预防。
【关键词】 糖尿病;低血糖;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各种慢性疾病呈上升趋势。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一般治疗时,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控制病情且需严格监控自己的饮食,若患者未进行及时的控制,则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本文作者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两组不同的患者行对比观察,探析其在治疗糖尿病患者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原因,研究结果如下所示。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门诊治疗的糖尿病人中随机抽取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低血糖的患者有62例,为观察组,未出现低血糖的患者有63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30~65岁,患者平均年龄(43.39±8.25)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82±0.84)年,患者的BMI水平测定为(24.8±3.2)kd/m2;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30~64岁,平均年龄(45.74±7.52)岁,病程3~7年,平均病程为(4.59±1.25)年,患者的BMI水平测定为(28.3±3.3)kd/m2。所选患者在上述一般资料间的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项研究已经通过本院伦理部门的审理。所选患者或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由专人进行记录,主要包括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年龄、体指数(BMI)。一般资料进行记录后,令患者于当夜晚9点禁食禁水后,于次日清晨进行空腹静脉抽血3mL,分别测量患者的空腹血糖值(FBG)、血肌酐水平(Cr)、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及糖化血红蛋白(HbAI),并于2h后,对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尿微量清蛋白(UMA)的指标检测。利用指端末梢血测定仪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Cr、UMA、FBG、GPT、HbAI。
1.4 統计学方法
对此项研究中涉及的数据资料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利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Cr、UMA、FBG、GPT、HbA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若其血糖长期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则将会带来许多并发症的出现,随之增加的则为患者的病死率,这种现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如今糖尿病降糖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总会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出现因各种其他因素所带来的低血糖现象,而低血糖症状若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危害,且此种危害甚至高于高血糖对患者的危害,故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所出现的低血糖症状应得到广泛医学界的重视[3]。
通常低血糖病人临床症状主要有意识模糊、精神失常、心悸、乏力、恶心呕吐等,若未及时抢救后果十分严重。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为药物应用不合理、饮食不当、运动过量等因素[4]。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咨询相关主管医生的要求就服用其他药物,或未按时按量服用医生嘱咐的药量;还有部分患者无法对进食次数或进食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则将会造成患者出现糖尿病低血糖症状;除此之外就是糖尿病患者的体征变化并不十分明显,有时患者并没有进行适当次数的运动或运动较剧烈,就会造成患者出现糖尿病低血糖症状[5]。
根据糖尿病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原因需采取不同的措施。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安全教育,告知患者对病症的认知度,预防患者出现乱服用药物的现象,且定期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帮助患者提高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6];其次是合理的饮食安排及定时定量的用药,相关医师需告知患者乱服用药物的危害,提醒患者对饮食进行控制,少食多餐,控制患者的血糖,少食高热量食物,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类的食物;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以有氧运动为主,可进行散步、慢跑、甩臂等慢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控制运动幅度,帮助患者进一步康复。
本文作者主要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低血糖患者及非低血糖患者进行观察分析,主要研究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现象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BMI等一般资料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Cr、UMA、FBG、GPT、HbAI间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3个:不合理用药、不健康合理饮食、不适量适当运动。应指导患者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参考文献
[1] 傅晓虎,熊君,管晓军.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02):277-278.
[2] 陈永仙.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01):90-92.
[3] 罗柳娥.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5):80-81.
[4] 朱丽.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5):45.
[5] 齐爱伟,李浩.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的原因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04(32):72,74.
[6] 韩玉,杨梅,施伟,等.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探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