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耀文
[摘 要] 研究国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质量监控保障现状,主要从管理和执行层面介绍,深入探讨课程体系构建、教材选用及开发、实践、考核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保障执行情况。
[关 键 词] 物流管理;现代学徒制;质量监控;实施现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2-0080-03
一、引言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种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大专班和以往的订单班、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国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实践,具有合作层面广、层次深、企业多、形式多等优势,在国内较多院校已启动,不同的院校结合自身的发展定位和特征,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将重点探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质量监控保障现状。
二、国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现代学徒制质量监控保障概述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的质量监控保障,是学校和企业为了推进现代学徒制项目顺利进行,从校企育人角度系统规划并由校企双主体共同监管、共同完成若干教学周期的校内学习、企业实践、创新创业的必要质量管理手段,是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更为有效的一种监控保障模式。
由于实施现代学徒制要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要求企业和高职院校具有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不是所有专业都可以开展现代学徒制。诸如物流管理类这种操作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过程中,能有效提高操作及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在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时,较多学校通过多方比较、全盘评估,选择了物流管理作为适合的专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有效途径是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对象开展申办工作,校企合作构建适合物流企业学徒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制定育人机制、招生招工计划及相关保障制度。在监控保障的实施方面,确立政策、育人机制和制度等宏观保障,并通过优化、强化教学团队、选择和融合合作企业、商讨确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等教学途径,重构考评监控机制,推进具体工作的开展。
三、国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现代学徒制质量监控保障实践
国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现代学徒制质量监控保障实践主要包含管理层和执行层的质量监控保障,如下图。
(一)管理层的质量监控保障实践
1.校企顶层设计下的质量监控保障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首先离不开学校乃至地区政府的支持。地区政府及学校对专业的建设,主要体现在顶层规划和理念设计上。例如,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现代物流为主导专业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在探索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通过与企业、政府的多重合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顶层设计经验。学校与企业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签订了《校企协同培养物流工程技术人才协议》,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统筹利用校企双方资源,构建“双核驱动、交替共进”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双培养主体、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的双培养队伍和学校和企业工厂车间的双培养阵地,由校企共同管理,协同育人。同时,统筹规划培养支出,建立培育成本分担机制,分别由学校和企业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顶层管理制度建设、课程开发、制度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保险购买和课时费支付等。企业和学校层面对物流管理现代学徒制项目,通过顶层管理机构的协议制定、资源统筹调配、商议评审等具体行为进行监控和保障,质量监控和保障的力度和范围几乎涵盖了学徒班级学院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可以快速推进学徒项目的开设和顺利实施。
2.教育教学管理层面质量监控保障
从教育教学管理层面进行质量监控保障,涉及多个学校和企业的部门,同时,监控和保障过程较之于顶层规划更加落地。因此,教育教学管理层面的质量监控保障多是具体到某项执行过程面向的对象或内容而开展的。仍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为了构建现代学徒制中具体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根据学徒制中人才培养需求,学校出台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管理办法》。在教学管理具体层面,学校教务处又针对学分管理,制定了《学年学分制管理办法》《学年学分制实施细则》《学籍管理办法》《弹性学制管理办法》等学分制实施相关文件,以确保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同时,企业和学校又根据教学需要,制定了《学徒管理办法》《学徒实习期管理制度》《学徒(准员工)实习管理制度》《学徒(准员工)实习考核制度》《优秀学徒奖励办法》等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办法,督促学生(学徒)顺利完成在校学习任务。
(二)执行层的质量监控保障实践
执行层的质量监控保障行为一般由高职院校具体专业所在学院或系部进行。执行现代学徒制的二级学院又根据不同院校的实施举措做出不同项目活动的监管与保障。总体来说,当前国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具体监管保障对象主要包括课程体系监管构建、教材开发的监管保障、实践教学的监管保障、考核评价的监管保障和创新层面的保障监管。
1.课程体系构建过程监控保障
课程体系建设过程的建设监控保障是国内高职院校进行质量监控的核心和主要活动。具体构建监控保障又涉及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由于物流管理專业是复合专业,在不同地区易与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形成面向地方产业和企业特色的合作,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往往会考虑到地区的经济结构、运输方式、企业核心业务等内容。例如,江苏地区公路、铁路水路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学校和物流企业合作时就可以多考虑公路运输、智慧物流等层面的课程设置。若当地的物流管理依托某个工业制造产业(诸如汽车、钢铁)或农业,则课程设置可以进行相应的产业偏向,使学徒能学习到更有企业适应性的专业课程。
另一方面,开展现代学徒制需要将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重构,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常规意义上的专业课程体系与学徒企业的就业需求耦合性差、专业核心课程与学徒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有所脱节、实训类课程的连贯性不强所导致。因此,专业课程的链接,往往需要通过不同课程的积累学生自己在脑海中慢慢消化建立,不仅过程漫长,而且不具备可移植性和教育性。而在现代学徒制项目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要通过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管理、重构教学团队、共建校企考核模式等方式,基于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模块设定,将原来不够系统、分散脱节的教学课程进行优化组合。组合需要的教师队伍进行重新优化,融入企业和学校双重教学与培训优势。在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一系列制度和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由学院主导共同对课程的教学管理进行优化,以项目教学为特色,在教学中将某个项目分解为一系列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模拟职业岗位中具体任务实施的工作流程。学生根据重构的课程和任课环节的变革,组成学习小组,分别模拟真实的职业角色,实现针对学徒企业的“做中学,学中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2.教材选用及开发过程监控保障
现代学徒班级因为要上学校和企业两部分的课程,势必需要来自校企双方的教材。对于本校固定开设的课程,教材可使用本专业的常规教材。但对校企合作的课程,或者由企业设计授课的课程,这类教材往往难以统一,必须由学校企业共同评价选定,如果市面没有对应性强的教材,还需要进行教材开发。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目前在传统物流职能层面开发或可选购的理论类教材较多,选用不存在难度,但在面向行业的理论教材以及校企合作的企业教材选用过程则存在着教材针对性不足的尴尬。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联合企业开发面向行业的理论教材以及实训类教材。
对面向行业或企业实训层面的教材,一般的开发思路是:以面向行业或实训类课程为主确定教材编写方向,以企业为主导制定教学标准,以现代学徒制理念为指导制定编写模板,以“软件包”的形式呈现内容,一般由学校主导教材编写,同时对参与编写的企业人员进行系统的教材编写规范培训,以企业专家团队为主进行第三方评审。这种企业主导教学标准,学校主导教材内容与格式的方式,不仅可以保障学徒班学生教材使用的针对性和目标性,而且不脱离当前高校教学的常规模式,学生学习和接受过程适用度高。
3.实践过程监控保障
实践活动对人才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现代学徒制企业来说,对应的企业实践在学徒班教育活动中不仅不可缺少,更甚者应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来重视。因为实施现代学徒制首先就是要锁定未来的企业干将。而未来的企业之星一定需要熟悉本企业的运作活动、管理机制。所以,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班学生而言,企业的技能和职业素养更要通过企业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来进行。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班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全程参与。这种全程参与的实训实习多源于订单班的操作模式,学徒企业基本承包班级学生的实训实习方向和岗位,学生最后的就业也主要面向本企业进行。另一种形式是学校和企业分别承担部分实训实习内容,企业对学徒的部分实践放在若干个教学周期中分批次进行;同时学生和企业对学生毕业实习等特定实习活动有双向选择权。这种形式下,学校和企业分别保留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监管和控制,同时保留学生与学徒企业无缝对接的关卡,在确保学徒班实践需求和效果的前提下提升学徒综合能力,使学生的宽口径实践渠道不限于学徒企业本身。
4.考核过程监控保障
校企双方根据现代学徒制的培养过程,最终会以每学期和最终的成绩完成培养考核认定。对高职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现代学徒班,校企双方通常根据前期设定的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分析学生学徒阶段成长成才的影响因素,寻求职业岗位目标要求与学生发展的契合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分为校内和企业两块,校内考评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企业考评以企业评价为主体。高职院校将企业考评成绩融合到学生的毕业条件中,易于评价学生的毕业资质指标;若学徒班将考评体系和评价标准独立于校内毕业条件,则易于学徒班针对性评价管理,但会增加学徒考评参与难度和工作量。不论哪种形式,将学徒班学生的校内外和理论实践考核同步结合,完成共同育人评价目标。
5.创新创业过程监控保障
部分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响应国家和地方政策,推动现代学徒制+创新创业。因此,创新创业在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也成为一个较有前景的发展方向,对创新创业过程的监控与保障,也成为部分学校和企业的重要任务。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在融合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提出了组建双创教学团队、构建赛教融合训练场所、修订“现代学徒制”教学内容和创新“现代学徒制”考核体系的建设方案。首先,学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配备相关师资,从企业选派实践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导师、技术人员组成实训指导团队,学校配置“双师型”主导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确立校企双导师队伍。其次,通过学校的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科研项目,入驻校内创新创业园区。教学方面,通过修订“现代学徒制”教学内容,由双创教学团队共同授课,定期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導培训。最后,融合创新后的“现代学徒制”考核体系,邀请企业参与,借鉴行业标准。对学生在工作中,构建综合考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考核体系。由此可见,在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思路,创新实训场所的申请和构建方式,通过共同授课,引用行业标准进行学生学业考评,是学习推动现代学徒制的一项可行举措,但也更需要从师生选择、场地选用、课程设置,甚至考评管理做到综合统筹监控和保障管理。
四、总结
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质量监控保障经过了几年的探索,已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同产业面向、不同区域的学徒质量监控保障手段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偏向。没有一种学徒制质量监控保障手段可以通用于所有物流管理专业。参考借鉴兄弟院校的发展经验,走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质量监控保障路线,是物流管理专业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刘莉娟.现代学徒制下基于企业全真开发项目的课程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经贸实践,2018(10).
[2]阚雅玲,占挺.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学院建设路径探究:以职业店长特色学院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10).
[3]专注物流 匠心育人: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J].中国就业,2018(8).
[4]徐永杰,彭宏春.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实训类教材开发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5]吕亚君.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考[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编辑 张 慧