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供需现状与对策

2019-06-11 06:21杨丽
党政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服务中心居民心理健康

杨丽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是指由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或机构,运用心理科学规律及原理,提供以保持与促进社区民众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达到预防身心疾病的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同时,报告还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新时代,心理健康需求是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基本单元。发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既是新时代满足社区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一条重要途径,又是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必要内容。

一、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供需现状——基于长沙市的调查

笔者采用自编《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随机选取长沙市不同区县不同发展层次的10个社区,就社区居民心理服务认知、寻求服务意识、服务内容需求、服务场所需求、服务方式需求等问题进行调查,一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54份,剔除无效问卷4份,获得有效问卷550份。其中,男性占42.91%、女性占57.09%;25岁及以下占19.64%、

26-35岁占36.00%、36-45岁占29.45%、46-60岁占12.36%、60岁以上占2.55%。受教育程度方面,小学及以下学历占0%、初中学历占

0.73%、高中或中专学历占10.18%、

大专学历占33.45%、本科学历占47.64%、硕士及以上学历占8.00%。

在生理健康状况方面, 自陈不知道、没检查过者占12.36%,认为很好、没有不适者占40.73%,感觉良好、不用长期服药者占29.82%,自陈一般、需要长期服用1-2种药者占14.18%,感觉较差、需要长期服用3-5种药者占2.55%,自陈很差、除长期服药外还需定期住院治疗者占0.36%。调查结果如下。

1.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现状

(1)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认同度较高

调查中,对“我认为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对个人而言很有必要”这一说法“完全同意”或“部分同意”者达510人,占92.73%;对“我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迫在眉睫”这一说法“完全同意”或“部分同意”者达470人,占85.45%;对“我觉得接受心理健康服务对个人而言很有必要”这一说法“完全同意”或

“部分同意”者达460人,占83.64%;

对“我相信心理健康服务能够解决个人的心理问题”这一说法“完全同意”或“部分同意”者达402人,占73.09%;对“我认为心理疾病可以和生理疾病一样纳入医保范畴”这一说法“完全同意”或“部分同意”者达448人,占81.45%。

(2)社区居民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意识较强

被调查者中有380人对“我愿意与心理工作者讨论自己和家人的心理问题”这一说法表示“完全同意”或“部分同意”,占比69.09%;

对“为让自己生活、成长得更好,我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来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这一说法“完全同意”或

“部分同意”者達384人,占69.82%;对“如果有专业机构或心理工作者提供心理服务我会积极参与”这一说法“完全同意”或“部分同意”者达408人,占74.18%;对“我希望有专业的心理服务机构为我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这一说法“完全同意”或

“部分同意”者达402人,占73.09%。

(3)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需求多样

对“我希望社区能够提供如下心理服务”这一问题,有292人选择“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检查”,占比最高,达到53.09%;其次为“签约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达286人,占52.00% ;

此外,选择“邀请专家定期开设心理知识讲座”有240人,占43.64%;选择“提供心理服务专家电话、心理服务网站以及心理服务微信平台信息等”有228人,占41.45%;选择“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有222人,占40.36%;选择“设立心理问题信箱或电子邮箱”有194人,占35.27%;

选择“建立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有186人,占33.82%;选择

“经常组织心理团体活动(如拓展训练、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有160人,占29.09%;选择“设立心理咨询室以及心理保健室等”有116人,占21.09%;选择“其他”者0人。

而在“我希望能够接受关于以下问题的心理服务”一题上,选择

“压力管理和情绪疏通问题”人数最多,达330人,占60.00%;其次为

“身心调节问题(失眠、减肥等)”,达278人,占50.55%;此外,选择

“人际沟通和关系协调问题”有276人,占50.18%;选择“职业规划问题(择业、就业等)”有266人,占48.36%;选择“家庭教育以及亲子关系问题”有206人,占37.45%;选择

“婚姻情感问题”有192人,占34.91%;

选择“物质依赖(如酗酒、过量吸烟、网络成瘾等)”者142人,占25.82%;选择“法律纠纷和理财问题”有108人,占19.64%;选择“重

大事件的调适问题(如失去至亲等)”有76人,占13.82%;选择“其

他”者0人。

(4)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方式需求不一

在“如有机会,我会选择下列方式获得心理服务” 一题上,有312人选择“阅读心理健康方面的书

籍”,占比最高,达56.73%;其次为“参加心理拓展训练”,达284人,占51.64%;此外,选择“聆听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有236人,占42.91%;

选择“浏览心理方面的网页、微博、微信平台等”有220人,占40%;选择“单独与心理咨询师面对面交谈”有212人,占38.55%;选择“借助通

讯工具进行咨询(包括传统书信、电子邮件、QQ 聊天、手机短信、电话、语音等)”有192人,占34.91%;

选择“参加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活动”有156人,占28.36%;选择“参加自发组织的心理互助小组”有50人,占9.09%;选择“参加工作坊等团体咨询和治疗活动”有48人,占8.73%;

选择“其他”者2人,占0.36%。

(5)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要求各异

在“如有需要,我希望下列人员来为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一题上,有282人选择“私营执业心理咨询师”,占比最高,达52.32%;其次是“医生(包括西医、中医)”,达有266人,占48.36%;此外,选择

“精神卫生专家”有260人,占47.27%;选择“社区专职心理工作人员”有204人,占37.09%;选择“社

区工作人员”有192人,占34.91%;选择“自己同学朋友”有122人,占22.18%;选择“自己的父母、亲人”有 116人,占21.09% ;选择“学

校心理学专业教师”有 76人,占13.82%;选择“其他”者92人,占16.73%。选择“自己解决,谁也不说”有46人,占8.36%。

(6)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场所的需求

在“如有需要,我希望在下列场所接受心理服务”一题上,有292人选择“社区心理咨询室”,占比最高,达53.09%;其次为“综合医

院”,达276人,占50.18% ;此外,选择“精神卫生机构(如精神病院及其门诊)”有228人,占41.45%;

选择“个人或组织开办的社会心理咨询机构”有216人,占39.27%;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90人,占34.55%;选择“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有132人,占24%;选择“其

他”者56人,占10.18%。

2.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供给现状

对随机选取的10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以及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医院)开展实地调研,通过与相关工作人员的访谈,发现,自2002年卫生部制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标准》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以及2010年民政部门出台文件要求社区统一设置心理咨询室等十个功能室以来,社区精神和心理健康服务一直受到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研究的推进,各级政府、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受到的重视也日益增多,部分社区提供给居民的心理服务也在逐年增加。但调研结果显示,目前社区能够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还较为有限,尚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较为明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社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力不从心

根据受访的10个社区提供的信息,当前社区在心理健康服务供给方面深感力不从心。在思想层面,大家都知道心理健康服务十分重要,况且上级有要求、居民有需求,但行动起来却举步维艰。一是缺少财力。据调查,目前社区并没有心理健康服务的专项拨款。心理健康服务费用只能通过从其他项目中挤资金、借资金,或者发动社区爱心人士捐资金。二是缺少人力。心理服务专业性强,对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道德品行等要求高。而社区并没有配置专职专业的心理工作人员,兼职或兼修心理专业人才也是难得一遇。在财力和人力两不足的情况下,部分社区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长期空置或仅有挂牌、实为它用。在受訪的10个社区中,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仅有3个,且均以服务外包的方式运行,即由社区提供场地,将心理健康服务外包给社会心理机构。但因年支付费用较低,每年不足3万元,社会机构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以及持续性难以保证。社区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财力相对宽裕,但苦于没有人力而使得精神与心理健康服务难以推行。

(2)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供给相对贫乏

相较于社区居民较为旺盛的心理服务需求,目前社区心理服务供给则相对贫乏。除近七成社区尚未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外,已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社区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场地、服务人员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提升空间。首先,在服务内容上,据了解,目前社区心理服务集中在儿童心理和家庭教育方面,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青少年学生以及家长,个别社区甚至将心理健康服务等同于青少年关爱工程,而对于职场人士的压力管理和情绪疏通、老年人的身心调节和心理关爱等问题涉及较少。其次,在服务方式上,基本上都以讲座、沙龙为主,辅以心理剧、个体咨询等;只有个别社区借助微信、QQ等工具开通了网络心理服务平台,以推送相关文章以及案例分析等供社区居民自学。第三,在服务场地上,目前提供的服务场所大多为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功能室,仅有个别社区配置了团体活动室,并添置了沙盘等辅助用具。另外,在服务人员上,当前长期从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人员主要是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背景或拥有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员等职业技能证书的社会工作者,仅个别社区每年邀请1-2位学校心理学专业教师或精神卫生专家开展讲座。

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对策

1.深化认知,提高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重要性的认识

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明确提出

“四位一体”的健康概念,即健康包含四个维度: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还揭示,心理健康的影响力更为深远。心理健康影响着躯体健康,突出表现为近年来因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而自杀的案例不断增多。心理健康还严重影响着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因心理问题导致伤人甚至杀人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理论与实践都已证明,个体的心理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幸福,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个体的心理问题一旦长期得不到解决,最终以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常易引发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消除其负面影响并进行相应的治疗需要消耗更多资源。因此,心理健康问题重在防范。社区是个体长期生活、活动的地方,是提升个体生活质量的平台。相较于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心理卫生服务,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更加快捷便利,更能实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目标。并且,就我国现实情况而言,医院资源十分有限,仅靠医院资源解决精神、心理问题犹如杯水车薪,依托众多社区建立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持续的心理服务是一种必然选择。为此,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大众都要进一步深化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认知,大力发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在“健康中国”“和谐中国”建设中的作用。

2.完善规制,加快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首先,要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组织管理制度》,建构明确的组织管理体系。要明确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责任主体,理清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医院)各自的职责。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组织管理部门可由民政部门和卫计委联合组成,其中民政部门组织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意识提升以及心理健康的日常维护和心理疾病的预防等服务,卫计委则组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医院)提供心理咨询门诊、轻度心理异常的治愈以及心理疾病的长期跟踪治愈服务等。在此基础上,建立具体的服务管理和工作实施细则。其次,要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基础保障制度,以构建必备的基础保障体系。一是经费保障。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Jerrell对美国15个州71家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调查就发现,这些中心都是依靠政府投入来维持对外服务。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也发现,经费不足成为制约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首要因素。鉴于此,建议出台相关制度以保证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经费来源,同时出台心理咨询和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险制度,以保证社区居民拥有稳定的心理服务购买能力。二是人才保障。引进或培养一批心理学专业人才进社区,保证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都配置至少一名专业专职的心理服务工作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或社区医院)则有执业心理咨询师以及精神卫生专家定期坐诊等。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高校师生、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的力量,以兼职、实习、购买服务等方式广泛吸收专业人才充实服务队伍。三是设施保障。为积极有效地推进心理健康服务,社区还需配置心理健康活动室、心理宣泄室、心理测评工具、情绪疏通工具等。另外,要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考核评估制度,以建构科学的效果评估体系。2016年12月30日,卫计委联合22部门发布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推进同样需要必要的考核与评估。

3.瞄准需求,推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侧改革

2015 年 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供给侧改革理论不仅为有效解决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提供了方向,对当前推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也具有重要的啟示和指导意义。依据供给侧改革理论,社区发展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瞄准社区居民的心理需求,在对本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以及需求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对象、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突出服务重点、打造服务特色,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的心理困扰,努力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结合已有研究,除个性化的社区心理服务外,当前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亟需解决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一是开展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二是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发放心理健康知识读本、推送心理健康网络文章等;三是开通心理健康维护途径,设立心理信箱(或邮箱)、组织拓展活动、提供心理援助信息清单等等。

基金项目:2018年度长沙市社科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8csskkt69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长沙市委党校马列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 方 卿)

猜你喜欢
服务中心居民心理健康
石器时代的居民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尼泊尔首家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正式运营
纠纷调解知多少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