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莹
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发展的当下,高中数学对于学生而言是极其关键的,是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利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通过以下几大方面把其中的运用关键要素提炼出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对“分层次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关键要素探究做逐一深入阐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解疑答惑。
1 教学目标层次化
随着教育部新课改的提出,许多高中的课上教学模式也随之改变,其中“分层次教学”这一新兴教学模式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性格特点,将教学内容有效的灌输给学生,使得每一层次的同学都能获得进步,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整体水平得到提高。要想真正做出改变,落实好分层次教学这一新方法,就必须从根本上实现分层化。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学目标必须分层化,由于学生的自身条件不同,对于他们的教学目标也应有所区别。当明确了不同学生的层次之后,就需要面向所有的学生,秉承着“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原则,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改的要求,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自身能力融合起来,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贯穿其中。教学目标的大体层次可分为“牢记”、“明白”、“简单应用”、“熟练运用”、“适当拔高”这五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标准。例如,在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这一部分时,对于基础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不必过于苛刻的要求他们,让他们能够了解椭圆的定义,记住椭圆参数方程、标准方程,知道椭圆简单的几何性质即可。但是对于成绩中游的学生就要有稍高的要求,他们必须要能够自主推导出这些公式,同时也能运用这些公式解答一些基本的问题,同时能够了解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而对于那些成绩较好的同学来说,这些要求远远不够,他们不仅需要了解推导出这些定义,方程和性质,还要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适当解答一些较有难度的题目,例如试卷中圆锥曲线大题的第三问,就要要求他们能尽量思考,多多训练,同时他们还要能举一反三,将新学的这一部分知识和之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融会贯通,对于那些综合考察类的题目要能够自主解答。在这样的长期锻炼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着较大的进步。
2 课前预习层次化
现如今在已经明确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之后,就要从课堂入手,切实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长处。为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课前预习这一板块也要适当进行分层次预习,分层次布置任务。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明确知道自己在课前预习时应达到什么程度。例如,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在预习时就应该让他们尝试解答一些比较基本的题目。对于成绩中游的学生,在预习时应该牢记公式,能够尝试自主推导。而对于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说,最重要的是整体阅读课本,他们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记住多少公式,而是能够将参透以前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预习,标记出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去学习。
3 课堂教学层次化
面对现存的普通高中教学模式,许多学生都已经很难从中得到更大的提升,面对理论性极强的高中数学和铺天盖地的习题,倘若不能针对学生因能分类,因材施教,学生会逐步丧失对于学习的兴趣,而由此带来的最直观的成绩下滑又会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这样恶性循环只会让学生的学习越来越痛苦。由此可见,要想帮助学生进一步打好基础,全面提升数学能力,提高高中教学质量,就必须从课堂下手,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课堂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集体活动,课堂教学本来就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过程,而这也是课堂教学层次化的难点所在,因此,如何在课堂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就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例如,在学习“参数方程”这一章时,首先教师应该让全班同学一起回忆“圆锥曲线与方程”中关于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性质,在回顾了这些知识之后,再针对他们的预习情况和教学大纲给学生推导一遍公式,然后找一些较为典型的题目进行讲解。然后在讲解完之后,找出书上的例题,选出一部分的基础题目和难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就要求尽可能的多做一些基础题目,而对于成绩中游的学生就要求完成全部的基础题目,然后尝试一些难题,而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就要求做一部分基础题目,尽量全部完成难题。然后将学生遇到的问题统计出来,讲解一些典型例题,而对于一些比较简单,但是仍有同学不会的题目,可以让学生课下组成互助小组,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这些学生。这样不仅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還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当下,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分层次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让他们的高中数学学习生涯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